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4月6日)

第一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一)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第二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

第三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具體確定從輕、減輕還是免除處罰,應當根據犯罪輕重,并考慮自首的具體情節。

第四條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同種罪行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如實供述的同種罪行較重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2009年3月20日)

一、關于自首的認定和處理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成立自首需同時具備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兩個要件。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分子未被辦案機關掌握,或者雖被掌握,但犯罪分子尚未受到調查談話、訊問,或者未被宣布采取調查措施或者強制措施時,向辦案機關投案的,是自動投案。在此期間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犯罪分子向所在單位等辦案機關以外的單位、組織或者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沒有自動投案,在辦案機關調查談話、訊問、采取調查措施或者強制措施期間,犯罪分子如實交代辦案機關掌握的線索所針對的事實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沒有自動投案,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自首論:(1)犯罪分子如實交代辦案機關未掌握的罪行,與辦案機關已掌握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2)辦案機關所掌握線索針對的犯罪事實不成立,在此范圍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種罪行的。

單位犯罪案件中,單位集體決定或者單位負責人決定而自動投案,如實交代單位犯罪事實的,或者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動投案,如實交代單位犯罪事實的,應當認定為單位自首。單位自首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未自動投案,但如實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實的,可以視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實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不應當認定為自首。單位沒有自首,直接責任人員自動投案并如實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實的,對該直接責任人員應當認定為自首。

對于具有自首情節的犯罪分子,辦案機關移送案件時應當予以說明并移交相關證據材料。

對于具有自首情節的犯罪分子,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結合自動投案的動機、階段、客觀環境,交代犯罪事實的完整性、穩定性以及悔罪表現等具體情節,依法決定是否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以及從輕、減輕處罰的幅度。

三、關于如實交代犯罪事實的認定和處理

犯罪分子依法不成立自首,但如實交代犯罪事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1)辦案機關掌握部分犯罪事實,犯罪分子交代了同種其他犯罪事實的;(2)辦案機關掌握的證據不充分,犯罪分子如實交代有助于收集定案證據的。

犯罪分子如實交代犯罪事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1)辦案機關僅掌握小部分犯罪事實,犯罪分子交代了大部分未被掌握的同種犯罪事實的;(2)如實交代對于定案證據的收集有重要作用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2010年12月22日)

一、關于“自動投案”的具體認定

《解釋》第1條第(一)項規定七種應當視為自動投案的情形,體現了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動性和自愿性。根據《解釋》第1條第(一)項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1.犯罪后主動報案,雖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沒有逃離現場,在司法機關詢問時交代自己罪行的;2.明知他人報案而在現場等待,抓捕時無拒捕行為,供認犯罪事實的;3.在司法機關未確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詢問時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4.因特定違法行為被采取勞動教養、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強制隔離戒毒等行政、司法強制措施期間,主動向執行機關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為的;5.其他符合立法本意,應當視為自動投案的情形。

罪行未被有關部門、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了犯罪事實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但有關部門、司法機關在其身上、隨身攜帶的物品、駕乘的交通工具等處發現與犯罪有關的物品的,不能認定為自動投案。

交通肇事后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并向公安機關報告的,應認定為自動投案,構成自首的,因上述行為同時系犯罪嫌疑人的法定義務,對其是否從寬、從寬幅度要適當從嚴掌握。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應認定為自首,但應依法以較重法定刑為基準,視情決定對其是否從寬處罰以及從寬處罰的幅度。

犯罪嫌疑人被親友采用捆綁等手段送到司法機關,或者在親友帶領偵查人員前來抓捕時無拒捕行為,并如實供認犯罪事實的,雖然不能認定為自動投案,但可以參照法律對自首的有關規定酌情從輕處罰。

二、關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具體認定

《解釋》第1條第(二)項規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除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外,還應包括姓名、年齡、職業、住址、前科等情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身份等情況與真實情況雖有差別,但不影響定罪量刑的,應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等情況,影響對其定罪量刑的,不能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犯罪嫌疑人多次實施同種罪行的,應當綜合考慮已交代的犯罪事實與未交代的犯罪事實的危害程度,決定是否認定為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雖然投案后沒有交代全部犯罪事實,但如實交代的犯罪情節重于未交代的犯罪情節,或者如實交代的犯罪數額多于未交代的犯罪數額,一般應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無法區分已交代的與未交代的犯罪情節的嚴重程度,或者已交代的犯罪數額與未交代的犯罪數額相當,一般不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時雖然沒有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但在司法機關掌握其主要犯罪事實之前主動交代的,應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三、關于“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和“不同種罪行”的具體認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采取強制措施期間,向司法機關主動如實供述本人的其他罪行,該罪行能否認定為司法機關已掌握,應根據不同情形區別對待。如果該罪行已被通緝,一般應以該司法機關是否在通緝令發布范圍內作出判斷,不在通緝令發布范圍內的,應認定為還未掌握,在通緝令發布范圍內的,應視為已掌握;如果該罪行已錄入全國公安信息網絡在逃人員信息數據庫,應視為已掌握。如果該罪行未被通緝、也未錄入全國公安信息網絡在逃人員信息數據庫,應以該司法機關是否已實際掌握該罪行為標準。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采取強制措施期間如實供述本人其他罪行,該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罪行屬同種罪行還是不同種罪行,一般應以罪名區分。雖然如實供述的其他罪行的罪名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犯罪的罪名不同,但如實供述的其他犯罪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犯罪屬選擇性罪名或者在法律、事實上密切關聯,如因受賄被采取強制措施后,又交代因受賄為他人謀取利益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的,應認定為同種罪行。

命題分析

本條規定了自首(重點)。

自首包括一般自首和特別自首。應結合司法考試的規定來理解自首的條件。

1.一般自首

(1)犯罪以后自動投案。自動投案的形式參見上述司法解釋。犯罪人投案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真心悔悟,有的是為了爭取寬大處理,有的是親友勸說,有的是由于潛逃后為生活所迫。不要將引起犯罪人投案的原因看成是犯罪人被迫的結果,不要因為出于爭取寬大處理或生活所迫的動機而否定投案的自動性。

下列情形不能視為主動投案:①犯罪嫌疑人先投案交代罪行后,又潛逃的;②以不署名或化名將非法所得寄給司法機關或報刊、雜志社的。沒有自動投案,在司法機關或其他辦案機關調查談話、訊問、采取調查措施或強制措施期間,犯罪分子如實交待辦案機關掌握的線索所針對的事實的,不是自首。特別注意上述《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最新規定內容。

(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

②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作為一般共同犯罪成員的犯罪人,如果要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須交代自己所知的同案犯的罪行;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尤其是集團犯罪的首要分子,如果要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須交代整個共同犯罪的全部罪行。

③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認定為自首。

④由于客觀因素,不能全部交待所有的犯罪事實,但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的,屬于自首。

⑤犯罪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為自己進行辯護,提出上訴或更正、補充某些事實的,不能視為沒有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2.特別自首

特別自首是指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指與司法機關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于不同種罪行;二是司法機關或其他辦案機關所掌握線索針對的犯罪事實不成立,在此范圍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種罪行的。

特別自首與一般自首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特別自首不要求主動投案,因為其主體是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二是特別自首如實供述的是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3.對自首的處罰原則

對于自首的犯罪人應分清不同情況區別處理:

(1)犯罪以后自首的,無論罪行輕重,均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如果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2)犯罪以后自首的,只是“可以”從輕處罰,不是“應當”從輕處罰。因為有些犯罪的情節特別惡劣,罪行特別嚴重,如果從結局上從輕處罰,必然不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規定只是“可以”從輕處罰,還可以防止犯罪人惡意利用自首制度達到其不當目的。

(3)一人犯數罪時,犯罪人僅對其中部分犯罪自首的,自首的上述法律效果只適用于已自首的犯罪,對于沒有自首的犯罪,不得以自首為由從輕處罰。

(4)二人以上共同犯罪時,自首的法律效果只適用于自首的共犯人,不能適用于沒有自首的其他共犯人。

4.坦白

根據《刑法》第67條第3款的規定,坦白與自首一樣是一種法定量刑情節,是指犯罪分子被動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1)犯罪以后被動歸案。這也是坦白與一般自首的區別,如果是主動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則成立一般自首。被動歸案是指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歸案、被司法機關傳喚到案或被公民扭送到司法機關。

(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即毫無隱瞞的交待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實。這里的犯罪事實必須是司法機關已經掌握的事實,若是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實,則構成特別自首,這也是坦白與特別自首的區別。

(3)從寬處罰。一般的坦白可以從輕處罰;但若因犯罪人坦白,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氨苊馓貏e嚴重后果發生”可以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避免重大經濟損失或挽回重大經濟損失;二是避免重大人員傷亡;三是避免重大犯罪的發生或司法機關得以偵破重大犯罪、抓獲重大犯罪嫌疑人;四是避免其他特別嚴重后果的發生。

例題1:下列情形哪一項屬于自首?()(2005年試卷二第6題)

A.甲殺人后其父主動報案并將甲送到派出所,甲當即交代了殺人的全部事實和經過

B.甲和乙共同貪污之后,主動到檢察機關交代自己的貪污事實,但未提及乙

C.甲和乙共同盜竊之后,主動向公安機關反映乙曾經詐騙數千元,經查證屬實

D.甲給監察局打電話,承認自己收受他人1萬元賄賂,并交代了事情經過,然后出走不知所蹤

答案:A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視為自動投案,所以A正確,應選。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要成立自首,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所以B錯誤,不選。C中甲犯的是盜竊罪,向公安機關反映的是乙某詐騙的事實,不是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所以C錯誤,不選。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所以D錯誤,不選。

例題2:甲和乙共同入戶搶劫并致人死亡后分頭逃跑,后甲因犯強奸罪被抓獲歸案。在羈押期間,甲向公安人員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搶劫罪行,并提供了乙因犯故意傷害罪被關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關情況,使乙所犯的搶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對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6年試卷二第6題)

A.甲的行為屬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別自首

B.甲的行為成立特別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甲的行為成立特別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為成立特別自首和重大立功

答案:D甲因強奸罪被羈押期間,主動交代所犯的搶劫罪,屬于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構成特別自首。甲提供乙在看守所的事實,使得乙的搶劫罪被追訴,屬于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的情況,成立重大立功。

例題3:甲乙共謀教訓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對丙有奪妻之恨,暗藏殺丙之心,但未將此意告訴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處。為確保萬無一失,甲、乙以入室盜竊為由邀請不知情的丁在樓下望風。進入丙的房間后,甲、乙同時對丙拳打腳踢,致丙受傷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離現場。在逃離現場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況下從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幣5萬元。出門后,甲背著乙向丁謊稱從丙家竊取現金3萬元,分給丁1萬元,然后一起潛逃。潛逃期間,甲竊得一張信用卡,向乙謊稱該卡是從街上撿的,讓乙到銀行柜臺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萬元現金。犯罪所得財物揮霍一空后,丁因生活無著,向公安機關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盜竊的事實,但隱瞞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實。對于丁的投案行為,下列何種判斷是正確的?()(2006年試卷二第100題)

A.丁雖然投案,但隱瞞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實,因而不構成自首

B.丁雖然隱瞞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實,但交待了本人與甲共同犯罪的事實,因而構成自首

C.丁構成自首且揭發甲與自己共同犯罪的行為成立立功

D.丁構成坦白但揭發甲與自己共同犯罪的行為成立立功

答案:B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所以B正確,應選,C、D錯誤,不選。丁與甲、乙成立盜竊罪的共同犯罪,對于甲、乙的致人死亡行為,丁不負刑事責任,隱瞞該事實是知情不舉,不影響自首的成立。所以A錯誤,不選。

例題4:關于自首中的“如實供述”,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試卷二第53題)

A.甲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殺人行為,但拒絕說明兇器藏匿地點的,不成立自首

B.乙犯有故意傷害罪、搶奪罪,自動投案后,僅如實供述搶奪行為,對傷害行為一直主張自己是正當防衛的,仍然可以成立自首

C.丙雖未自動投案,但辦案機關所掌握線索針對的貪污事實不成立,在此范圍外丙交代貪污罪行的,應當成立自首

D.丁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審判決前又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答案:AD“如實供述”要求行為人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選項A甲拒絕說明兇器藏匿地點這一犯罪事實,但交代了殺人行為的主要事實,成立自首,選項A錯誤。行為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僅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自首,選項B中乙就搶奪罪成立自首,就故意傷害罪主張正當防衛是正當自我辯護行為,不影響自首的認定,選項B正確。選項C中辦案機關所掌握線索針對的犯罪事實不成立,在此范圍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選項C正確,不選。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后又翻供的,須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才認定為自首,選項D說法錯誤,應選。

強化自冊

1.甲因為盜竊乙的自行車(價值460元)被抓獲,公安機關對其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處罰。在被行政拘留期間,甲主動交代了盜竊丙的摩托車(價值2萬元)的犯罪事實,該事實經公安機關查證屬實。對甲主動交代盜竊摩托車一事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A.自首

B.坦白

C.立功

D.重大立功

2.下列哪些情況屬于自首?()

A.甲某犯盜竊罪,自動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后來被公安機關捉獲,如實承認自己的罪行

B.甲某在詐騙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來又翻供,拒不認罪。直到被檢察機關起訴至法院,在審判期間才又恢復原先如實的供述

C.甲因自留地爭議與乙結仇,遂指使兒子丙在乙的水缸中投毒,結果造成乙全家中毒死亡。甲某見罪責難逃,自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說此次投毒是自己一人所為,與別人無關,一人承擔了案件的全部罪責

D.甲某因為在公共場所扒竊被當場抓獲。在審問中,甲某又主動交待曾經盜竊作案10起的犯罪事實

3.丁某因為在A城故意殺人一案被公安機關通緝,在逃期間,丁某因為在B城攔路搶劫被公安機關捉獲。丁某主動交代了在A城殺人的犯罪事實。則丁某的行為應如何認定?()

A.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均成立自首

B.僅故意殺人罪成立自首

C.僅搶劫罪成立自首

D.不成立自首

4.張某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在監獄服刑期間,張某向管教交代了自己在被判刑前還曾經故意傷害呂某致其死亡,因為沒有人報案,所以一直沒有被發現。則對于張某的這個漏罪當如何處理?()

A.可以從輕處罰

B.應當從輕處罰

C.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D.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講 1.A。甲屬于《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中“應當視為自動投案”的情形,即因特定違法行為被行政拘留期間,主動向執行機關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為的。另外,甲又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故甲構成自首。

2.B。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是自首,所以A錯誤,不選。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是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認定為自首,所以B正確,應選。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C項中甲隱瞞了同案犯,不成立自首,所以C錯誤,不選。D項中甲某供述的是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本人罪行,甲某是坦白而不是自首,所以D錯誤,不選。

3.D。丁某的故意殺人行為已經為司法機關所掌握,所以丁某不構成自首。

4.A。張某供述的不是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所以張某不構成自首,其供述行為是坦白,可以從輕處罰。

第六十八條【立功】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關聯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4月6日)

第五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第六條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的,可以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第七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分子有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等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

前款所稱“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標準,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等情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关岭| 醴陵市| 独山县| 琼结县| 巴彦淖尔市| 昌都县| 泾阳县| 临清市| 全南县| 德化县| 页游| 彝良县| 太保市| 吉安县| 吴忠市| 思南县| 昔阳县| 衡东县| 贡山| 屏南县| 宜兰县| 肥城市| 大同市| 昌图县| 新和县| 天全县| 新绛县| 穆棱市| 神木县| 勃利县| 湖口县| 盐边县| 时尚| 西丰县| 河间市| 吉林省| 政和县| 英山县| 阿克苏市| 莱阳市|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