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薄膜與黑膠

我在同學家和醫(yī)院里見到或擺弄過的唱片,都是黑色的膠木唱片,到我自己開始買唱片時,成為主流的已是一種塑料薄膜唱片。這種透明的薄膜唱片,較膠木唱片輕而薄,紅黃藍綠,似乎各種顏色都有,只是黑色白色從未見到過。唱片店經(jīng)常在櫥窗或是店內(nèi)的墻上將其排成各種圖案,呈現(xiàn)一種廉價的喜悅。這種唱片的確廉價,比膠木唱片便宜得多,最初似乎只要幾角錢就可買一張。我最初買的唱片,幾乎都是這樣的。

其時南京賣唱片的商店寥寥無幾,最出名的當屬新街口的“嘹亮”唱片社。它像過去那種老式的店堂,進深很大,里面有點暗,兩邊柜臺一直到頭,貼墻是貨架,一格一格放著唱片。樣品就陳列在玻璃柜臺里,攤著放地兒也富裕,因沒有多少品種。店里空空蕩蕩,好像也不放音樂,和對面的新華書店一樣,老給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我去那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馬似乎就應配鞍:買了唱機,總得聽個響吧?買回的唱片一水兒是那年頭的“紅歌紅曲”,像《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北京的金山上》、《鋼琴伴唱〈紅燈記〉》、古箏曲《戰(zhàn)臺風》,還有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等等。薄膜唱片有大有小(膠木唱片小的就比較少見),似乎都是33轉密紋的,包裝也幾乎是一樣的,都是白紙封套,中間剜去一塊,留出一個圓孔,露出唱片的中心部分,印著曲名、演唱演奏者之類。封套上最醒目的卻是“中國唱片”四字,另有天安門、華表的圖案,那是中國唱片社的標志,好像生產(chǎn)發(fā)行唱片的也只有這一家。

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確也只有國產(chǎn)唱片。據(jù)說“文革”前新街口的新華書店隔壁有個門市部,內(nèi)有外文書籍賣,卻以賣外國唱片為主,當然只限于蘇聯(lián)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所產(chǎn)。到了“文革”,進口唱片就無從說起了。因此有好多年,我的唱片是清一色的國貨,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

七十年代末,電臺里又可以聽到西方音樂了。最初是每天晚上十點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有一檔《西方古典音樂》節(jié)目,時長半小時。最初播的都是管弦樂小品,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莫扎特、舒伯特、托賽里等人的小夜曲,圣-桑的《死神之舞》,等等,后來有獨奏和獨唱,比如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圣-桑的《哈巴涅拉》《引子與回旋隨想曲》,還有斯苔芳諾的拿波里民歌、麗麗·龐絲的歌劇詠嘆調(diào)等。

有段時間,一到那個點兒我就在收音機前守候,不在家中時也惦著這事,好幾次發(fā)了瘋似的騎著自行車往家里趕,因為要聽西樂,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對西樂入迷如此,卻沒有一張進口唱片,似乎難以想象,或許當時市面上仍然沒有,或許已有但貴到承受不起,單是“進口”二字就足以讓大多數(shù)人打退堂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富宁县| 分宜县| 马山县| 南通市| 宣武区| 沂水县| 舟曲县| 湾仔区| 瑞昌市| 日照市| 仙桃市| 山丹县| 望江县| 洛阳市| 镇宁| 龙口市| 镶黄旗| 颍上县| 凤城市| 桐庐县| 宁安市| 平度市| 罗山县| 金山区| 辽阳市| 仲巴县| 景洪市| 衡阳县| 闵行区| 关岭| 理塘县| 舟曲县| 博兴县| 木兰县| 谢通门县| 田林县| 临汾市| 黄大仙区| 永定县|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