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版法規專輯:行政法(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3506字
- 2021-09-17 18:47:32
第二章 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設定
第八條 【處罰的種類】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注釋 [警告]
是指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的譴責和警示,其目的是通過對違法行為人給予精神上的懲戒,以申明其有違法行為,并使其以后不再違法,否則,就要受到更嚴厲的處罰。警告既適用于公民,也適用于法人和其他組織。
[罰款]
是指行政機關強制違法行為人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從而損害或者剝奪行為人某些財產權的一種處罰。罰款就是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財產權的剝奪。作為行政處罰的罰款,不同于刑罰中的罰金,罰金是一種附加刑,適用的對象只能是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個人或者組織,適用罰金的機關只能是人民法院。作為行政處罰的罰款,也不同于作為排除妨害訴訟行為的強制措施的罰款,前者是一種行政行為,后者是一種司法行為。
[責令停產停業]
是指行政機關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從而限制或者剝奪違法行為人生產、經營能力的一種處罰。
[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執照及有關證照]
是指行政機關依法限制或者剝奪違法行為人某種資格的處罰。在我國,暫扣或者吊銷有關證照,涉及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某項活動權利的限制或者剝奪,是比較嚴厲的行政處罰。
[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沒收違法所得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將行為人通過違法行為獲取的財產收歸國有的處罰。沒收非法財物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將違禁物品或者用以實施違法行為的工具收歸國有的處罰。在適用該行政處罰時,不得侵害行政相對人的其他財產或其他公民、法人的財產。作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處罰時,注意區分該財物是否直接用于違法行為,是否屬于違法行為人本人所有。
[行政拘留]
是指有關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在短期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處罰。由于目前我國的行政拘留主要是治安拘留,因此,行政拘留也稱治安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前者是特定行政機關(公安機關)依據行政管理法律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所實施的一種懲戒措施,而后者則是公安機關依據刑事訴訟法,對于應該逮捕的現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實施的一種強制措施。另外,行政拘留的期限也不同于刑事拘留的期限。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這一規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其他種類的規定仍然保留、有效;二是以后的法律、行政法規還可以在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處罰種類之外設定其他處罰種類。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8條、第89條
第九條 【法律的行政處罰設定權】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注釋 這里的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法律不僅可以設定《行政處罰法》第8條規定的各種行政處罰,也可以規定其他種類的行政處罰。另外,由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包括行政拘留和其他人身罰,均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應當而且只能由法律來設定。其他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均不得設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
參見 《立法法》第8條
第十條 【行政法規的行政處罰設定權】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注釋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其效力僅次于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行政處罰設定權的特點:一方面,行政法規設定行政處罰比憲法、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規范的權限要大;另一方面它又受一定的限制,不僅不能設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而且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除此之外,行政法規根據過罰相當的原則,可以設定其他任何形式的行政處罰。
參見 《立法法》第9、56條
第十一條 【地方性法規的行政處罰設定權】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注釋 [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處罰的具體要求]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
這里的“不得超越”,具體是指:(1)法律、行政法規已經對應受行政處罰的行為作出明確規定的,地方性法規不得在此之外再增加新的應受行政處罰的行為;(2)法律、行政法規已經對某一受行政處罰行為設定了幾種處罰種類,地方性法規不得在此之外增加或者變相增加其他處罰種類,如法律只規定了警告、責令拆除,地方性法規就不能增加罰款;(3)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的幅度已有明確規定,地方性法規只能在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內作出規定,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的幅度內提高下限或者降低上限,但不得突破行政處罰的幅度,降低下限或者提高上限。
參見 《立法法》第64條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委規章的行政處罰設定權】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
注釋 [規章]
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
[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
這里的行政管理秩序,包括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而不包括一個單位、一個系統內部的管理秩序。比如,有的規章是一種內部規范,管理的是一個單位或者一個系統內部的事務,這類規章不能設定行政處罰。
[罰款的限額]
“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是指應當由國務院就部門規章設定罰款的具體標準作出規定。這個具體限額應當是“一定數量的”。另外,如果國務院部門規章設定罰款超過國務院規定的限額,應當報國務院批準。
[規章可否規定收繳相關資格證、批準證書]
收繳違反規章規定使用條件的資格證、批準證書等,不是行政處罰,規章可以把這類行為作為一項行政管理措施加以規定。
[具有行政處罰權的國務院直屬機構]
具有行政處罰權的國務院直屬機構,包括目前由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如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我國憲法、組織法雖然沒有明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可以制定規章,但考慮到這類機構是主要的行政執法機關,具有專業性,其依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是執行法律、法規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行政處罰法雖未明確規定直屬機構可以制定規章,但在設定行政處罰問題上,規定國務院可以授權直屬機構設定行政處罰。
參見 《立法法》第71條
第十三條 【地方政府規章的行政處罰設定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注釋 地方政府規章設定罰款的限額由省一級人大常委會規定,可以不受國務院對國務院部門規章設定罰款限額的限制。但是在一個省、自治區的范圍內,以制定統一的具體執行標準為宜。
參見 《立法法》第73條
第十四條 【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注釋 [其他規范性文件]
本條所指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無法律或者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無行政法規或者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軍事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規范性文件,社會團體、行業組織章程,政黨的文件等。上述規范性文件因其性質不能設定公民、組織的義務,因此,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以外的規范性文件,雖然不能設定行政處罰,但可以在上一層法律規范賦予的自由裁量權范圍內,對行政處罰的種類、幅度作出具體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