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專題四: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核心提示】我國《合同法》出臺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以下簡稱《電子簽名法》)尚未頒布實施,當時的合同法只是原則性地規定了合同的書面形式包括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并借鑒了《聯合國國家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業示范法》(1996年)的有關規定。但是,我國的電子簽名法出臺以后,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規定認定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時,還應當適用我國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即合同法與電子簽名法二者不可偏廢,都應遵守。

實務爭點

有觀點認為,在電子合同的簽訂過程中,因數據電文的傳輸速度太快,使得在運用合同法的要約撤回和撤銷方面變得幾乎不可能;也有的觀點認為,只要存在可能性,法律在制度層面上就不應當被忽視;還有觀點認為,應當根據不同的傳遞方式情況做靈活變通的規定,不搞一刀切,比如對要約的撤回不容易做到,但要約的撤銷在電子網絡的某些環境下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要約方撤銷要約的通知是在受約方答復之前到達的即可。那么,電子合同究竟何時才算成立,亟須加以明確。在電子證據的性質上,實踐中也存在爭議。現行民訴法出臺之前,有觀點認為我國證據類別中并無電子證據,對其也無具體的規定;但也有觀點認為應將數據電文作為視聽資料的范圍;還有觀點認為,不可以將數據電文看成是視聽資料,因為數據需經過分析、重組后才能被使用。審判實踐中,普遍都將電子證據作為書證進行審查。厘清電子交易合同訂立中的上述問題,對認定電子合同的成立與生效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四條:“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認定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時,還應當適用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

理解適用

對《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四條的理解與適用

任何合同都要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它是當事人達成協議的外在表達。我國合同法中規定了電子數據交換(簡稱EDI)和電子郵件(E-mails)等數據可以作為合同的書面形式,從而肯定了電子合同也是書面形式的合同。由于該無紙合同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即合同的要約、承諾、傳遞是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的電子數據交換來進行的,合同不需要傳統簽字,僅需各方采用電子密碼代表簽名,且合同成立、變更和解除也不需要采用傳統的書面形式,合同的內容完全可以儲存在計算機的內存中,也完全可以儲存在磁盤中,所以當以電子合同發生糾紛時,人民法院為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必須借助于證據手段,因此對電子數據的認定對再現合同真實面目至關重要。

(一)關于電子簽名問題

利用技術手段對數據電文發件人的身份進行確認以及保證傳送的文件內容沒有被篡改,以及解決事后發件人否認已經發送或者收到資料等問題,都需要進行電子簽名。既然將電子合同納入到書面形式范疇,就必須解決電子簽名問題,從而使其具有證明力。電子簽名作為電子交易過程中當事人可以相互證明自己身份的一種機制,《合同法》已經間接地賦予其合法性。在簽訂電子合同的場合,由于當事人之間使用計算機電子數據交換,合同主要條款也是通過計算機屏幕顯示,不存在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書面形式。[27]而電子簽名最大的障礙就是技術上的不方便,又缺乏技術上的安全性,但這并不是意味著電子合同中不能簽名,一旦從技術上克服不能簽名的障礙,那么電子簽名在電子商務中的實務性以及在證據法上的效力,將不會低于在紙質合同書上的簽名。[28]

為了規范電子簽名行為并使之產生法律效力,我國于2004年8月28日通過了《電子簽名法》(2005年4月1日起生效),初步建立起了數據電文[29]、電子簽名、認證服務三項制度,為電子商務交易構建了最基本的規則框架。根據該法的規定,電子簽名是指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對于民事合同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文書,不得因為其采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其實,《合同法》在立法時已經考慮到了這一客觀現實,采取了較為靈活的方式,即既可以直接使用電子簽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電子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使電子合同的成立再加上一層傳統書面合同的保障。但是,也同時多了一層要求,即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與生效,除了符合《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外,還需要符合《電子簽名法》的規范要求,前者是根本,而后者則是必要補充和具體問題的細化。

(二)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

任何一份合同的成立都需要要約與承諾,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促成合同的成立。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承諾是指對要約內容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電子要約的構成雖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同樣需要符合傳統要約的構成要件,即內容要具體明確,屬于特定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約的受要約人發出,必須具有締約目的并表明一經承諾即受此意思表示之約束,且要約的內容必須足以具備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件。而對于電子要約的特殊性,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在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數據電文具有“經發件人授權發送的”“發件人的信息系統自動發送的”“收件人按照發件人認可的方法對數據電文進行驗證后結果相符的”等情形,視為發件人發送的要約。

我國《合同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也就是說,一旦表意人通過網絡發出要約,該電子數據到達對方時便發生效力。我國《合同法》認為只要在進入系統后,盡管沒有被收件人閱讀、使用,也認為是收到了電文,即所謂“進入”既用于界定數據電文的發出,也用于界定其收到。[30]我國法律是允許要約被撤回的,但要約撤回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而根據上述的“進入”觀,要約人想要撤回要約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網絡文件的傳輸速度非常快,要約人發出要約的指令幾秒鐘之內就會到達對方的系統,所以不可能有其他方式能夠在要約的指令到達之前便能夠將撤回的指令到達對方的系統,所以在電子商務中,要約一般是不能被撤回的。要約人根本不可能發出先于或者同時與要約到達受要約人的撤回要約的通知。”[31]也就是說,電子要約的撤回,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踐中卻是難以實現的。盡管如此,根據《合同法》第十八條關于要約可以撤銷的規定,電子要約是可以被撤銷的,但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當然,電子要約的撤銷并不是無條件的,必須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或者其他形式表明要約是不可撤銷的,或者盡管沒有明示要約不可撤銷但受要約人有理由相信要約是不可撤銷的,并且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準備工作,則電子要約不可撤銷。

電子合同要成立,僅有電子要約還不行,必須還要經過電子承諾,而且受要約人必須借助于計算機或者網絡才能作出。但電子承諾也同樣必須具備傳統合同形式下承諾成立的條件,比如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必須向要約人作出;所承諾內容必須與要約保持一致;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等。根據《合同法》第二十六條,《電子簽名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承諾生效時間主要有三種情況:對于采取電子交易形式的,電子承諾的發送時間與電子要約的發送時間標準是相同的,也是以進入發件人控制之外的某個信息系統的時間為準;對于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承諾人根據交易習慣對要約作出承諾行為時,承諾自然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數據電文需要確認收訖的,應當確認收訖,只有發件人收到收件人的收訖確認時,數據電文才能被視為已經收到。

根據《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因此,電子承諾到達要約人時即為電子合同成立之時。若當事人在電子合同成立之前提出要求簽訂確認書的,則根據《合同法》第三十三條之規定,電子承諾后,合同并未真正成立,當事人簽訂確認書之時才是電子合同成立之時。

(三)電子簽名與電子證據的效力

在網絡環境下,要滿足法律規定的簽名要求,就必須有相應的替代辦法。數據電文的形式特點所引發的首要法律問題就是合法性及安全問題,而解決安全問題的法律措施就是電子簽名與認證。電子認證就是認證機構向電子商務中的交易各方提供身份確認、電子文件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的確認等服務的活動。其目的是減少交易風險,保障交易安全:一是防范交易當事人以外的人故意入侵并防止欺詐,二是防止交易當事人之間發生抵賴、否認或誤解,以便在當事人之間預防糾紛。[32]電子認證是對電子合同的一種組織上的保障,需要一定的標準、中立性以及獨立性的法人組織與之配套。

我國《電子簽名法》在《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明確,通過具備有形性與可待備查性的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被認為滿足了傳統規則對書面形式的要求,從而一般性地承認了數據電文的效力,消除了數據電文在法律上遭遇的最大障礙。《電子簽名法》第四條規定,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書面形式。該法第三條規定,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文書,不得因其采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在確認電子簽名的效力時,也應當依據《電子簽名法》的有關規定。也就是說,“與傳統合同中要求的簽名或蓋章相比,雖然電子簽名在產生、使用、證明方法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卻可以實現同樣的法律功能,不能因其是一種數據化、電子化的信息而否認其法律效力”。[33]上述《電子簽名法》的兩條規定,不僅賦予了當事人具有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選擇權,而且也明確了不得因該合同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當然,與傳統合同中的書面證據相比,電子證據具有無形性、易于修改且不易留下痕跡、經復制后與原件相比幾乎無差別、占用空間少、可復制性強、發送與接收方便、表現形式多樣等特點,因此,其與證據法上的視聽資料并不完全一致,視聽資料并不具有完全獨立的證據效力。[34]只有在本身沒有矛盾而又能通過其他證據進行佐證的視聽資料,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電子證據在經過檢索和調取以后,雖然也有可視性,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表現為語言文字,就此而言,其與書證更有相似之處。英美法系國家都把數據電文看作廣義的文書的一種,法庭可依文書調查的方法為證據調查。大陸法系國家普遍將數據電文作為書證或者準書證。[35]我國《合同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我國《電子簽名法》第七條也規定,數據電文不得僅因為其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而被拒絕作為證據使用。該法第十四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除此而外,該法的第五條、第十三條第一款也都對電子簽名作為證據材料進行了規范。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在審查數據電文作為證據的真實性時,除了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民事證據規定》的相關規定外,還應依據《電子簽名法》第八條考慮生成、儲存或者傳遞數據電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內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鑒別發件人方法的可靠性以及其他相關因素,[36]并通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四條,特別強調了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認定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與生效的同時,還應當適用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

案例指導

內蒙古錦山商貿有限公司與昱明能源發展(天津)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37]

內蒙古錦山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山公司)于2013年7月23日通過網上郵件往來的形式與昱明能源發展(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昱明公司)簽訂《煤炭買賣合同》。該合同載明,收貨人為昱明公司,數量為5000噸,交貨時間為2013年7月23日至同年8月1日,單價為每噸320元。交貨方式和地點為:昱明公司執行貨場交貨,雙方入庫過磅交接,指定庫為包頭萬水泉鑫專線貨場。數量以昱明公司過磅單過磅數量為準,昱明公司驗收蓋章。結算方式及付款期限為:錦山公司將煤拉運到包頭萬水泉鑫專線貨場(按)實際噸數結款,昱明公司按錦山公司的實際噸數在2013年8月2日前或裝火車前將款結清。該合同第六條約定了貨物在入庫過磅前的貨權和風險歸錦山公司所有,入庫過磅后的貨權和風險歸昱明公司所有;第七條約定了錦山公司將煤運到鑫專線貨場即結清全部款項,若昱明公司未能按合同約定及時付款,違約金按照總金額的30%執行,同時按月支付銀行四倍利息。錦山公司的代表在合同書上簽字并加蓋錦山公司印章,昱明公司的代表王耘在合同書上簽字并加蓋昱明公司的公章。同年11月14日,錦山公司與昱明公司對供應煤炭的數量、單價及貨款總額進行了確認,該確認書載明:錦山公司前期供應給昱明公司的煤炭,到萬水泉鑫專線貨場到廠價按310元/噸結算,昱明公司共進貨4996.29噸,合計1548849.9元貨款未付。確認書上有錦山公司經辦人的簽字和錦山公司的印章及昱明公司代表王耘簽字和昱明公司的印章。同年11月29日,錦山公司與昱明公司確認包頭萬水泉鑫專線貨場應存放煤炭5700噸,現實際存煤5500噸,昱明公司確認后不再變動,確認內容為抓緊支付錦山公司煤款1548849.9元,昱明公司如果在2013年12月10日前未付清該煤款,則錦山公司有權支配出售包頭萬水泉鑫專線貨場煤炭5500噸,價格執行市場定價。錦山公司代表在確認書上簽字并加蓋錦山公司的印章,昱明公司代表王耘在確認書上簽字并加蓋昱明公司的公章。

一審法院認為:錦山公司提供雙方于2013年7月23日簽訂的《煤炭買賣合同》和雙方分別于同年11月14日、11月29日形成的確認書,均有雙方工作人員的簽字及公司印章,是雙方對欠款數額的確認。錦山公司在合同簽訂日至同年7月31日期間將煤運至包頭萬水泉鑫專線貨場,昱明公司予以接收,表明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買賣合同關系且錦山公司已履行交付貨物的義務。昱明公司辯稱郵件發送系統顯示郵件并不是從昱明公司的郵件系統發出,合同、確認書上加蓋的公章并不是其單位的公章,雙方系煤炭代銷合同關系,但未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故對其抗辯理由,法院不予支持,昱明公司應當向錦山公司支付貨款1548849.9元。昱明公司不支付貨款的行為已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合同約定的違約金計算方法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可調整根據貨款數額,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1.8667%計算,即從2013年12月11日計算至2014年4月11日為115650元。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九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一、被告昱明能源發展(天津)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內蒙古錦山商貿有限公司貨款1548849.9元。二、被告昱明能源發展(天津)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內蒙古錦山商貿有限公司逾期付款違約金115650元。三、駁回原告內蒙古錦山商貿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昱明公司不服該判決,提起上訴。二審經審理查明一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清楚,予以確認。

二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錦山公司提交的《煤炭買賣合同》和兩份確認書的真實性問題。首先,錦山公司提供的《煤炭買賣合同》和兩份確認書,是經過因特網傳輸、接收后打印生成的,其形式屬于數據電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五條之規定,凡是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能夠可靠保證自最終形成時起,內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的數據電文,視為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原件形式要求。雖然《煤炭買賣合同》內容的第七條之后就是第九條,但其合同內容是完整的,具備合同的全部基本要件,而且該合同與兩份確認書上的雙方當事人的印章和經辦人簽字齊全,符合上述要求,應視為原件。其次,昱明公司主張《煤炭買賣合同》和兩份確認書中加蓋的昱明公司合同專用章和其經辦人的簽字均系偽造,對此,昱明公司應承擔舉證責任。昱明公司能夠提供但并未提供其在上述證據形成的同時期使用的合同專用章以辨明真偽,故應對其主張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再次,昱明公司亦認可錦山公司提供的過磅單的真實性,其只是主張雙方當事人未簽訂《煤炭買賣合同》和兩份確認書,不存在《煤炭買賣合同》關系,應為煤炭代銷合同關系,對此昱明公司亦應承擔舉證責任,但昱明公司并未提交任何證據加以證明,故對該主張不予支持。最后,結合《煤炭買賣合同》、兩份確認書與過磅單,能夠認定錦山公司就其訴訟請求已經完成了舉證責任。昱明公司提出的《煤炭買賣合同》與兩份確認書系偽造,雙方當事人之間為代銷合同關系的上訴主張,缺乏事實依據,不予支持。錦山公司提供的《煤炭買賣合同》與兩份確認書客觀、真實,本院依法予以采信。一審法院依據上述證據認定雙方間的法律關系性質、煤炭數量與煤款數額,并無不妥。昱明公司在二審期間對一審認定的煤炭數量提出異議,但因雙方在2013年11月14日的確認書中,已對雙方買賣的煤炭數量與煤款數額進行了最終確認,所以昱明公司提出的這一異議,缺乏事實依據,法院不應予以支持。故一審法院的判決結果正確,依法應予維持。二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規范指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一條 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第十六條第二款 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四條第二款 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 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認定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時,還應當適用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


[1]“妥善審理買賣合同案件切實維護公平交易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答記者問”,載《人民法院報》2012年6月6日。

[2]也有學者認為合同標的物屬于合同效力方面的問題,不是合同成立的要件。見王利明:“論履行不能”,載楊振山主編《羅馬法中國法與民法法典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頁。但大陸法系傳統民法理論認為合同的標的是合同的成立要件。

[3]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252頁。

[4]最高人民法院編寫組:《買賣合同司法解釋適用解答》,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6頁。

[5]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頁。

[6]本案來源于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珠中法民二終字第12號民事判決書,引用時已作精簡處理。

[7]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頁。

[8]彭插三、楊璐:“預約合同效力分析——商品房買賣合同效力爭議問題”,載《判解研究》2005年第1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頁。

[9]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頁。

[10]尹飛:“要約、要約邀請與預約的要約”,載《合同法評論》2004年第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頁。

[11]宋曉明、張勇健、王闖:“《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載《人民司法·應用》2012年第15期。

[12]滕威:“商品房預約協議之認定及其責任承擔”,載《判解研究》2012年第4期(總第62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187頁。

[13]陸青:“《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2條評析”,載《法學家》2013年第3期。

[14]最高人民法院編寫組:《買賣合同司法解釋適用解答》,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7頁。

[15]陳耀東:《商品房買賣法律問題專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頁。

[16]宋曉明、張勇健、王闖:“《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載《人民司法·應用》2012年第15期。

[17]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頁。

[18]符啟林:《商品房預售法律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6~99頁。

[19]錢玉林:“預約合同初論”,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總第69期。

[20]最高人民法院編寫組:《買賣合同司法解釋適用解答》,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頁。

[21]本案例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2年第11期,引用時已作精簡處理。

[22]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345條。

[23]滕威:“論善意取得與無權處分的制度融洽”,載《江蘇法制報》2012年10月9日“法學研究”版。

[24]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73~74頁。

[25]最高人民法院編寫組:《買賣合同司法解釋適用解答》,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頁。

[26]本案例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河市民二終字第37號民事判決書,引用時已作精簡處理。

[27]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89頁。

[28]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64頁。

[29]根據《電子簽名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本法所稱數據電文,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受或者儲存的信息。”

[30]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頁。

[3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頁。

[32]唐義虎:“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合同法問題研究”,載《合同法評論》2004年第1輯(總第1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76頁。

[3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頁。

[34]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35]參見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289頁。

[36]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頁。

[37]本案來源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包民二終字第144號民事判決書,引用時已作精簡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邵武市| 安徽省| 和田市| 肃宁县| 平谷区| 若尔盖县| 南郑县| 长岛县| 台南市| 高州市| 姜堰市| 古浪县| 防城港市| 当涂县| 本溪市| 双桥区| 新郑市| 青岛市| 黑山县| 寿光市| 格尔木市| 花垣县| 黎城县| 三河市| 镇康县| 工布江达县| 卢氏县| 丹寨县| 秀山| 双江| 扎赉特旗| 高碑店市| 长春市| 鄂尔多斯市| 万安县| 武汉市| 会昌县| 洮南市| 武义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