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注解與配套(含教育法)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1932字
- 2021-10-14 16:22:53
第二章 學生
第十一條【入學時間】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注解
這是我國在法律上第一次明確了兒童6歲的入學年齡,目前除了一些邊遠地區和少數經濟欠發達地區之外,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實行兒童六周歲入學。少數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不適宜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者繼續接受義務教育的,比如患有傳染性疾病等原因,導致其無法入學或者繼續接受義務教育,可申請延緩入學或者休學,且必須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提出申請。
第十二條【入學地點】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注解
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是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是政府的法定責任,是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要適應城鎮化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統籌考慮城鄉人口流動、學齡人口變化,以及當地農村地理環境及交通狀況、教育條件保障能力、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處理好提高教育質量和方便學生就近上學的關系,努力滿足農村適齡兒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義務教育需求。
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要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農村小學1至3年級學生原則上不寄宿,就近走讀上學;小學高年級學生以走讀為主,確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學生根據實際可以走讀或寄宿。原則上每個鄉鎮都應設置初中,人口相對集中的村寨要設置村小學或教學點,人口稀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應保留或設置教學點。各地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體力特征、道路條件、自然環境等因素,合理確定學校服務半徑,盡量縮短學生上下學路途時間。
各地人民政府要認真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切實保障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要通過增設農村客運班線及站點、增加班車班次、縮短發車間隔、設置學生專車等方式,滿足學生的乘車需求。公共交通不能滿足學生上學需要的,要組織提供校車服務。嚴厲查處接送學生車輛超速、超員和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堅決制止采用低速貨車、三輪汽車、拖拉機以及拼裝車、報廢車等車輛接送學生。
應用
2.什么是“免試就近入學”?
“免試”,是指義務教育階段各類學校(包括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招生入學工作,都必須依照本法及有關規定,不得舉行或變相舉行與入學掛鉤的選拔考試或者測試,但藝術、體育、科技項目傳統學校可以組織專項測試。
“就近入學”,原則上指戶籍所在地的適齡兒童、少年都可以登記入學,并不是指到“離家最近”的學校就讀,而是由區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公辦學校的資源配置狀況和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分布和需求狀況,合理規劃和確定本區縣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生入學范圍和招生人數,為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就近入學”的義務教育機會。
配套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
第十三條【督促入學】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采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配套
《教育法》第36、37條
第十四條【禁止招用適齡兒童、少年;專業訓練組織實施義務教育】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準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應當保證所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注解
本條是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的規定。
根據本條第一款的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這里的“用人單位”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指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這里的“就業”,既包括簽訂勞動合同招聘的正式員工,還包括臨時雇傭的短期工,只要與用人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即可。
本條第二款是關于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應當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規定。進行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負有保障其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強制性義務。
配套
《勞動法》第15條第一款;《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法典:注釋法典(2014年版)
- 殘障權利研究(第3卷 第1期 2016·夏季號)
-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附新舊條文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含草案說明)(2017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手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用版(2011年版)
- 法治意識與法治政府:兼論馬克思主義法律觀
- 完善國家賠償立法基本問題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典:注釋法典(201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2018年版)(總第四版)
- 發現醫病糾紛:民國醫訟凸顯的社會文化史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9年修訂)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立案·管轄·證據·裁判(案例應用版)
-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