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瞻奧集:中古中國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紀念論叢
- 余欣主編
- 389字
- 2021-10-14 16:36:17
一、引 言
唐宋之際河西地區歷史的重構,在相當程度上倚重于敦煌漢文、胡語文書所提供的年代參照和史實信息。吐蕃統治敦煌(786—848年)結束以后,直至西夏時期,藏文作為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留下的文化遺產,仍是河西一帶官民所操的一種通用語言。敦煌PT 1189號藏文寫本即產生于這一時代背景之下。此卷系由上下兩紙黏合而成,兩處鈐有署作“肅州之印”的同一方陽文朱印,一處位于正面(PT 1189.r號,書狀)下部末尾,一處位于背面(PT 1189.v號,首題 Chab gtor gi rgyud,譯言《水食子續》)紙葉接縫。此印表明,這件寫本應是行用于當時的官府文書正本。根據PT 1189.r號書狀,曹氏歸義軍、甘州回鶻鑒于劫盜頻發而力圖協調互保,甘州回鶻為了節制達怛(Da tar)、仲云(Ju ngul)、回鶻(Hor)諸部,召集諸部于肅州(Sug cu)大云寺內以多聞天王(gNam mtho)證盟起誓的史事,足可窺知唐宋之際河西地區復雜的部族關系和軍政形勢,以及共同崇奉多聞天王以求護國佑方的政治文化信仰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