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中簡單的神奇公式:十年二十倍的股票投資方法
- 張峻愷
- 1623字
- 2021-08-27 12:58:24
2.3 主動管理基金和被動指數基金長期收益比較
雖然大部分散戶是虧損的,但本章2.1分析過,長期的投資收益率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也就是說,當你投資被動型指數基金,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滬深300 ETF,你的長期收益率應該能保證7%~9%的年回報率。但這時候也許有人會問,假如我能遵從長期投資的理念,并且希望獲得更高的收益,那么我能否不選擇被動型指數基金,而選擇主動型管理基金呢?表2-1是A股主動型管理基金和被動型指數基金長期收益率的比較。
表2-1 A股主動型管理基金和被動型指數基金長期收益率比較

續表

一般認為,主動型管理基金都是通過優秀的基金經理精心挑選上市公司,并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有高屋建瓴的判斷,擇時進入和退出,進而獲得比被動型指數基金更高的投資收益。
問題是,主動型管理基金真的比被動型指數基金收益更高嗎?
我們從2017年來看,滬深300指數上漲了21.78%,而公募基金的平均回報率大概只有12%,只有大概20%的公募基金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我們再來看2015年。2015年經歷了一半牛市和一半股災,總體上說,滬深300指數上漲了8.7%,大概超過一半的主動型管理基金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2016年是熊市年份,滬深300指數跌了11.28%,一半左右的主動型管理基金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因此從2015—2017年這3年來看,主動型管理基金總體上要優于被動型指數基金。如果把時間拉長,比如從10年、20年來看,如表2-1所示,主動型管理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要高于滬深300指數和全部的被動型指數,基金平均收益率。通俗地講,在中國投資主動型管理基金的投資回報率要高于投資被動型指數基金。
但是,在美國的主動型管理基金就沒有那么容易能跑贏被動型指數基金了。根據標普公司的統計,過去5年,90%以上的股票基金都落后于相應的指數。也就是說,這些基金經理收取了1.5%的基金管理費,還不如投資者直接買指數基金收益率高!還有一項研究表明,1984—2006年間,美國的主動型管理基金的年均收益率要比標普500指數基金收益率低0.81%,最近十幾年每年只有大概30%的主動型基金跑贏指數。
是什么造成了中國的主動型管理基金看起來比美國要好呢?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市場的有效性,讓大多數基金經理很難跑贏指數,但是中國投資者80%都是散戶,市場還并沒有那么有效,且時常偏離基本面。同時,又由于A股牛短熊長和市場信息不透明等,有能力的基金經理有很大的主動管理空間。
雖然說主動型管理基金總體上表現比被動型指數基金好,但是挑選基金又成了一個難題。根據萬得數據統計,2011年,297只公募股票型基金中表現最好的前20名基金,僅有2只基金在下一年表現尚可,有5只基金甚至落到200名以下;而到了2013年,這20只基金竟然有13只跌落到200名以下。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2011年,在之后2011—2017年的萬得數據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類似的規律—前一年表現好的基金,在之后兩年大多都表現得比較差。表2-2是2011—2015年間排名前20基金的業績持續度統計。
表2-2 2011—2015年間排名前20基金的業績持續度統計

在A股排名靠前的主動管理基金業績很難維持的原因是,A股每年的投資風格都會變換,比如2014年科技板漲勢比較好,2015年又變換到各種題材投機板塊,但是到了2016年風格又變換到了消費白馬股,這樣就會導致基金經理如果要得到好成績,就要不停地變換自己的投資風格,今年賭對了行業板塊可能就排名靠前,賭錯了就排名靠后。因此在A股,不僅僅是散戶,就連公募基金都無法堅持一種長期的投資風格,公募基金本質上就是在追漲殺跌,和一般的散戶無異,很難長期戰勝市場。2005—2017年,A股主動管理基金中更換基金經理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如圖2-5所示。
另外,從統計上來看,主動型管理基金的基金經理也更換得越來越頻繁。以2005年到2017年的A股主動型管理基金經理更換比例和數量來看,基本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這也是造成A股主動管理基金業績不穩定以及一般投資者難以判斷挑選主動型管理基金的原因。

圖2-5 2005—2017年A股主動管理基金中更換基金經理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因此,總體而言,雖然看起來在A股買主動型管理基金要比買被動型指數基金好,但是,要挑選一個能跑贏指數的基金,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