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20:新中國70年經濟增長質量的總結與展望
- 任保平 師博 鈔小靜 郭晗 魏婕等
- 2476字
- 2021-09-17 21:00:03
4.4 進出口貿易單方向因果測度
為研究我國與世界進出口貿易之間的聯系,本章對上述四個變量進行組合,分別進行單方向因果測度。本章實證部分將細分為三個層次就中國進出口額與世界經濟的關系進行細致考察。
第一層次,考察中國進口額、出口額之間以及去除中國后世界進口額、出口額之間的因果關系。
表4-6給出了中國進口額、出口額以及去除中國后世界進口額、出口額兩兩之間的單方向全測度、95%置信區間及Wald統計量的值。表4-6反映出中國進口額對出口額、去除中國后世界出口額對進口額,這兩組變量在非因果假設下的Wald統計量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其余兩組變量對應的Wald統計量則不顯著。
表4-6 中國進口額與出口額、去除中國后世界進口額與出口額之間的單方向因果測度、Wald統計量和因果測度置信區間的估計值

注:跡統計量后面的??表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
中國進口額對出口額有顯著影響,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貿易結構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加工貿易,即通過進口大量資本、中間產品和原材料,對其進行深加工再以制成品的形式出口,所以進口的增加必然會帶來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國進口商品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進設備,例如,中國2018年的集成電路進口額已經超過了原油貿易的進口額,技術和知識溢出效應較強,客觀上促進了我國科技進步和生產率的提高,從而促進產品出口能力的增強。該結論與潘新宇等(2009)相同,潘新宇等(2009)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發現我國進口的增長促進了出口的增長,同樣測算出中國出口對進口沒有顯著影響。
而中國出口對其進口不產生影響的原因在于出口商品和出口對象多分布于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輕工業產品、低技術附加值的產品與發達國家,而進口則集中于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儲藏量豐富的西亞、北非與俄羅斯等發展中國家,同時,從發達國家進口芯片、集成電路、先進裝備等,所以中國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形成了兩條貿易路徑,自然不存在因果關系。
通過以上中國情景結果的重要發現在于,進口高端產品借助技術外溢等途徑可以促進低端產品的出口,而出口低端產品不會促進高端產品的進口,或者說高端產品的進口只反映一國國民經濟發展急需,暫不能反映本國生產產品的剛性需求。所以,表4-6表達了中國經濟現實,即中國尚未實現全部高端產品的自主生產。
作為本章的另外一個主要發現,實證測算表明去除中國進出口貿易額后,世界貿易的出口額對世界進口額具有顯著的影響力,體現出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分析可知,各國在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注重國際貿易的發展,并且出口貿易屬于國民生產總值增加的部分,而進口貿易屬于國民生產總值減少的部分,依賴國際貿易的順差來促進本國經濟增長,各國必然通過本身的比較優勢與各項政策主動促進出口的增加,而對于進口貿易,各國則無主動促進進口增長的動力。在此情形下,必然導致出口引起進口因果關系的成立。
雖然表4-6給出了中國進口額與出口額、去除中國后世界進口額與出口額之間的單方向因果結論,但是沒有探討因果關系在短周期、中周期、長周期上的變化過程。不同于時域分析方法,頻譜分析理論將時間序列看作不同諧波的疊加,且周期與頻率的乘積等于2π。以下各圖中橫軸表示頻譜域,在原點0.0π近旁表示變量間的長期因果關系,對應無窮多個周期;在1.0π近旁表示短期因果關系,對應2個樣本周期,即2天周期的單方向因果影響強度。因為頻譜域在(-π,π]內具有對稱性,所以我們只畫出[0,π]之間的情形。
圖4-1是中國進口額對出口額以及去除中國后世界出口額對進口額之間的單方向頻譜測度圖。圖4-1表明,中國的進口額對出口額在短周期內只有極小的因果作用,中周期未彰顯因果作用,在長周期則產生了顯著影響,尤其在0.1π處即20年以上周期內,因果作用快速增大。這說明我國經濟的長期表現符合表4-6中的結果分析,進口帶動了出口的增加,背后反映的是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對外需長期依賴的現實。該圖還顯示這種因果強度遠遠大于去除中國后世界經濟中出口對進口的影響強度。中國進口對出口的帶動作用與去除中國后世界出口對進口的牽引作用彰顯出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良好互動,表象是中國進口帶動的是世界出口、中國出口引發的是世界進口,背后反映的是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現實。可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其經濟景氣與否可以帶來世界經濟的相應變化,表明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圖4-1 ImCt對ExCt以及Ext對Imt的單方向頻譜測度分布
第二層次,本章就中國、世界進出口總額對進口貿易、出口貿易的影響情況進行分析。
表4-7顯示出中國進出口總額對去除中國后世界進口額在非因果假設下的Wald統計量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其他變量之間因果作用不顯著。原因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國際貿易多數年份表現為貿易順差,屬于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對外出口勢頭強勁,對外進口卻增長緩慢,即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較多。因此,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對于世界的進口額影響顯著,對出口則無顯著影響。
表4-7 單方向因果測度、Wald統計量和因果測度置信區間的估計值

注:跡統計量后面的??表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
表4-7對應的單方向頻譜測度圖如圖4-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中國進出口總額對去除中國后世界進口額在短周期、中周期有著較小但是平穩的因果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在0.20π處因果作用開始逐漸增強,即在8~10年及更長的周期內,中國進出口總額對去除中國后世界的進口額影響逐漸增強。圖4-2與圖4-1的區別在于,中國進出口總額對于全球進口額的作用時效更為迅速,基本上與世界經濟景氣循環的長度一致,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完全融入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協變運動,成為國際貿易進口的主要變化原因。

圖4-2 ImCt+ExCt對Imt的單方向頻譜測度分布
第三層次,本章研究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與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之間的關系。
本章計算了中國進出口總額與去除中國后世界進出口總額之間單方向全測度及置信區間,結果如表4-8所示。該表顯示兩組變量在非因果假設下的Wald統計量均不顯著,說明中國進出口總額和去除中國后的世界進出口總額之間沒有顯著的格蘭杰因果關系。
表4-8 單方向因果測度、Wald統計量和因果測度置信區間的估計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