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20:新中國70年經濟增長質量的總結與展望
- 任保平 師博 鈔小靜 郭晗 魏婕等
- 30字
- 2021-09-17 21:00:05
6 新中國70年中國“國家規劃”的歷史演變和對經濟發展作用的考察
6.1 引言
從計劃經濟時期到市場經濟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一方面來源于市場經濟逐步的深入和改革的深化,另一方面來源于國家規劃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而貫串整個經濟體制演變的主線之一,就是如何處理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關系(武力,2010)。市場與規劃相互輔助,規劃的濾波器和穩定器效應能夠減弱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波動,使我國的經濟發展相對于完全市場化的經濟體更為穩定。用五年計劃的形式發展國民經濟體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于建榮,2006)。十三個五年計劃和規劃經過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時期的發展,日趨成熟。
縱觀新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五年規劃在目標的制定、決策的模式上不斷完善,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從復制蘇聯式規劃向基于中國實際發展狀況的規劃轉變?!耙晃濉钡健拔逦濉睍r期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為我國的計劃制定提供了基礎和借鑒,“六五”到“十五”時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更強調將社會發展納入計劃中來,從“十一五”規劃開始的三個五年規劃將權力進一步下放,從指令性計劃向指導性規劃轉變,以寬松可浮動的規劃目標調動地方積極性,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五年規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年規劃從經濟干擾器向經濟穩定器的轉變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波動產生平抑作用,降低波動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此外,五年規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重大作用,它是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范鵬,2014)。從增長計劃向發展規劃的演進是一個不斷繼承和發展的過程,而五年規劃的制定和執行已經成為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和完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