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碳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生存發(fā)展面臨危機

全球快速變暖,自然環(huán)境面臨威脅

剛剛過去的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你是否也感覺到了氣溫有點特別?世界氣象組織發(fā)布的《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0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三個最暖年份之一。2020年6月,北極圈內的一個西伯利亞小鎮(zhèn)居然達到了38℃的高溫!這也是北極圈內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1]其實,不只是北極,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yè)化前上升了大約1.2℃,氣溫的上升速度遠遠超出預期。

也許你會想:全球平均氣溫僅上升1℃,能對我們產生多大的影響呢?要知道,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會上升超過2米,[2]這會導致像巴厘島、馬爾代夫這樣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qū)的面積逐漸縮小甚至消失,島上的居民將不得不遷往別處。

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將消失,接近墨西哥國土面積的凍土會永久解凍,水資源將變得極度緊張。數千年來,地球的全年氣候一直保持穩(wěn)定。正如我們的身體一樣,地球可以通過自我調節(jié)維持氣候的動態(tài)平衡,這也是生態(tài)系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地球生態(tài)系統內在的生態(tài)平衡一旦被打破,將對環(huán)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有研究認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5℃,地球的整體環(huán)境將被完全破壞,甚至有可能引發(fā)生物大滅絕。所以,平均氣溫每上升1℃,都將對地球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見圖1-1)。

圖1-1 地球升溫對自然的影響

資料來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網絡公開資料。

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人類活動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溫室氣體主要包括水蒸氣、二氧化碳、氧化亞氮、氟利昂、甲烷等,這些氣體使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從而使全球溫度升高。其原理是,太陽發(fā)出的短波輻射透過大氣層到達地面,而地面增暖后反射出的長波輻射卻被這些溫室氣體吸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就好像給地球裹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使地表溫度逐漸升高。

社會發(fā)展離不開能源的使用,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增加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生活和生產用能需求的上升是必然趨勢。在這一過程中化石燃料的大規(guī)模使用,例如用煤炭發(fā)電和供暖,以燃油為動力的汽車,都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碳排放不可避免。因此,解決發(fā)展與排放之間的矛盾、平衡二者的關系就成了關鍵。

《巴黎協定》確定了全球平均氣溫上漲幅度控制目標

為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zhàn),減緩全球變暖趨勢,2015年12月,近200個締約方共同通過了《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對2020年后全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行動安排。這一協議的主要目標是將21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yè)化前水平高2℃之內,并尋求將氣溫升幅進一步控制在1.5℃之內(見圖1-2)。

圖1-2 《巴黎協定》控溫目標

資料來源:《巴黎協定》。

為什么要努力控制在1.5℃以內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fā)布的《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指出,若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內,將能避免大量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與風險,例如,能夠避免幾百萬人陷入氣候風險導致的貧困,將全球受水資源緊張影響的人口比例減少一半,降低強降雨、干旱等極端天氣發(fā)生的頻率,減少對捕魚業(yè)、畜牧業(yè)的負面影響。

《巴黎協定》一共有29條細則,主要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方面的內容。參與協定各方可以依據本國國情及自身發(fā)展狀況來提交各自的減排計劃和目標。《巴黎協定》對發(fā)達國家的減排目標提出了絕對值要求,也鼓勵發(fā)展中國家根據自身國情盡可能達標。在資金方面,《巴黎協定》明確了發(fā)達國家要繼續(xù)向發(fā)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也鼓勵其他國家在自愿基礎上提供援助。另外,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會對全球行動進展進行一次總體盤點,以保證盡力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

《巴黎協定》的簽署對世界各國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首先,開展國際合作以應對氣候變化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地球是人類與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都有責任為環(huán)境保護出一份力。其次,《巴黎協定》是建立在各國明確的政治共識之上的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共同構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法律制度的基礎。《巴黎協定》通過讓各國自主決定貢獻的方式,回避了對于強制分配的減排義務公平性的質疑,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時,該協定的簽署也讓國際碳市場看到了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不斷完善,將會為國際碳市場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我國碳排放量高,能源活動排放占比大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18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96億噸,占全球總量的1/4以上,居全球首位,排放量是美國的近2倍,是歐盟的3倍多(見圖1-3)。盡管總量偏高,但我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6.8噸,遠遠低于美國人均15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圖1-3 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qū)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資料來源:IEA。

按行業(yè)來看,2018年我國發(fā)電和供熱行業(y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國總排放的51%,碳排放量遠高于其他行業(yè)。這主要是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特征決定了當前發(fā)電和供熱行業(yè)仍以燃燒煤炭為主。工業(yè)行業(yè)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為28%,是第二大碳排放行業(yè)。鋼鐵、水泥、化工等工業(yè)的生產過程由于對化石能源高度依賴,因此產生了相對較多的碳排放。此外,交通行業(yè)建筑行業(yè)的碳排放占比分別是10%和6%(見圖1-4)。可以看出,目前許多行業(yè)的能源結構與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要求相比仍顯得格格不入,行業(yè)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緩。

圖1-4 2018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按行業(yè)細分

資料來源:IEA。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县| 太湖县| 水富县| 炉霍县| 家居| 宜州市| 马山县| 淮滨县| 扶沟县| 西青区| 马公市| 格尔木市| 达日县| 黑龙江省| 玛多县| 辽宁省| 独山县| 宜阳县| 鲁甸县| 鹤山市| 胶州市| 佛学| 双城市| 湘潭市| 平武县| 巴中市| 芜湖县| 高碑店市| 浦北县| 扎囊县| 新乡市| 门源| 仁布县| 泗阳县| 无为县| 区。| 元氏县| 鹤庆县| 清镇市| 四子王旗|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