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版法規專輯:行政法(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814字
- 2021-09-17 18:47:32
第三章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
第十五條 【處罰的實施】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注釋 [處罰的實施機關]
行政機關并非都具有行政處罰權。行政機關作為國家機關的一種,是由國家依法設立并代表國家依法行使行政權,掌管國家行政事務的機關,它們都具有法定的行政權力,但作為行政處罰主體的,只能是那些具有外部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那些沒有外部管理職能的內部行政機關,如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人事部門、決策咨詢機構、內部協調機構等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主體。
[處罰的實施范圍]
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只能由主管行政機關依職權給予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對自己職權范圍外的違法行為沒有行政處罰權。例如,行政拘留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公安機關以外的其他行政機關不得作為實施行政拘留的處罰主體。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條
第十六條 【相對集中行使處罰權】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注釋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指一個行政機關集中行使與其行政管理范圍有關的其他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領域,主要是多頭執法、職責交叉、重復處罰、執法擾民等問題比較突出,嚴重影響執法效率和政府形象的領域,目前主要是城市管理領域。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原則的一個例外,就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范圍]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領域可以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范圍,主要包括: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強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標準、環境衛生標準的建筑物或者設施;城市規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處罰權;城市綠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市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環境保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部分行政處罰權;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對無照商販的行政處罰權;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對侵占城市道路行為的行政處罰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調整的城市管理領域的其他行政處罰權。
需要在城市管理領域以外的其他行政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照《行政處罰法》第16條的規定,也可以決定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這項工作。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決定程序]
一個行政機關集中行使其他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必須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其他行政機關均無權決定。
第十七條 【授權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注釋 [法律、法規授權]
授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把某些行政權力授予非行政機關的組織行使,從而使該組織取得了行政管理的主體資格,即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行使權力,獨立地承擔因行使這些權力而引起的法律后果。
[有效授權成立的條件]
1.授權主體必須是特定的國家機關,任何個人都不能作為授權主體。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下列機關可以成為授權的主體:(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2)國務院;(3)省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當然,不同的授權主體各自的授權范圍和授權內容是有明顯區別的。
2.授權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實施,某些專有權力不得授權。如行政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公安機關實施,則法律法規不得授權給其他行政機關實施。
3.授權應當以公開、規范的方式進行。所謂公開,是指授權的內容、范圍及被授權組織的地位、作用等必須公之于眾,通過內部文件方式確定授權是無效的,對相對人不具有法律拘束力。所謂規范化,是指授權的內容、范圍及被授權組織的地位等事項應當是具有相當穩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的。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授權非行政機關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的方式進行,其他形式的授權是無效的。
[被授權組織的條件]
一般來講,被授權組織應當與授權內容有某種聯系。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和我國的實際情況,被授權組織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依法成立,并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是指該組織承擔著管理公共事務的責任,如醫院、圖書館、火車站以及一些公用事業機構等,只承擔管理本組織自身事務責任的,不能算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具有相應的檢查、鑒定等技術條件。這主要是指與承擔處罰工作相應的技術條件,并非被授權組織接受授權的必需條件,實踐中要視被授權的具體內容而定。
4.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這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對外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二是對內能有效地管理從事處罰工作的人員,并接受上級機關的監督。
第十八條 【委托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權限內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托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托組織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注釋 [委托機關的義務]
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組織在委托權限內的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委托行政機關應當對受委托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負責監督,包括對受委托組織的行為、行為方式及行為后果等諸多方面的監督。
[受委托組織的義務]
1.受委托組織必須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以自己名義實施的行政處罰無效,并應承擔法律責任。
2.受委托組織應當在委托權限內實施行政處罰,不得超越具體的權限范圍。受委托組織可以實施什么種類的行政處罰以及適用條件都有明確的界限,受委托組織應在這個界限內活動,委托行政機關不對超越委托權限的行為負責。
3.受委托組織不得再委托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再委托是指被委托人把處罰權又轉委托他人行使。
第十九條 【受托組織的條件】受委托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注釋 [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是指依法予以登記、有辦公地點,并且承擔著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單位,包括財政金額撥款、部分撥款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只管理本組織自身事務的,不能算是管理公共事務。依法成立的企業單位不能受委托實施行政處罰,因為企業是生產、經營組織,以營利為目的,委托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容易導致企業利用行政處罰謀取不正當利益。
參見 《中國民用航空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12-18條;《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10-16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系列)
- 金融公平的法律實現
- 食品標準與法規(第二版)
- 如何買賣二手房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案例注釋版(第二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征收拆遷補償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國家賠償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疑難問題實證研究
- 醫療告知手冊
- 行政立法原理與實務
- 創新的法治之維:科技法律制度建設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注解與配套(第2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注解與配套(2014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附新舊條文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影視法規匯編:漢英對照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法規司編譯(2013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含草案說明)(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