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12年1月17日)

第一條 根據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刑。

第二條“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方面情形:認罪悔罪;認真遵守法律法規及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積極參加思想、文化、職業技術教育;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完成勞動任務。

對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提出申訴的,要依法保護其申訴權利,對罪犯申訴不應不加分析地認為是不認罪悔罪。

罪犯積極執行財產刑和履行附帶民事賠償義務的,可視為有認罪悔罪表現,在減刑、假釋時可以從寬掌握;確有執行、履行能力而不執行、不履行的,在減刑、假釋時應當從嚴掌握。

第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一)阻止他人實施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揭發監獄內外犯罪活動,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線索,經查證屬實的;

(三)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產、科研中進行技術革新,成績突出的;

(五)在搶險救災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現突出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貢獻的。

第四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

(一)阻止他人實施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別突出表現的;

(七)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第五條 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符合減刑條件的,減刑幅度為: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一般不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并有立功表現,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一般不超過二年有期徒刑。

第六條 有期徒刑罪犯的減刑起始時間和間隔時間為: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執行一年六個月以上方可減刑,兩次減刑之間一般應當間隔一年以上。被判處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規定,適當縮短起始和間隔時間。

確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不受上述減刑起始和間隔時間的限制。

有期徒刑的減刑起始時間自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

第七條 無期徒刑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減刑。減刑幅度為: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般可以減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八條 無期徒刑罪犯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起始時間應當自無期徒刑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第九條 死刑緩期執行罪犯減為無期徒刑后,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減為二十三年有期徒刑。

死刑緩期執行罪犯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五年,死刑緩期執行期間不包括在內。

死刑緩期執行罪犯在緩期執行期間抗拒改造,尚未構成犯罪的,此后減刑時可以適當從嚴。

第十條 被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罪犯,緩期執行期滿后依法被減為無期徒刑的,或者因有重大立功表現被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應當比照未被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罪犯在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和減刑幅度上從嚴掌握。

第十一條 判處管制、拘役的罪犯,以及判決生效后剩余刑期不滿一年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減刑條件的,可以酌情減刑,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第十二條 有期徒刑罪犯減刑時,對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可以酌減。酌減后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不能少于一年。

第十三條 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緩刑的罪犯,一般不適用減刑。

前款規定的罪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參照刑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予以減刑,同時應依法縮減其緩刑考驗期限。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不能少于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不能少于一年。

第十四條 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又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自新罪判決確定之日起二年內一般不予減刑;新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自新罪判決確定之日起三年內一般不予減刑。

命題分析

本節規定了減刑(理解)。

1.減刑的條件。重點是減刑的對象、減刑后刑期的限制、可以減刑、應當減刑的情形。減刑的對象只有四種,沒有排除性的規定,不論是否累犯、刑期長短等都可以減刑。

2.減刑的程序。減刑的具體程序在《刑事訴訟法解釋》第449條中有詳細規定,即死緩犯、無期徒刑犯的減刑,應當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有期徒刑犯、拘役犯、管制犯、緩刑犯的減刑由服刑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對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行使減刑建議權。

3.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起算。對于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已經執行的刑期以及判決宣告以前先行羈押的日期,不得計算在裁定減刑后的有期徒刑的刑期以內。對于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以后再次減刑的,其刑期的計算,則應按照有期徒刑減刑的方法計算。對于曾被依法適用減刑,后因原判決有誤,經再審后改判的,原來的減刑仍然有效,所減刑期,應從改判后的刑期中扣除。

4.“立功表現”的幾種情形。應區分此處的立功和《刑法》第68條的立功,此處的立功是屬于刑罰執行制度的內容,后者的立功屬于刑罰裁量制度的內容。注意與前述相關司法解釋最新規定的細節區分。

5.死緩犯的最低刑期。對死刑緩期執行罪犯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5年(不含死刑緩期執行的2年)。

例題:關于減刑,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0年試卷二第10題)

A.減刑只適用于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緩的犯罪分子

B.對一名服刑犯人的減刑不得超過三次,否則有損原判決的權威性

C.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后,實際執行時間可能超過十五年

D.對被判處無期徒刑、死緩的罪犯的減刑,需要報請高級法院核準

答案:C 根據《刑法》第78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因此,減刑也適用于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選項A是錯誤的。對于同一名服刑人,法律和司法解釋并沒有限制減刑的次數,因此選項B是錯誤的。根據《刑法》第78條的規定,減刑以后實際執行的刑期,被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7條規定:“無期徒刑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減刑。減刑幅度為: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般可以減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后,實際執行時間可能超過15年,因此選項C是正確的。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50條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而不是“報請高級法院核準”,因此選項D是錯誤的。

第七節 假 釋

第八十一條【假釋的適用條件】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對犯罪分子決定假釋時,應當考慮其假釋后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

第八十二條【假釋的程序】對于犯罪分子的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程序進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假釋。

第八十三條【假釋的考驗期限】有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十年。

假釋考驗期限,從假釋之日起計算。

第八十四條【假釋犯應遵守的規定】被宣告假釋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監督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監督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監督機關批準。

第八十五條【假釋考驗及其積極后果】對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情形,假釋考驗期滿,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并公開予以宣告。

第八十六條【假釋的撤銷及其處理】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關聯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12年1月17日)

第十五條 辦理假釋案件,判斷“沒有再犯罪的危險”,除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條規定的情形外,還應根據犯罪的具體情節、原判刑罰情況,在刑罰執行中的一貫表現,罪犯的年

齡、身體狀況、性格特征,假釋后生活來源以及監管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

第十六條 有期徒刑罪犯假釋,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起始時間,應當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十七條 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特殊情況”,是指與國家、社會利益有重要關系的情況。

第十八條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釋。

因前款情形和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被減為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釋。

第二十一條 對死刑緩期執行罪犯減為無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和本規定第九條第二款、第十八條規定的,可以假釋。

第二十二條 罪犯減刑后又假釋的間隔時間,一般為一年;對一次減去二年有期徒刑后,決定假釋的,間隔時間不能少于二年。

罪犯減刑后余刑不足二年,決定假釋的,可以適當縮短間隔時間。

命題分析

本節規定了假釋(重點)。

1.假釋的條件

(1)對象條件。假釋只能適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人。被判死緩的犯罪人,減刑后刑罰為無期徒刑、有期徒刑,且符合其他假釋條件的,可以假釋。

(2)執行刑期條件。有期徒刑執行原判刑期1/2以上,無期徒刑實際執行13年以上。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3)實質條件。假釋只適用于在刑罰執行期間,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危險的犯罪人。

(4)消極條件。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2.假釋適用的程序、審理權限。完全與減刑的適用一致。

3.假釋的考驗期限。有期徒刑為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為10年。

4.假釋應遵守的規定。這里應結合緩刑和管制應遵守的規定記憶。和假釋、緩刑相比,管制應遵守的規定多了“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5.撤銷假釋的法定情形

(1)在假釋考驗期內犯新罪的。這種情況應先撤銷假釋(無論何時發現新罪),然后“先減后并”。假釋后所經過的考驗期,不得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之內。

(2)在假釋考驗期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人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行沒有判決的。這種情況應先撤銷假釋(只有在假釋考驗期內發現漏罪才撤銷假釋),然后“先并后減”。已經執行的刑期,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3)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應當依法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的刑罰。

例題1:關于假釋,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8年試卷二第57題)

A.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如果符合假釋條件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高級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B.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內,遵守了各種相關規定,沒有再犯新罪,也沒有發現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假釋考驗期滿,剩余刑罰就不再執行

C.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的,應當撤銷假釋,按照先并后減的方法實行數罪并罰

D.對于因殺人、綁架等暴力性犯罪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即使他們被減刑后,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釋

答案:ABC A項中應當是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B項中應當是視為刑罰執行完畢,而不是“剩余刑罰就不再執行”,C項中應按照先減后并的方法實行并罰。

例題2:關于假釋與數罪并罰的相關問題,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2008年四川試卷二第60題)

A.甲犯強奸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執行5年后假釋,在假釋考驗期滿后,發現甲在強奸罪判決宣告以前還有搶劫罪沒有得到處理。因此,應該撤銷對甲的假釋,依照數罪并罰原則進行處理

B.乙犯爆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在刑罰執行過程中被減刑2年,如果乙實際服刑6年以上,可以假釋

C.丙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刑滿釋放后4年內又犯聚眾斗毆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在執行4年后,丙可以假釋

D.丁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執行3年后假釋,在假釋考驗期滿后,發現丁在考驗期內犯有盜竊罪,應當撤銷丁的假釋,根據先減后并原則數罪并罰

答案:D 在假釋考驗期內發現漏罪的,先撤銷假釋,然(接上頁)

(五)公示期限;

(六)意見反饋方式等。

第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可以采用書面審理的方式。但下列案件,應當開庭審理:

(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提請減刑的;

(二)提請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或者減刑幅度不符合一般規定的;

(三)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或社會關注度高的;

(四)公示期間收到投訴意見的;

(五)人民檢察院有異議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有開庭審理必要的。

第二十七條 在人民法院作出減刑、假釋裁定前,執行機關書面提請撤回減刑、假釋建議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二十八條 減刑、假釋的裁定,應當在裁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內送達有關執行機關、人民檢察院以及罪犯本人。

第二十九條 人民法院發現本院或者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減刑、假釋裁定確有錯誤,應當依法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并作出裁定。

后“先并后減”。A中于假釋期滿后發現漏罪,不應撤銷假釋,所以A錯誤。因殺人、爆炸、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不適用假釋,即便減刑后刑期低于10年的,也不能適用假釋,所以B錯誤。C項中丙某構成累犯,累犯不適用假釋,所以C錯誤。

例題3:關于假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6年試卷二第9題)

A.被假釋的犯罪分子,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B.對于犯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適用假釋

C.對于累犯,只要被判處的刑罰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適用假釋

D.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

答案:D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的言論自由等權利并未受到限制,所以A錯誤,不選。對于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不適用假釋,所以B錯誤,不選。累犯不適用假釋,所以C錯誤,不選。

例題4:對刑法關于撤銷假釋的規定,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確的?()(2004年試卷二第51題)

A.只要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內犯新罪,即使假釋考驗期滿后才發現,也應當撤銷假釋

B.在假釋考驗期滿后,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不能撤銷假釋

C.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內犯新罪的,應當按先減后并的方法實行并罰,但“先減”是指減去假釋前已經實際執行的刑期

D.在假釋考驗期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撤銷假釋后,按照先并后減的方法實行并罰,假釋經過的考驗期,應當計算在新決定的刑期之內,因為假釋視為執行刑罰

答案:ABC D項中假釋經過的考驗期不應計算在新判決的刑期內。

例題5:關于假釋的適用,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2007年試卷二第56題)

A.甲因爆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在服刑13年時,因有悔改表現而被裁定假釋

B.乙犯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犯嫖宿幼女罪判8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15年。在服刑13年時,因有悔改表現而被裁定假釋

C.丙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刑罰執行7年后假釋。假釋考驗期內第2年,丙犯搶劫罪,應當判9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10年。在服刑7年時,因有悔改表現而被裁定假釋

D.丁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經過緩刑考驗期后,發現丁在緩刑考驗期內的第2年,犯故意傷害罪,應判9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10年。在服刑7年時,因丁有悔改表現而被裁定假釋

答案:BCD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所以A錯誤。《刑法》第81條第2款指的是犯因故意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中的一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不包括數罪并罰的情形。所以B正確。根據《刑法》第65條規定,C中的丙不構成累犯,且符合假釋條件,可以裁定假釋。所以C正確。緩刑不是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而是指原判的刑罰不再執行。因此,在緩刑考驗期內再犯新罪,以及在考驗期滿后再犯新罪的,都不成立累犯,因此,D項正確。

例題6:關于假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試卷二第12題)

A.甲系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釋考驗期內再犯新罪,也不構成累犯

B.乙系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對乙不能假釋

C.丙因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緩刑考驗期滿后,發現丙在緩刑考驗期內的第七個月犯有搶劫罪,應當判處有期徒刑八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九年。丙服刑六年時,因有悔罪表現而被裁定假釋

D.丁犯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尋釁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數罪并罰后,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對丁可以假釋

答案:B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犯新罪的,應當撤銷假釋,依據數罪并罰處理,不構成累犯,故選項A正確。刑法僅規定累犯及嚴重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并未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能假釋,選項B錯誤。被判處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驗期滿后犯罪的,不構成累犯,可以假釋,選項C中丙雖然再犯的是搶劫罪,但并沒有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以上,因此可以適用假釋,選項C正確。對于暴力性犯罪不適用假釋的規定是針對個罪的,選項D中雖然丁的總刑期在10年以上,但個罪在10年以下,因此可以假釋,選項D說法正確。

強化自測

練 下列哪種情形不得假釋?()

A.甲某在1998年因犯搶劫罪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200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

B.甲某于1997年11月2日因犯搶劫罪和強奸罪分別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和9年有期徒刑,合并決定執行15年有期徒刑

C.甲某在1992年3月18日因犯非法行醫罪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17日刑滿釋放,1999年2月2日犯搶劫罪被從重判處3年有期徒刑

D.甲某在1992年1月15日因犯盜伐林木罪被判處1年有期徒刑,1993年1月14日刑滿釋放后,在1998年2月8日又犯搶劫罪

講 AC。根據《刑法》第81條第2款規定,對累犯以及單獨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不包括數罪并罰的情形。所以A中的情形不得假釋,B中的情形可以假釋。C中的情形構成累犯,不得假釋,D中的情形不構成累犯,可以假釋。

第八節 時 效

第八十七條【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第八十八條【追訴期限的延長】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的計算與中斷】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

命題分析

本節規定了時效(了解)。

1.我國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有四種,即5年、10年、15年和20年,確定的標準是具體犯罪行為所對應的最高法定刑。

2.追訴期限的計算有三種情況:一般情況下,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注意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而不是犯罪既遂之日;連續犯或者繼續犯,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即犯罪時效的中斷。至于“又犯罪”即后罪是故意還是過失犯罪,重罪輕罪等都沒有限制。

3.《刑法》第88條規定的是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兩種情形。注意,法條中的逃避偵查或者審判應該以犯罪人的行為是否使司法機關的偵查活動或者使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無法進行為標準,即應限于積極的、明顯的,致使偵查、審判工作無法進行的逃避行為,主要是指逃跑或者藏匿、使用虛假證明,證明患有精神病或者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使案件被撤銷的等。那些在偵查、審判中,作虛假陳述、抵賴否認罪行、栽罪于他人等行為,不能認為是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行為。除《刑法》第88條規定的兩種情形外,對于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認為20年后仍需要追訴的犯罪,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不受追訴時效限制。

例題:1980年初,張某強奸某婦女并將其殺害。1996年末,張某因酒后駕車致人重傷。兩案在2007年初被發現。關于張某的犯罪行為,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試卷二第55題)

A.應當以強奸罪、故意殺人罪和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數罪并罰

B.應當以強奸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C.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D.不應當追究任何刑事責任

答案:ABD 本題旨在考查訴訟時效及訴訟時效的中斷。張某1980年犯了強奸罪和故意殺人罪,各自的訴訟時效為15年、20年,至1996年張某再犯交通肇事罪時,強奸罪已經過了訴訟時效,故意殺人罪則時效中斷,于1996年重新開始計算時效。到2007年發現各犯罪時,交通肇事罪也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故意殺人罪還在訴訟時效期內,故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強奸罪和交通肇事罪均已經過了追訴時效。

強化自測

練 下列哪些情形依法須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A.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死刑復核案件

B.犯罪分子沒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但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C.因有特殊情況,可以不受實際執行刑期的限制決定假釋的案件

D.追訴時效經過20年以后,仍有必要追訴的案件

講 ABC。D項中的情形應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第五章 其 他 規 定

常考法條歸類提示

第九十條【民族自治地方刑法適用的變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本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施行。

第九十一條【公共財產的范圍】本法所稱公共財產,是指下列財產:

(一)國有財產;

(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三)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者專項基金的財產。

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

第九十二條【公民私人所有財產的范圍】本法所稱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指下列財產:

(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資料;

(二)依法歸個人、家庭所有的生產資料;

(三)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的合法財產;

(四)依法歸個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債券和其他財產。

第九十三條【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關聯規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延长县| 临高县| 宽城| 新绛县| 应城市| 潞西市| 大同市| 延安市| 淮阳县| 商城县| 崇仁县| 枣强县| 通江县| 辽阳市| 新津县| 轮台县| 绥阳县| 厦门市| 大竹县| 昭苏县| 平南县| 陕西省| 呼玛县| 鄂托克旗| 桐柏县| 舞钢市| 朔州市| 达尔| 巍山| 上犹县| 双鸭山市| 榆树市| 道孚县| 威海市| 定州市| 增城市| 宁津县| 西藏| 聂荣县|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