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實用版(2018年新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7184字
- 2021-09-18 09:47:13
第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二百一十六條 上訴主體及上訴權保障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理解與適用
上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依照法定程序提請上級法院重新審理和裁判該案的一種訴訟權利或活動。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299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472條
第二百一十七條 抗訴主體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理解與適用
“抗訴”,是指法律授權特定的機關代表國家行使監督權,對認定有錯的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依法定程序提請上級法院重新審理和裁判原案的一種訴訟活動。
第二審程序的抗訴權是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的一審確有錯誤時,依法在法定期限內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權力。審判監督程序中的抗訴權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以及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在發現確有錯誤時,依法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權力。抗訴權是人民檢察院獨有的一項權力,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享有。
?典型案例指引
1.陳鄧昌搶劫、盜竊,付志強盜竊案(2016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例第17號)
案件適用要點:1.對于入戶盜竊,因被發現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入戶搶劫”。2.在人民法院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發現被告人有遺漏的罪行可以一并起訴和審理的,可以補充起訴。3.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重罪輕判,適用刑罰明顯不當的,應當提出抗訴。
2.郭明先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2016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例第18號)
案件適用要點:死刑依法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綁架、爆炸等涉黑、涉恐、涉暴刑事案件中罪行極其嚴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嚴重危害公民生命權,或者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被告人,依法應當判處死刑,人民法院未判處死刑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出抗訴。
第二百一十八條 請求抗訴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后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
?理解與適用
本條是關于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的規定。考慮到對犯罪人實行追訴主要是國家公訴機關的職權(自訴案件除外),如果賦予被害人上訴權,在理論和實際操作上都有障礙,而且可能使“上訴不加刑”原則名存實亡,被害人如果對判決不服,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自己的主張,因此沒有增加規定被害人的上訴權。被害人對第一審判決有意見的,就必然要通過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本條根據這些情況,明確規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五日內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通知請求人。
第二百一十九條 上訴、抗訴期限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理解與適用
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要求撤回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經審查,認為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準許撤回上訴;認為原判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將無罪判為有罪、輕罪重判等的,應當不予準許,繼續按照上訴案件審理。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被告人提出上訴,在第二審開庭后宣告裁判前申請撤回上訴的,應當不予準許,繼續按照上訴案件審理。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01、305條
第二百二十條 上訴程序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03條
第二百二十一條 抗訴程序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并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并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
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并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06-307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475條
第二百二十二條 全面審查原則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并處理。
?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的“全面審查”,是指對一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適用的法律和訴訟程序進行全面的審查。“不受上訴和抗訴范圍的限制”,是指第二審人民法院在對上訴和抗訴案件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進行全面審查時,既要對提出上訴或者抗訴的部分進行審查,也要對沒有提出上訴或者抗訴的部分進行審查,在審查的范圍上,不受上訴人上訴和人民檢察院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案件”,是指刑法規定的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案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并處理”,是指不僅要對提出上訴的被告人的判決部分所認定的事實和運用的法律進行全面審查,其他被告人未提出上訴或者未被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對未提出上訴的被告人的判決部分也要進行全面審查。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09-312、315條
第二百二十三條 二審開庭審理與不開庭審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于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17-318、322-324條
第二百二十四條 二審檢察院派員出庭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后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478條
第二百二十五條 二審對一審判決的處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后,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原審人民法院對于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理解與適用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后,應當按照以下情況分別處理:(1)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是指原判決對是否有犯罪事實、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等的認定沒有錯誤,適用的法律符合刑法總則和分則以及有關單行刑法的有關規定。“量刑適當”,是指根據犯罪事實和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決定的刑罰得當,不畸輕畸重。二審人民法院維持原判以裁定的形式作出。
(2)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適用法律有錯誤”,是指根據被告人的情況和犯罪事實,一審判決中適用的有關法律規定不正確、不恰當,主要是對案件的定性錯誤。“量刑不當”,是指根據犯罪情節、被告人的情況和法律規定,對被告人判刑過重或者過輕。“改判”,是指二審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判決,改變一審判決的內容。
(3)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主要是指犯罪時間、地點、手段、危害后果等事實沒有全部查清,證據不夠充分或者遺漏了犯罪事實,原審收集的證據未經調查核實等。在上述情況下,第二審人民法院既可以依職權,通過審理或者調查核實證據等方式,自己查清事實,直接依法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按第一審程序進行審理,對其判決、裁定仍可提出上訴或者抗訴。
原審人民法院對于二審人民法院因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其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按照本法規定的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后,作出判決或裁定。被告人對此判決或者裁定仍不服的,可以再提出上訴,人民檢察院也可以提出抗訴。第二審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的再次上訴或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必須受理,并依法作出判決。依據本款規定,此判決或者裁定是終審的判決或者裁定,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也就是說,二審案件發回重審僅限于一次。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款有關問題的批復》(2016年6月23日法釋〔2016〕13號),一、對于最高人民法院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39條和《刑訴解釋》第353條裁定不予核準死刑,發回第二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無論此前第二審人民法院是否曾以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為由發回重新審判,原則上不得再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有特殊情況確需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需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二、對于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準死刑,發回第二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特殊情況,又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重新審判。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28條
?典型案例指引
余某某職務侵占案(湖北省漢江中級人民法院〔2010〕漢刑再終字第1號)
案件適用要點:江海公司是江漢石油管理局開辦的國有公司,余某某是江漢石油管理局任命的該公司總經理,屬在國有公司、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利用職務之便,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侵占國有企業財產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貪污罪。原公訴機關指控和原審判決認定余某某行為構成職務侵占罪罪名錯誤。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7條第1款第2項規定,對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只是認定的罪名不當的,在不加重原判刑罰的情況下,可以改變罪名。本案原審認定余某某犯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認定江海公司性質和余某某身份不清,導致適用法律錯誤,認定罪名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第二百二十六條 上訴不加刑原則及其限制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理解與適用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經過審理決定改判的,對被告人只能適用比原判決輕的刑罰,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罰,即不得判處比原判決重的刑種,不得加長原判同一刑種的刑期或者增加原判罰金刑的金額,對被告人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不得撤銷原判決宣告的緩刑或者延長緩刑考驗期。
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但對于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情況除外。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也就是說,不能由原來的合議庭成員重新審理此案。
應當注意的是,本款所說的“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中的“刑罰”,是指刑法第三章所規定的主刑和附加刑但不包括罪名。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上訴發回重審案件重審判決后確需改判的應當通過何種程序進行的答復》(2014年2月24日 法研〔2014〕26號)的規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26條第1款規定,對被告人上訴、人民檢察院未提出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只要人民檢察院沒有補充起訴新的犯罪事實,原審人民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原審人民法院對上訴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依法作出維持原判的判決后,人民檢察院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也不得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25-327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復》
第二百二十七條 違反法定訴訟程序的處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審理有下列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一)違反本法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
(二)違反回避制度的;
(三)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四)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理解與適用
“違反本法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主要是指,依法應當公開審判的而未公開審判或者不應當公開審判而公開審判的情況。“違反回避制度”,是指違反本法有關回避制度的規定,讓不應該參與案件審理的人員參與了案件審理。“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包括在組成人數上不符合法律規定和審判組織的成員不具備法律規定的資格。
?條文參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7條
?典型案例指引
1.黃某等搶劫案(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2010〕寧刑終字第100號)
案件適用要點: 一審法院將上訴人黃某的外祖母列為其法定代理人并確定為賠償義務主體程序違法,可能影響本案的公正審判。
2.陳某某破壞生產經營案(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2006〕穗中法刑二終字第318號)
案件適用要點:原審判決未查明附帶民事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權限,未向被害人出示及質證涉案贓物的價格鑒定結論,違反法定訴訟程序,可能影響本案的公正審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91條的規定,裁定如下:一、撤銷廣東省增城市人民法院〔2006〕增法刑初字第23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中的第二項即民事賠償部分;二、本案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發回廣東省增城市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第二百二十八條 重新審判
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對于重新審判后的判決,依照本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百一十八條的規定可以上訴、抗訴。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329條
第二百二十九條 二審后對一審裁定的處理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裁定的上訴或者抗訴,經過審查后,應當參照本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百二十七條和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定,分別情形用裁定駁回上訴、抗訴,或者撤銷、變更原裁定。
?條文參見
《刑訴解釋》第518條
第二百三十條 發回重審案件審理期限的計算
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從收到發回的案件之日起,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第二百三十一條 二審法律程序適用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上訴或者抗訴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規定的以外,參照第一審程序的規定進行。
?條文參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被判處死刑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訴、共同犯罪的部分被告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上訴的案件應適用何種程序審理的批復》
第二百三十二條 二審的審限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第二百三十三條 終審判決、裁定
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二百三十四條 查封、扣押、凍結財物及其孳息的保管與處理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查封、扣押、凍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單,隨案移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處理。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違禁品或者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對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的,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以后,有關機關應當根據判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進行處理。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繳國庫。
司法工作人員貪污、挪用或者私自處理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條文參見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2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