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司法考試高頻考點隨身讀
- 飛躍司考輔導中心
- 1049字
- 2021-09-17 16:55:43
15.環境污染損害賠償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08年/試卷一/28單選、75多選 07年/試卷一/76多選 05年/試卷一/74多選 03年/試卷一/53多選 03年/試卷一/17單選
相關法條:侵權責任法第八章】
【關鍵解讀】
環境污染民事責任是特殊侵權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并且不以侵權人有環境違法行為為前提。
注意《侵權責任法》第68條的規定,第三人過錯不再是環境污染責任的免責事由。
真題例解(08年/試卷一/28)
由于某化工廠長期排污,該廠周邊方圓一公里內的莊稼蔬菜生長不良、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河塘魚類無法繁衍,該地域內三個村莊幾年來多人患有罕見的嚴重疾病。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受害的三個村的村委會和受害村民有權對該廠提起民事訴訟
B.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訴訟的時效為3年
C.環境污染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實行公平責任原則
D.環境污染致害的因果關系證明,受害方不負舉證責任
【答案詳解】C。根據《環境保護法》第42條的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故B項說法正確。一般的民事訴訟,由原告負舉證責任,但在環境民事訴訟中主要由被告負舉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舉證責任。可見,在環境民事訴訟中,原告只需提供被告侵權的基本事實,而被告則負主要的舉證責任。故D項說法。選項A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爭議,即村委會是否有權作為民事訴訟的主體參與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一般認為,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只能管理組織內部事務,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村委會經常作為訴訟主體出現。公平責任原則是我國《民法通則》所確立的一項特殊歸責原則,然而我國《環境保護法》和《侵權責任法》對環境民事責任確立的原則應當歸類為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侵權方是否有過錯不影響侵權行為的構成。故C項說法錯誤,是本題的正確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