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悲傷:伴你走過喪親的艱難時刻
- (美)梅根·迪瓦恩
- 507字
- 2021-08-31 17:55:33
抵抗救贖故事
很多人在無意識地抵抗這些救贖故事。或者說,我們至少已經有了抵抗它們的想法。人們已經開始(非常緩慢地)對這些牽強附會、一蹴而就的結局失去興趣了。
實話實說,我想《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會大獲成功的原因是它的黑暗主題。作者J. K. 羅琳(J. K. Rowling)深入挖掘人性的黑暗,從不用美好的糖衣粉飾太平。結局不會皆大歡喜。喪失、痛苦和悲傷真實地存在著,我們無力回天,只得負重前行。
羅琳筆下的世界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我們之所以喜歡《哈利·波特》,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更貼近生活的故事。
故事是有力量的。縱觀人類歷史,關于人類起源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向往的形象。故事幫助我們在宏大的視野中找到個人經歷的位置。時至今日,故事依然有這樣的力量,我們仍然需要故事。
我們渴望一種新的文化敘事原則。一種與我們的生活相符,與我們的內心感受相符,而不是與低成本的電視節目、電影相符的爛俗敘事原則。要改變現狀,要創造出一種新的、有效的、真實的、能夠引領我們生活方向的敘事原則,我們就要從拒絕大團圓結局做起,或者說要從重新定義大團圓結局做起。
你的悲傷不可能因為一句簡單的“一切都會好起來”就變成美滿結局,這樣的結局壓根就不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