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實用版)(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3168字
- 2021-09-26 18:00:54
第三章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第七十一條 股權轉讓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理解與適用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自愿向他人轉讓其股權,既可能是向該有限責任公司的其他股東轉讓股權,也可能是向該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向該公司的其他股東轉讓其全部股權,其后果是股東人數減少,并且股東間的出資比例發生變化;向公司的其他股東轉讓其部分股權,其后果是股東間的出資比例發生變化。因此,公司的股東之間無論是轉讓全部股權,還是轉讓部分股權,都不會有新股東的產生,其他股東已有的伙伴關系不會受到影響,也就沒有必要對這種轉讓進行限制。為此,本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股權或者部分股權,并沒有對股權的轉讓作出任何限制性的規定。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會發生新股東進入公司的情況,而新股東與其他股東之間并不一定存在相互信任的關系。為了維持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因素,本條規定除轉讓股東以外的其他股東中,有超過一半的股東同意,股東才能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
?條文參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16~22條
?典型案例指引
1.張艷娟訴江蘇萬華工貿發展有限公司、萬華、吳亮亮、毛建偉股東權糾紛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7年第9期)
案件適用要點:股東向其他股東或股東之外的其他人轉讓其股權,系股東(股權轉讓方)與股權受讓方協商一致的民事合同行為,該合同成立的前提之一是合同雙方具有轉讓、受讓股權的真實意思表示。
2.廣東達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廣東中岱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中岱電訊產業有限公司、廣州市中珊實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作糾紛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2年第5期)
案件適用要點:股權轉讓合同中,即使雙方約定轉讓的股權系合同外的第三人所有,但只要雙方的約定只是使一方負有向對方轉讓股權的義務,而沒有實際導致股權所有人的權利發生變化,就不能以出讓人對股權無處分權為由認定股權轉讓合同系無權處分合同進而無效。
第七十二條 優先購買權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第七十三條 股權轉讓的變更記載
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轉讓股權后,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并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中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對公司章程的該項修改不需再由股東會表決。
?理解與適用
股權轉讓后尚未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原股東將仍登記于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受讓股東以其對于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處理。
原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受讓股東損失,受讓股東請求原股東承擔賠償責任、對于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有過錯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受讓股東對于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也有過錯的,可以適當減輕上述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的責任。
《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述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述規定。
?條文參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27條
?典型案例指引
王某與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股東出資糾紛上訴案(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8〕穗中法民四終字第3號)
案件適用要點: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及股權份額應以有關審查批準機關批準證書記載的股東及份額確定。對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股權變更,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構成實質性要件,而非程序上或形式上的要求,未經審批的變更行為當然歸于無效。
第七十四條 異議股東股權收購請求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理解與適用
有限責任公司是兼具資合性與人合性的公司,它不僅依靠股東的出資來保證公司的設立和運營,同時也需要依靠股東的共同努力,來經營管理公司。因此,有限責任公司設立以后,其股東不得隨意退出公司。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有限責任公司的大股東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權,長期不向股東分配利潤,并通過其他方式嚴重損害中小股東的權益。針對這種情況,《公司法》規定了股東在法定的條件下,通過法定的程序,可以退出公司。
?典型案例指引
邱某與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收購請求權糾紛上訴案(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9〕皖民二終字第0011號)
案件適用要點:提起股份收購請求權訴訟必須同時具備實體和程序兩方面的要件:實體上必須具備股東資格且對股東會相關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才能提起該項訴訟;程序上公司股東應在法定期限內先行與公司協商以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協商不成后再提起訴訟。
第七十五條 股東資格的繼承
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理解與適用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法由他人繼承。股東的出資額是股東的個人合法財產,也將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由他人依法繼承。但是,繼承法規定的繼承,僅限于財產權的范圍,繼承法對于具有人身專屬性的身份關系,并沒有作出規定。而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人合性,要成為公司的股東,不僅需要有一定的出資額,而且需要與其他股東之間存在相互信任的關系。按照繼承法繼承了股東遺產的人,能否具有股東資格,成為公司的股東,還需要予以明確。為此,本條對股東資格的繼承作出了專門的規定。
?典型案例指引
童某等訴某化工有限公司股東權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7〕滬一中民三(商)終字第172號)
案件適用要點:對于因繼承這種繼受取得公司股東資格的情況,有法律的明文規定,同時也授權公司章程中另行約定相結合的方式。在此,允許公司章程另行規定的是對已故股東的繼承人成為公司股東設置一定的限制條件,即基于公司所具有的人合性,來規定股東資格的繼承辦法。一旦約定繼承人可以繼承死亡股東的股東資格,則該繼受取得資格的股東就應當依法享有法律所賦予的股東權利,如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查閱股東會會議記錄和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等基本權利,而不應當對其股東權利加以隨意限制。
- 城市更新項目法務工具庫:案例·風險·流程·政策
- 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2年版)
- 慈善信托法律問題研究
- 中國宏觀調控法基本問題研究:以改革開放40年政策法律分析為視角
-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研究
-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 2017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用教材(圖解版):經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典:注釋法典(201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含草案說明)(2017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投融資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教材同步輔導與機考題庫:經濟法基礎
- 最高人民法院企業破產與公司清算案件審判指導
-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應試指導及全真模擬測試題
-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