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國家司法考試全攻略:刑法
- 飛躍司考輔導中心
- 15818字
- 2022-07-12 11:17:4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2009年8月27日)
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屬于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一)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
(二)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
(三)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
(四)土地征收、征用補償費用的管理;
(五)代征、代繳稅款;
(六)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征兵工作;
(七)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從事前款規定的公務,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適用刑法第382條和383條貪污罪、第385條挪用公款罪、第385條和第386條受賄罪的規定。
命題分析
本章整體屬于了解內容。
國家工作人員是常考知識點,是認定貪污賄賂犯罪和職務犯罪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可能的命題點有:
1.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包括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人員。注意國家工作人員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同。
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認定。刑法中所稱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根據有關立法解釋的規定,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司法實踐中也應當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3.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認定。所謂委派,即委任、派遣,其形式多種多樣,如任命、指派、提名、批準等。不論被委派的人身份如何,只要是接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代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在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工作,都可以認定為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如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國有控股或者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工作的人員,應當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國有公司、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后,原國有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和股份有限公司新任命的人員中,除代表國有投資主體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人外不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4.“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認定。《刑法》第93條第2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應當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在特定條件下行使國家管理職能;二是依照法律規定從事公務。具體包括:
(1)依法履行職責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依法執行審判職責的人民陪審員;
(3)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農村和城市基層組織人員;
(4)其他由法律授權從事公務的人員。
5.關于對“從事公務”的理解。從事公務,是指代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履行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職責。公務主要表現為與職權相聯系的公共事務以及監督、管理國有財產的職務活動。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國有公司的董事、經理、監事、會計、出納人員等管理、監督國有財產等活動,都屬于從事公務。那些不具備職權內容的勞務活動、技術服務工作,如售貨員、售票員等所從事的工作,一般不認為是公務。
6.其他復函、批復、答復中關于國家工作人員的特別規定。主要有:
(1)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干部應視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2)對于屬行政執法事業單位的鎮財政所中按國家機關在編干部管理的工作人員,在履行政府行政公務活動中,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應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論。
(3)經過鄉鎮政府或者主管行政機關任命的鄉鎮衛生院院長,在依法從事本區域衛生工作的管理與業務技術指導,承擔醫療預防保健服務工作等公務活動時,屬于《刑法》第93條第2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4)對于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但尚未依照規定程序獲取該單位職務的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第93條第2款關于“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司法工作人員的范圍】本法所稱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第九十五條【重傷】本法所稱重傷,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傷害:
(一)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的;
(二)使人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機能的;(三)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
第九十六條【違反國家規定之含義】本法所稱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
第九十七條【首要分子的范圍】本法所稱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命題分析
1.首要分子的概念。
2.首要分子與主犯的關系。首要分子一般是主犯,但在聚眾犯罪中僅由首要分子一人負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如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就不存在主犯、從犯之分;主犯的范圍大于首要分子。
強化自測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下列關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人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講 D。見上述命題分析第2點內容。
第九十八條【告訴才處理的含義】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注意我國刑法中的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有侮辱罪、誹謗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侵占罪和虐待罪五種。在刑法規定的屬于自訴案件的罪名中,只有侵占罪是“絕對”的自訴案件。其他的自訴案件,如侮辱案、誹謗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都存在著公訴的可能。例如,如果行為人的侮辱、誹謗行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此時就不屬于“告訴才處理”,司法機關可以主動追究。
例題:下列情形中,告訴才處理的有()(2004年試卷二第81題)
A.捏造事實,誹謗國家領導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B.虐待家庭成員,致使被害人重傷
C.遺棄被撫養人,情節惡劣的
D.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
答案:D 依據《刑法》第257條第3款。
第九十九條【以上、以下、以內之界定】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
第一百條【前科報告制度】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
以下刑罰的人,免除前款規定的報告義務。
第一百零一條【總則的效力】本法總則適用于其他有刑罰規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第二編 分則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導讀
根據歷年司法考試的情況來看,本章可考查的內容不多。考生在了解相關罪名的基礎上,對少數罪名稍加留意即可,如間諜罪的構成要件、作為教唆犯獨立成罪范例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與其他罪名的競合。本章罪名適用特別累犯的規定。
常考法條歸類提示

第一百零二條【背叛國家罪】勾結外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零三條【分裂國家罪】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命題分析
在認定煽動類型犯罪性質時,需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1.明知出版物中載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內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復制、發行、傳播的,以本罪定罪處罰。
2.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組織、策劃、實施、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以本罪定罪處罰。
3.利用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制造、傳播謠言,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以本罪定罪處罰。
4.本罪屬于教唆行為獨立構成犯罪的情形,根據特別法優于普通法原則,不按分裂國家罪的共犯處理。
第一百零四條【武裝叛亂、暴亂罪】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或者武裝暴亂的,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策動、脅迫、勾引、收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武裝部隊人員、人民警察、民兵進行武裝叛亂或者武裝暴亂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一百零五條【顛覆國家政權罪】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零六條【與境外勾結的處罰規定】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各該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一百零七條【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境內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資助實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之罪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命題分析
1.本罪的主體是境內外機構、組織或個人。
2.本罪的資助對象是境內外組織或個人。
3.本罪的客觀行為限于資助。
4.本罪屬于幫助行為獨立構成犯罪的情形。罪名所述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限于背叛國家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暴亂罪、顛覆國家政權罪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幾項特定的罪名,而非本章的全部罪名。此范圍外的,單獨成罪的以相應罪名論處,不單獨成罪的,以被資助對象所構成犯罪的共犯論處。
5.本罪的實施主體雖可為“境內外機構、組織”,但刑法沒有規定,因此不屬于單位犯罪。
強化自測
練 某甲明知某乙是潛入我國進行武裝暴亂的犯罪分子,仍然為其提供吃住,還專門為其收購了20件軍服,子彈1000發,則某甲的行為構成何罪?()
A.武裝叛亂、暴亂罪的共犯
B.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
C.背叛國家罪
D.資敵罪
講 B。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和資敵罪的區別在于資助對象不同。前者的資助對象是境內外組織或個人,后者是敵人。此外資敵罪要求資敵行為發生在戰時,而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則無此要求。
第一百零八條【投敵叛變罪】投敵叛變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或者帶領武裝部隊人員、人民警察、民兵投敵叛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命題分析
注意投敵叛變后又向敵人提供情報或者參加間諜組織,實施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屬于投敵叛變罪本身的內容,只成立一罪而不構成數罪,也不能認定為牽連犯。
第一百零九條【叛逃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命題分析
1.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也可構成本罪,并且要從重處罰。
2.叛逃罪與間諜罪的關系:如果行為人叛逃后又參加了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任務的,應以叛逃罪與間諜罪實行數罪并罰。
A.甲構成叛逃罪
B.甲構成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C.對甲不應數罪并罰
D.即使《刑法》分則對叛逃罪未規定剝奪政治權利,也應對甲附加剝奪1年以上5年以下政治權利
答案:C A項,甲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海關工作人員),履行公務期間(派往某國考察),在境外叛逃,構成叛逃罪,且其掌握國家秘密,應從重處罰。B項,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中的境外組織或個人性質應否加以限定,學者有不同意見(張明楷教授認為原則無限制,即與我國是否為敵不受限,但組織或個人宜限定為企圖竊取我國情報或秘密的組織或個人),但不影響對本罪的認定。C項,甲構成放縱走私罪、叛逃罪、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三罪,應數罪并罰。D項,我國刑法總則規定“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同時規定“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本法第57條規定外,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據此,即使刑法分則關于叛逃罪未規定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情形下,因叛逃罪屬于危害國家安全罪的類罪,也應該受到總則的指導作用判處相應期限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第一百一十條【間諜罪】有下列間諜行為之一,危害國家安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
(二)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
例題:甲系海關工作人員,被派往某國考察。甲擔心自己放縱走私被查處,拒不歸國。為獲得庇護,甲向某國難民署提供我國從未對外公布且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的海關數據。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2年試卷二第14題)
命題分析
1.本罪的三種行為方式:
(1)參加間諜組織;
(2)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
(3)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
應當注意的是,后兩種行為方式并不以參加間諜組織為前提。
2.本罪與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的界限:參加間諜組織、受間諜組織委派執行刺探秘密、提供情報任務的,應認定為間諜罪。不參加間諜組織,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應認定為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參加間諜組織,又為間諜組織之外的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的,數罪并罰。
強化自測
練 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借到 M國探親的機會滯留不歸。一年后甲受雇于N國的一個專門收集有關中國軍事情報的間諜組織,隨后受該組織的指派潛回中國,找到其在某軍區參謀部工作的戰友乙,以1萬美元的價格從乙手中購買了3份軍事機密材料。對甲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A.以叛逃罪論處
B.以叛逃罪和間諜罪論處
C.以間諜罪論處
D.以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論處
講 C。叛逃罪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為。本題中甲是借探親之機滯留不歸,并非在履行公務期間,因此不構成叛逃罪,排除AB。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的主體是軍人,只有軍人才可以構成該罪,因此排除D。甲接受間諜組織的指派,為其收集軍事情報的行為符合間諜罪接受間諜組織任務的行為方式,因此構成間諜罪,應選C。同時該行為也符合為境外收買國家秘密、情報罪的要件,這種情形屬于一行為觸犯兩罪名,是想象競合犯,應擇一重罪,以間諜罪定罪處罰。
第一百一十一條【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命題分析
1.本罪是選擇性罪名,注意四種行為方式。行為人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對象必須是非間諜性質的境外組織、機構和人員,否則構成間諜罪。
2.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沒有標明密級的事項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而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的,依照本條的規定以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定罪處罰;通過互聯網將國家秘密或者情報非法發送給境外的機構、組織、個人的,依照本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將國家秘密通過互聯網予以發布,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398條(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3.刑法分則中幾種關于國家秘密的犯罪,容易與本罪相混淆,相互之間也容易混淆,在此對它們進行比較分析:
(1)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刑法》282條)。該罪是指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行為,本罪是普通法,沒有“為境外”的目的,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是特別法,法條競合時特別法優于普通法。
(2)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罪(《刑法》282條)。該罪是指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絕密、機密的文件、資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說明來源與用途的行為,是持有型罪名。只有在行為人拒不說明來源,且沒有證據證明構成相關它罪時才成立該罪名。
(3)故意(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刑法》398條)。該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行為。該罪與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是法條競合的關系,本罪是普通法,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是特別法。
(4)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刑法》431條)。該罪是指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的行為。該罪與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屬于法條競合關系,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的,應依據特別法優于普通法原則按本罪論處。
(5)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刑法》431條)。該罪是指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的行為,與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屬于法條競合關系。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的,應依據特別法優于普通法原則按本罪論處。
(6)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刑法》432條)。該罪是指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規,故意泄露軍事秘密,情節嚴重的行為。該罪與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屬于法條競合關系。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的,應依據特別法優于普通法原則按本罪論處。
例題1:關于利用計算機網絡的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7年試卷二第18題)
A.通過互聯網將國家秘密非法發送給境外的機構、組織、個人的,成立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B.以營利為目的,在計算機網絡上建立賭博網站,或者為賭博網站擔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屬于刑法第303條規定的“開設賭場”
C.以牟利為目的,利用互聯網傳播淫穢電子信息的,成立傳播淫穢物品罪
D.組織多人故意在互聯網上編造、傳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脅等虛假恐怖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成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
答案:B A項成立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C項成立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D項成立編造、故意傳播恐怖信息罪。
例題2:某國間諜戴某,結識了我某國家機關機要員黃某。戴某謊稱來華投資建廠需了解政策動向,讓黃某借工作之便為其搞到密級為“機密”的《內參報告》四份。戴某拿到文件后送給黃某一部手機,并為其子前往某國留學提供了六萬元資金。對黃某的行為如何定罪處罰?()(2009年試卷二第13題)
A.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數罪并罰
B.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與受賄罪,數罪并罰
C.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受賄罪,數罪并罰
D.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受賄罪,從一重罪處斷
答案:B 本題主要考查涉密犯罪的界限。
強化自測
練 某新聞通訊社國內新聞部編輯李某,利用工作之便,將一份絕密級的文件私自復印后,指使其妻——某雜志社編輯孫某提供給S國某報,第二天在該報全文刊出。李某、孫某得到 5000美元酬金。則李某、孫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
A.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B.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C.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
D.間諜罪
講 A。行為人將該份絕密級的文件提供給S國某報,屬于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第一百一十二條【資敵罪】戰時供給敵人武器裝備、軍用物資資敵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三條【危害國家安全罪適用死刑、沒收財產的規定】本章上述危害國家安全罪行中,除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第一百零五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外,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可以判處死刑。
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命題分析
應當注意,犯本章罪的,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導讀
本章為司法考試考查的分數不多,但涉及面廣,考生需要全面復習。特別提請考生注意放火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罪等罪名的區別、盜竊槍支罪與盜竊罪的競合、交通肇事罪的認定等內容。
常考法條歸類提示


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命題分析
對本條之罪進行處罰時應注意《刑法》總則第56條的規定,對于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命題分析
1.本條各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所謂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所謂不特定,是指犯罪行為可能侵犯的對象和可能造成的結果事先無法確定,行為人對此既無法具體預料也難以實際控制,行為的危險或者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可能隨時擴大或者增加。如果犯罪行為只侵犯某一特定的人身或者特定的財產,而不直接危及公共安全,就不能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而應根據其侵犯的客體分別定為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等。如果針對特定的對象,但造成的后果卻是不確定的,危害了公共安全,也應以本條罪認定。
2.這些罪都是危險犯(《刑法》第114條),只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就構成犯罪既遂;如果造成了嚴重后果,屬于結果加重犯,適用本條。
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觀方面有兩個特點:一是這種危險行為在刑法分則中沒有明文規定;二是這種沒有規定的危險行為的危險性與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決水、爆炸方法的危險性相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故意傳播突發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患有突發傳染病或者疑似突發傳染病而拒絕接受檢疫、強制隔離或者治療,過失造成傳染病傳播,情節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5.劃清爆炸罪與用爆炸的方法破壞特定設備的犯罪的界限:用爆炸的方法故意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備、電力設備、煤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或者通訊設備的行為,也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質,因而符合爆炸罪的特征。但是,由于刑法已經將用爆炸的方法故意破壞這些特定設備的行為另行規定為獨立的罪名,因此,不宜再以爆炸罪論處。
6.(1)區分投放危險物質罪與危險物品肇事罪的界限。區別在于三個方面:①行為方式不同。危險物品肇事罪是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物品過程中,由于違反危險物品4.放火罪的既遂標準一般持獨立燃燒說,即當放火行為導致對象物在離開媒介物等條件下能夠獨立燃燒時,就是既遂。
的管理規定而發生的重大事故;投放危險物質罪則沒有任何條件的限制。②犯罪主體不同。危險物品肇事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投放危險物質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③責任形式不同。危險物品肇事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
(2)區分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污染環境罪的界限。區別在于三個方面:①行為方式不同。污染環境罪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投放危險物質罪則是將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投放到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食用物或者飲用物中,從而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②犯罪主體不同。“污染環境”罪的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投放危險物質罪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③責任形式不同。“污染環境”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
7.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競合。以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方法殺人,如果危及了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則構成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的想象競合,此時應擇一重罪處罰,一般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處罰。如果放火等行為未危及公共安全,則按照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例題1:甲到本村乙家買柴油時,因屋內光線昏暗,甲欲點燃打火機看油量。乙擔心引起火災,上前阻止。但甲堅持說柴油見火不會燃燒,仍然點燃了打火機,結果引起油桶燃燒,造成火災,導致甲、乙及一旁觀看的丙被火燒傷,乙、丙經搶救無效死亡。后經檢測,乙儲存的柴油閃點不符合標準。甲的行為構成何罪?()(2008年試卷二第10題)
A.危險物品肇事罪
B.失火罪
C.放火罪
D.重大責任事故罪
答案:B 本題中甲并不希望火災的發生,其責任形式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放火罪的責任形式是故意,應予排除。危險物品肇事罪是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物品的過程中,由于違反危險物品的管理規定而發生重大事故,甲的行為并非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違規操作而發生,應予排除。重大責任事故罪是在生產、作業中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從而引發重大傷亡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甲的行為也不是在生產、作業中所為,故排除重大責任事故罪。
例題2: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歸還借款,便預謀毒死乙。甲將注射了“毒鼠強”的白條雞掛在乙家門上,乙懷疑白條雞有毒未食用。隨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門之機,將“毒鼠強”投放到乙家米袋內。后乙和其妻子、女兒喝過米湯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經搶救脫險。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8年試卷二第60題)
A.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
B.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搶劫罪的想象競合犯
C.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的想象競合犯
D.構成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吸收犯
答案:ABCD 以投毒方式殺人的行為,是定性為故意殺人罪還是定性為投放危險物質罪,關鍵在于投毒的行為是否危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本題中甲是以殺人的故意投毒,投毒在乙家米袋內,尚不足以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因而不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對乙的死,甲的責任形式是直接故意,對乙的家人,甲的責任形式是間接故意。因此ABCD均錯誤,應選。
例題3:下列哪些情形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007年試卷二第58題)
A.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
B.故意破壞正在使用的礦井下的通風設備的
C.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多人死亡的
D.故意傳播突發性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
答案:BD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刑法分則無明文規定而能夠產生與放火、爆炸、決水、投放危險物質相當的危險性的行為。A項中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雖然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但是沒有現實地危害公共安全,應定為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B項中故意破壞正在使用中的礦井的通風設施,嚴重危害了礦工的生命安全,屬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項的危害結果并非行為人故意為之,其責任形式是過失,成立污染環境罪。D項中故意傳播突發性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應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強化自測
練 甲與乙有仇,甲為了報復乙,在乙樓下的小區垃圾桶里埋下了炸藥,企圖在乙倒垃圾時炸傷乙,但乙正好出差一周未回,乙的鄰居丙在倒垃圾時被炸死,垃圾桶被炸壞。甲構成何罪?()
A.爆炸罪
B.故意毀壞財物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殺人罪
講 A。甲主觀上雖然想傷害乙,但其行為在客觀上危及小區里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主觀上至少抱有放任,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犯罪行為,故 B、C、D項錯誤,A項正確。
第一百一十六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重點掌握犯罪對象。本罪的犯罪對象必須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對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中的“正在使用”應作廣義理解,正在使用中、處于隨時使用的狀態、不需要再檢修就使用的以及停機待修馬上投入使用的,都屬于“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
2.劃清破壞交通工具罪與盜竊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界限。區別的關鍵在于犯罪對象和是否影響交通安全。如果行為人盜竊、毀壞的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的重要部件、設施,足以使交通工具發生顛覆、毀壞危險,危害公共安全的,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交通工具罪,則是典型的想象競合犯。對此,應當從一重罪處罰。如果不危害公共安全的,不能以破壞交通工具罪論處。符合盜竊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特征的,可以按盜竊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罪論處。
不僅竊取、破壞交通工具會產生想象競合犯的情形,竊取、破壞交通設施、電力設施、易燃易爆、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都會產生想象競合犯的情形,處理原則也是一樣。不過在一般情況下,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罪等的法定刑要高于盜竊罪,因此,按破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但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罪與盜竊罪產生想象競合時,存在以盜竊罪定罪處罰的可能性。
3.注意劃清本罪與破壞交通設施罪的界限。應當視破壞行為的直接指向而定。
強化自測
練 1.某鐵路機械工人劉某,因工作失誤被領導批評,心懷不滿,伺機發泄。一日,在對火車的例行檢修中,劉某趁人不備破壞了火車的幾個重要機械裝置,幸好第二天的車次因故取消,工作人員及時發現了裝置遭到破壞,劉某的行為構成何罪?其犯罪形態如何?()
A.故意毀壞財物罪;未遂
B.破壞交通工具罪;既遂
C.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既遂
D.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遂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某為騙取保險金,攜帶汽油到某縣汽車站,將停放在車站院內自己的汽車燒毀,當時車站內停有其他車輛10余輛,燃燒地點距離家屬樓16米,距離加油站25米。則甲某燒毀汽車的行為構成放火罪
B.乙某為報復加油站,于某日沖進加油站,用油槍將汽油澆在自己身上,而且手持打火機欲點火自焚。加油站工作人員趕在其點火的一剎那,沖上前去,將其撲倒,奪下打火機,從而避免了嚴重后果的發生。則乙某的行為構成放火罪,并且是未遂
C.丙某偷割了已經通電使用,只是由于電力不足而暫且停電的線路的電線2000米。則丙的行為屬于想象競合犯,應從一重罪論處
D.丁某將晚上停在車站內的某公共汽車的剎車系統完全破壞,因為不是正在行駛中的車輛,所以丁某的行為不構
成破壞交通工具罪
講 1.B。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是指鐵路職工違反規章制度,致使發生鐵路運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該罪的責任形式只能是過失。劉某明知自己的破壞行為有足以引起火車傾覆、毀壞的危險,依然采取破壞行為,主觀上為故意,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該罪為具體的危險犯,并不要求發生具體的危害結果,劉某的行為已經構成既遂。
2.D。甲某為騙取保險,不顧周圍居民和公私財物的安全,放火燒車,已經危及了周圍居民的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構成放火罪。乙某試圖在加油站自焚,雖被制止,但是已經給加油站和周圍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危險,放火罪是危險犯,所以乙某的行為已構成放火罪。放火罪既遂的標準是“獨立燃燒說”,而乙某點火未成,所以是放火罪的未遂。丙某偷割的電線雖然已經通電使用,但只是由于電力不足而暫停供電,仍應視為正在使用中的線路故而屬于破壞電力設備罪的對象,丙某構成破壞電力設備罪,其行為同時構成盜竊罪,兩罪想象競合,從一重罪處罰。丁某破壞的公共汽車,已經投入使用,只是暫時停在站,處于隨時可能使用的狀態,應當認為是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所以丁某的行為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
第一百一十七條【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化自測
練 甲盜割正在使用中的鐵路專用電話線,在構成犯罪的情況下,對甲應按照下列哪一選項處理?()
A.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
B.破壞交通設施罪
C.盜竊罪與破壞交通設施罪中處罰較重的犯罪
D.盜竊罪與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中處罰較重的犯罪
講 C。鐵路專用電話線屬于交通設施,而不是公用電信設施,所以不構成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盜竊鐵路專用電話線,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同時該行為危及了公共交通安全,構成破壞交通設施罪。兩罪屬于想象競合,應擇一重罪處罰。
第一百一十八條【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電力、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后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命題分析
1.尚未安裝完畢的農用低壓照明電線路,不屬于正在使用中的電力設備。行為人即使盜走其中架設好的部分電線,也不致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其行為應以盜竊定性。
2.已經通電使用,只是由于枯水季節或電力不足等原因,而暫停供電的線路,仍應認為是正在使用的線路。行為人偷割這類線路中的電線,如果構成犯罪,應按破壞電力設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3.對偷割已經安裝完畢,但還未供電的電力線路的行為,應分別不同情況處理。如果偷割的是未正式交付電力部門使用的線路,應按盜竊案件處理;如果行為人明知線路已交付電力部門使用而偷割電線的,應定為破壞電力設備罪。
4.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屬于刑法規定的“易燃易爆設備”。行為人采用破壞性手段盜竊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中的油品,構成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盜竊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二十條【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組織、領導恐怖活動組織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犯前款罪并實施殺人、爆炸、綁架等犯罪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
命題分析
1.本罪的實行行為是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只要有此行為之一,就構成本罪的既遂,而不論是否實施了其他犯罪行為。如果實行了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的行為后又實施其他犯罪行為的,數罪并罰。另一個具有相似性質的罪名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本罪是選擇性罪名。
第一百二十條之一【資助恐怖活動罪】資助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命題分析
本罪屬于幫助行為獨立構成犯罪的情形。
第一百二十一條【劫持航空器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處死刑。
命題分析
1.本罪的犯罪對象是正在飛行和使用中的航空器。正在飛行中是指航空器從裝載完畢,機艙外部各門均已關閉時起,直至打開任何一機艙門以便卸載時為止。航空器迫降時,在主管當局接管對該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責任前,應當認為仍在飛行中。正在使用中是指從地面人員或者機組人員為某一特定飛行而對航空器進行飛行前的準備時起,直至降落后24小時止。航空器是指在空間飛行的各種航空工具,包括飛機、宇宙飛船、熱氣球等。
2.從犯罪形態上說,劫持航空器罪是行為犯。
3.本罪的量刑。劫持航空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處死刑。這里規定的是絕對確定的法定刑。我國刑法中另一個適用絕對確定的法定刑的情形是《刑法》第239條的規定:綁架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我國刑法中只有這兩個絕對確定法定刑的情形。
4.在認定這類案件性質時,需要注意區分劫持航空器罪與破壞交通工具罪的界限。航空器也屬于交通工具,但劫持航空器并不以破壞航空器為目的,而是強制控制航空器的航向,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破壞交通工具罪則是以破壞交通工具本身為目的,主觀方面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間接故意。
第一百二十二條【劫持船只、汽車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車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命題分析
本罪中劫持的對象只有船只和汽車,而不包括火車和電車。
第一百二十三條【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命題分析
在認定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這類案件性質時,需要注意區分此罪與劫持航空器罪的界限。二者的相同點在于:行為人的行為都是在航空器上實施的,實施過程中都有暴力的內容,主觀方面都是出于故意,但是二者有著嚴格的區別。
1.主觀目的不同。劫持航空器罪的行為人的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使航空器改變飛行方向及著陸地點;而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的行為人則不具有這樣的目的。
2.犯罪手段包含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兩罪都使用了暴力方法,但劫持航空器的手段除了暴力方法之外,還包括脅迫或者其他方法,而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的手段僅限于暴力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為只要發生在航空器的使用過程中就構成犯罪,不管航空器是在飛行過程中還是停靠待飛,而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的行為只能發生在航空器正在飛行的過程中。
第一百二十四條【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關聯規定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7: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8:法理學·中國法律史·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司法考試·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400分過關講義
- 2017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憲法·行政法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8: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律法規匯編指導性案例書1:民法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攻略:必刷題(全8冊)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考筆記思維導圖:刑法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第三卷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考筆記思維導圖:刑訴法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對照·考點詳解·法規精讀·強化測試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刷透十年主觀題(2013—2022)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新增補法律法規及重點法條解讀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司法考試真題階梯式三輪瘋狂集訓(2002-2017):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