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刑事責任年齡

第十七條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七條之一 已滿75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2年/試卷二/9單選 10年/試卷二/4單選、58多選 09年/試卷二/2單選 08年/試卷二/53多選 06年/試卷二/51多選 04年/試卷二/6單選 02年/試卷二/41多選 02年/試卷二/49多選 00年/試卷二/23多選 00年/試卷二/63多選 00年/試卷四/八案例】

【關鍵解讀】

1.投毒罪已改為投放危險物質罪。

2.周歲的計算,應當以實足年齡為準,即從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能視為已滿14周歲或者16周歲。

3.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故意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符合《刑法》第114條的構成要件,即使沒有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也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搶劫罪不僅包括《刑法》第263條所規定的搶劫罪,還包括第269、267條第2款的轉化型搶劫。另外,還包括《刑法》第127條的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罪。毒品犯罪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僅對販賣毒品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對基本性質和危害程度相當的走私、制造、運輸毒品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真題例解(12年/試卷二/9)

甲(15周歲)求乙(16周歲)為其搶奪作接應,乙同意。某夜,甲搶奪被害人的手提包(內有1萬元現金),將包扔給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開。乙害怕坐牢,將包扔在草叢中,獨自離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不滿16周歲,不構成搶奪罪

B.甲與乙構成搶奪罪的共犯

C.乙不構成搶奪罪的間接正犯

D.乙成立搶奪罪的中止犯

【答案詳解】D。本題涉及共同犯罪的認定是堅持共犯的極端從屬性理論還是限制從屬性理論問題。對于這一問題,各方爭議較大。通說認為,利用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人實施犯罪,并非一概認定為間接正犯,當被利用者有一定辨認能力時為共犯,否則為間接正犯。具體到本案,16周歲的乙應15周歲的甲的要求參與搶奪作接應,在這種情形下,應認為乙與甲成立共同犯罪。由于甲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符合犯罪的主體條件,對甲不能以搶奪罪定罪量刑。因此A、B、C的說法是正確的。甲、乙通過搶奪的方式已經將被害人的手提包據為己有,犯罪過程已經結束,已構成搶奪罪既遂。乙雖然由于害怕將手提包扔在草叢中,但是這是對贓物的處理行為,不是犯罪過程中的主動放棄行為,因此不能成立搶奪罪的中止犯。所以D的說法錯誤。綜上,本題為選非題,正確答案為D。

【陷阱】該題考查的問題涉及共犯從屬性理論,具有一定難度。如果堅持犯罪共同說和責任共犯論所支持的極端從屬性說立場,那么本案中甲不滿16周歲,不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不能成立搶奪罪,甲與乙不構成搶奪罪的共犯。若否定二人成立共同犯罪,則只能認定乙構成搶奪罪的間接正犯,對乙難以在承認共同犯罪的基礎上被認定為從犯而適當量刑。這對乙是不公平的。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共同犯罪成立條件不一定“必須二人以上”,有條件地承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者可構成共犯。本題即是針對這一變化所作出的回應。只要考生認真復習,與時俱進,這道題就迎刃而解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永城市| 江达县| 星座| 舒兰市| 黑山县| 尼勒克县| 资兴市| 兴国县| 青浦区| 徐水县| 成武县| 丽水市| 崇礼县| 将乐县| 门头沟区| 青神县| 六安市| 囊谦县| 松原市| 丰台区| 温泉县| 松阳县| 襄城县| 府谷县| 鄂托克旗| 鲜城| 门源| 开鲁县| 洛阳市| 崇明县| 山西省| 平顺县| 东乌珠穆沁旗| 运城市| 西平县| 旺苍县| 西昌市| 眉山市| 芮城县| 华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