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國際經濟法配套測試(第八版)
- 教學輔導中心組編
- 7253字
- 2021-09-09 10:18:33
第一章 國際經濟法概述
基礎知識圖解

配套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的描述,哪項是正確的?( )
A.只調整國家間的經濟關系
B.只調整國際組織間的經濟關系
C.只調整個人、法人之間的跨國經濟關系
D.調整國家、國際組織、不同國家的法人與個人之間的經濟關系
2.《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從性質上講屬于下列哪項?( )
A.國際商業慣例 B.國際公約
C.聯大的規范性決議 D.國內立法
3.下列關于“國際經濟法”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國際經濟法調整的范圍包括有關國際貿易、投資、知識產權、服務、貨幣與金融、稅收、國際經濟組織及其交往的法律與制度
B.國際經濟法是經濟法的一個分支
C.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具有涉外因素的經濟關系的法律和制度的總稱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4.國際經濟法與國際公法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
A.國際公法主要調整國家間的政治、軍事及外交等非經濟關系,而國際經濟法則主要調整各國國際經濟法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
B.慣例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法律淵源,卻不是國際公法的法律淵源
C.國家主權原則是國際公法的基本原則,而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平等互利原則
D.國際公法以國家為主體,而國際經濟法則不以國家為主體
5.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主要是強調( )。
A.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
B.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C.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D.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合作
6.“跨國法”理論的提出者是( )。
A.英國學者施瓦曾伯格
B.美國學者杰賽普
C.日本學者金澤良雄
D.法國學者卡羅
7.《洛美協定》的產生,體現了( )。
A.南南合作 B.南北合作
C.東西合作 D.北北合作
8.國際經濟法中的首要基本規范是( )。
A.經濟主權原則 B.公平互利原則
C.全球合作原則 D.有約必守原則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哪幾項屬于國際經濟法的法律淵源?( )
A.國際經濟條約 B.國際商業慣例
C.國內立法 D.聯大規范性決議
2.下列哪些屬于國際商業慣例的特點?( )
A.國際商業慣例是強制性的國際經濟法律淵源
B.國際商業慣例是任意性規范,只有在當事人明確選擇適用的情況下才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
C.當事人在選擇適用商業慣例時,不得對該商業慣例的內容進行任何的修改
D.當事人在選擇適用商業慣例時,可以對該商業慣例進行增、改、刪
3.下列哪些是廣義的國際經濟法所調整的關系?( )
A.營業地位于甲國的達維公司與營業地位于中國的彩虹公司之間的貿易關系
B.甲國籍人A與乙國籍人B之間的婚姻關系
C.甲國家與乙國家間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D.中國甲公司與中國乙公司之間的采購合同關系
4.下列關于國際經濟法的各項陳述,哪些是正確的?( )
A.國際商業慣例是在長期的國際經濟交往中經過反復使用而形成的成文規則
B.國際經濟條約是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為確定其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所達成的書面協議
C.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被國際社會公認的,對國際經濟法的各個領域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原則
D.國際經濟法主體是指在國際關系中能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法律人格者
5.下列哪些屬于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
A.一國外貿管理機關對本國外貿公司的管理關系
B.一國有關機構對跨國銀行的法律管制
C.東道國和跨國銀行的母國對跨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設立及經營活動的法律管制
D.跨國稅收關系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國際經濟條約是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為確定其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而達成的書面協議
B.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國際社會公認的、對國際經濟法的各個領域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原則
C.國際商業慣例是在長期的國際經濟交往中經過反復使用而形成的成文規則,不能隨意修改
D.國際經濟法主體是指在國際關系中能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法律人格者
7.經濟主權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對本國境內的以下各項享有完整的永久主權( )。
A.一切財富 B.一切經濟活動
C.一切機構 D.一切自然資源
8.根據《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發達國家在國際經濟往來中應推行( )。
A.互惠待遇 B.普惠待遇
C.無差別待遇 D.關稅普惠制
9.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重要國際經濟法律文獻有( )。
A.《關于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決議》
B.《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
C.《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
D.《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行動綱領》
10.經過發展中國家的多年聯合斗爭,“非互惠的普惠待遇”和“非互惠的關稅普惠制”已被載入許多國際文件,如( )。
A.《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B.《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
C.《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行動綱領》
D.《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
三、名詞解釋
1.國際經濟關系
2.國際經濟法的淵源
3.國家的法律確信
4.國家經濟主權原則
5.國際經濟法學
四、簡答題
1.簡述美國學者杰克遜的“國際經濟法”的概念。
2.簡述國家經濟主權原則的含義以及其主要內容
3.簡評聯合國大會決議在形成和發展國際經濟法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4.簡述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5.簡述國際經濟法的淵源。
五、論述題
1.試論述國際經濟法與國際公法及國際私法的聯系與區別。
六、案例分析題
1.某中國北京公司與一設在中國上海的某外商獨資企業于2010年12月在北京簽訂了一份貨物買賣合同,由設在中國上海的該外商獨資企業向北京公司出售通信設備,交貨地點為北京公司設在北京的倉庫。合同規定:因合同的執行發生糾紛,雙方應首先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則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仲裁。適用的法律為《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問:當事人對上述合同作出的法律適用方面的選擇是否正確?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本題考查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國際組織、不同國家的法人與個人之間的經濟關系。
2.答案:A。國際貿易術語屬于商業慣例,而不是國際公約。
3.答案:A。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其調整范圍包括:有關國際貿易的法律規范與制度;有關國際投資的法律與制度;有關國際貨幣與金融的法律與制度;有關國際稅收的法律與制度;有關國際經濟組織及其交往的法律與制度。
4.答案:A。A對,國際公法主要調整國家間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等非經濟關系;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不同國家的自然人、法人、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之間的國際經濟關系,而不是政治關系。
B錯,國際公法的淵源則主要是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這里的國際習慣是指國家間的政治和外交活動所產生的習慣,而非商業慣例;國際經濟法的淵源包括國際經濟條約、國際商業慣例、國內立法等。據此,慣例既是國際公法的淵源,也是國際經濟法的淵源。
C錯,國際公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國家主權平等原則、不干涉內政原則、互不侵犯原則、平等互利原則、民族平等和自決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誠實履行國際義務原則。D錯,國家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之一。
5.答案:B。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被國際社會公認的、對國際經濟法的各個領域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原則。包括:國家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主要強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承認和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在此基礎上,加強各國間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6.答案:B。跨國法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學者杰賽普。
7.答案:B。《洛美協定》的產生,體現了南北合作。
8.答案:A。經濟主權原則是國際經濟法的首要基本規范。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C、D。國際經濟法的淵源,是指國
際經濟法的創立方式和表現形式,包括國際淵源和國內淵源。國際淵源包括國際條約、國際慣例以及重要國際組織的決議;國內淵源主要是指國內的相關立法,在普通法國家還包括法院的判例。
2.答案:B、D。國際商事慣例,是長期的國際經濟交往中經過反復使用而形成的不成文的規則。國際商事慣例屬于任意性的規范,而且當事人可以對該國際慣例的內容進行修改。
3.答案:A、C。B項由國際私法調整,D項則屬于國內法調整范圍。
4.答案:B、C。國際商業慣例,是在長期的國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習慣性做法。
5.答案:B、C、D。
6.答案:A、B。A對,國際經濟條約,是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為確定其相互間的權利義務所達成的書面協議。條約分為雙邊條約和多邊條約,多邊國際經濟條約是國際經濟法最主要的淵源。
B對,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被國際社會公認的、對國際經濟法的各個領域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原則。
C錯,國際商事慣例,是在長期的國際經濟交往中經過反復使用而形成的不成文規則。國際商事慣例屬于任意性的規范。只有在當事人明示選擇適用時才對當事人有約束力,而且當事人還可以對其選擇的商事慣例進行修改。
D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是指在國際經濟交往的法律關系中(而非國際關系中),可以享受權利及承擔義務的法律人格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
7.答案:A、B、D。國際經濟主權原則在國際經濟法領域內的體現,主要表現為國家對其全部財富和資源的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以及對經濟活動的支配權等。
8.答案:B、D。
9.答案:B、C、D。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重要國際經濟法律文獻有《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以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行動綱領》。
10.答案:A、B、C、D。
三、名詞解釋
1.答案:有兩種不同觀點,觀點一:國際經濟關系專指國家政府之間、國際組織之間或國家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由于經濟交往而產生的各種關系;國際經濟關系的主體,僅限國家、國際組織以及在國際公法上具有獨立人格的其他實體。觀點二:國際經濟關系不僅包含上述內容,而且包含屬于不同國家的個人之間、法人之間、個人與法人之間以及他們與異國政府或國際組織之間由于經濟交往而產生的各種關系;國際經濟關系的主體,不僅限于國家、國際組織以及在國際公法上具有獨立人格的其他實體,還包括在國際民商法、國際私法上具有獨立人格的個人或組織,即屬于不同國家的國民個人(自然人)以及各種法人。換言之,某種經濟關系,其主體不論是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個人或法人,只要這種經濟關系的各方當事人分屬于兩個以上不同的國家或其所涉及的問題超越出一國國界的范圍,統稱之為國際經濟關系。
2.答案:國際經濟法是一個既含有國際法規范又含有國內法規范的綜合的法律部門,其法的淵源既包括國際法方面的淵源,如國際經濟條約、國際慣例、重要國際組織決議、有關國內立法以及其他輔助性淵源,又包括國內法方面的淵源,如各國涉外經濟法和有關的沖突規范等。
3.答案:國家的法律確信即國家同意把一些決議和宣言等作為法律規范予以接受。國家的法律確信可以通過明示或默示的協議、國家實踐以及決議本身表現出來。
4.答案:國家經濟主權原則在國際經濟領域表現為國家對自然的永久主權。國家的經濟主體是國家主權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基礎。
5.答案:國際經濟法學是法學中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以研究國際經濟關系中的法律問題及其發展規律為主要對象的科學。國際經濟法學成為一門獨立的法律科學,是與國際經濟法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密切相關的。國際經濟法學又是一門綜合性的新興學科。
四、簡答題
1.答案:杰克遜認為國際經濟法這一詞語包括非常廣泛的內容:包括經濟交易的法律;有關經濟事務的政府規章;以及包括訴訟和國家經濟關系組織的相關法律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經濟法可以分為兩種寬泛的模式,這兩種模式貫穿了國際經濟法所包括的幾乎全部內容。我們大致可以稱為“交易性”的話“管理性”的。
交易性的國際經濟法涉及在國際貿易或者其他經濟活動中進行的交易活動。其關注的主要方面是私人企業或者其他主體的行為。管理性的國際經濟法,關注的是政府機構(國家的、地方的或者國際的)的角色。
另外,國際經濟法的特點是:國際經濟法不能從一般或者“公法”的國際法中分割或者分離開;國際經濟法和國內法或者“域內”法的關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從事國際經濟法項目工作的人來講,需要不同學科的綜合訓練方式的研究和思考相結合;從事國際經濟法工作,與從事其他國際法學科工作相比,似乎經常需要更多經驗性的研究;國際經濟法經常遇到搜集信息這一問題;當國際經濟法學的主題越來越為政府決策和政策研究的中心時,這些問題也越來越成為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與政治團體和機構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
【參考資料】約翰·H.杰克遜:《GATT/WTO法理與實踐》,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
2.答案:(1)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是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指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以及經濟活動享有永久主權,包括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在內,并且自由行使此項權利。
(2)國家經濟主權原則包括三個方面:國家對其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國家有權對其境內的外國投資以及跨國公司的活動進行管理和監督;國家有權將外國財產收歸國有或者征用。
【參考資料】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答案:二戰以后,新獨立國家的興起,形成第三世界,它們運用集體力量,謀求本國經濟的發展,改造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促使各國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尊重國家對其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堅持公平互利,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并促使聯合國先后通過一系列宣言、決議等,如1962年《關于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宣言》,1974年《關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及《行動綱領》,1974年《各國經濟權利義務憲章》等,這些文件反應了新的法律觀念和法律原則,構成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基本文件,也是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的主要淵源,對國際經濟法形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和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答案: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廣義的國際經濟關系,即個人、法人、國家與國際組織間由于從事跨越國境的經濟活動而產生的各種關系。在國際經濟關系的范圍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國際經濟關系僅指國家、國際組織間的經濟關系,廣義的國際經濟關系不僅包括上述內容,而且也包括不同國家之間的個人、法人、個人和法人與國家或國際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可稱為跨國的經濟關系。廣義的國際經濟關系不僅包括當事人間以等價有償為基礎的橫向經濟關系,也包括國家對法人及個人的國際經濟交易活動進行管理和管制的縱向關系。
5.答案:國際經濟法是一個既包括國際法規范,又包含國內法規范的綜合的法律部門,其法的淵源也具有雙重性,即國際淵源和國內淵源。主要包括下述幾項:第一,國際經濟條約,國際經濟條約是國家、國際組織間所締結的以國際法為準并確定其相互經濟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國際經濟書面協議,對締約國具有拘束力,因而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淵源。國際經濟條約包括雙邊的和多邊的,世界性的和地區性的,普遍性的和特殊性的,造法性的和契約性的。第二,國際商業慣例,國際商業慣例是在長期的國際經濟交往中經過反復使用而形成的不成文的規則。為了使不成文的國際商業慣例更便于掌握和查找,一些民間性的國際組織或協會對不成文的慣例進行了整理和編纂。國際商業慣例屬于任意性的規范,只有在當事人明示選擇適用的情況下才對當事人有約束力。當事人也可以對其選擇的商業慣例進行刪、減、改和補充。第三,聯合國大會的規范性決議,國際組織通過的決議本來只屬于建議性質,并不對其成員國產生必須遵守的強制力。但是隨著國際實踐的發展,理論界已傾向于肯定大會決議的法律拘束力,特別是有些聯大決議是旨在宣告國際法原則和規范的,應具有法律效力,且有的決議在國際實踐中已逐漸被接受,成為各國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應遵守的準則。第四,國內立法,各國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是國際經濟法的國內法淵源。各國在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上主要采用統一制和分流制。前者指所制定的國內經濟立法既適用于國內經濟關系,又適用于涉外經濟關系。后者指分別制定不同的法律以調整涉內及涉外經濟關系。此外,國內判例在普通法國家是重要的國際經濟法的國內法淵源,但判例在我國不屬于法律的淵源。
五、論述題
1.答案:國際經濟法與國際公法的聯系表現在多方面,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1)在主體上,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而國際公法的主體主要為國家和國際組織,自然人和法人則不能成為國際公法的主體。(2)在法律淵源上,國際經濟法的淵源包括國際經濟條約、國際商業慣例、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和國內立法等。而國際公法的淵源則主要是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這里的國際習慣與國際商業慣例不同,前者源于國家間的政治和外交活動,而非產生于商人的商業習慣。(3)在調整對象上,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不同國家的自然人、法人、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而不是政治關系。而國際公法則主要調整國家間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等非經濟關系。
關于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區別與聯系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1)在主體上,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如前所述為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而國際私法的基本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國家和國際組織也可以是國際私法的主體,但主要是以民事法律關系當事者的資格從事一般民事活動,而在國際經濟法中國家可以主體的身份從事國際經濟交往,并承擔一定的權利和義務。(2)在法律淵源上,國際經濟法和國際私法均包括了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和國內立法,但側重有所不同,國際經濟法的主要淵源是國際條約,而國際私法在淵源上更側重各國國內法中的沖突規范,并輔以涉及法律適用方面的國際慣例和國際條約。(3)在調整對象上,國際經濟法是調整主體之間的國際經濟關系,對于自然人的身份、婚姻、繼承等人身方面的法律關系并不涉及,而國際私法則主要調整涉外民商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問題和國際民商事爭議解決的問題等。
六、案例分析題
1.答案:國際經濟法是調整跨越國境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也就是說,國際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必須是具有國際性。或主體在不同國家,具有國際性;或標的具有國際性;或經濟關系發生在不同國家;等等。而本案中合同在簽訂主體、合同訂立與履行地點、買賣標的物的移動等方面均不具有國際性。特別是在簽訂主體方面,雖然簽約的一方為外商獨資企業,但它仍然是中國法人。因此,該合同的法律適用不應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聯合國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而應是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