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30天讓孩子的學習更高效(豆豆媽媽系列叢書)
- 鐘思嘉等
- 11字
- 2021-09-03 16:39:37
第二章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一、時間管理與訓練目標
時間管理就是有效地運用時間,其目的在于決定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并通過事先的規劃,對人進行提醒與指引,降低變動性,提高效率,快速達到設定的目標。
(一)時間管理的概念
戴維·艾倫(David Allen)在《盡管去做:無壓工作的藝術》一書中提出時間管理的概念:完成每一件事(Getting Things Done, GTD),具體做法可以分成收集、整理、組織、回顧與行動五個步驟。
(1)收集:就是將你能夠想到的所有未盡事宜全部羅列出來,收集的關鍵在于記錄下所有的工作。
(2)整理:羅列以后就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整理、分類。
(3)組織:組織主要分為對參考資料的組織與對下一步行動的組織。
(4)回顧:一般每周都需要進行回顧與檢查所有清單并進行更新,在回顧的同時可能還需要進行未來一周的計劃工作。
(5)行動:現在你可以按照任務清單開始行動了,在具體行動中可能會需要根據所處的環境、時間的多少、精力情況及重要性來選擇清單以及清單上的事項。
(二)如何為孩子制定目標
30天時間管理訓練中的目標不是簡單的目標,而是要讓目標達到SMART標準,這個標準是指:
(1)具體性(Specific)。這是指目標必須是清晰的,可產生行為導向的。例如,“我要學習好,成為好學生”就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而“我要上課認真聽講,回家主動寫作業”就是一個具體的目標。
(2)可衡量性(Measurable)。這是指目標必須用指標量化表達。例如,“我要回家主動寫作業”的目標,它就對應著許多量化的指標——不用提醒就寫作業,寫作業時頭不抬、手不停、嘴不動,完成作業后自己認真檢查等。
(3)可行性(Attainable)。“可行性”有兩層意思:一是目標應該在能力范圍內;二是目標應該有一定難度。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前者,其實后者也相當重要。如果目標經常達不到,的確會讓人沮喪,但同時也應注意,太容易達到的目標會讓人失去斗志。
(4)相關性(Relevant)。“相關性”是指與現實相關,而不是簡單的“白日夢”,例如孩子性格內向,如果家長把目標定為“外向性格”,那就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我常常說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孩子比喻為香蕉,那么就不要把他變成蘋果。
(5)及時性(Time-based)。“及時性”比較容易理解,是指目標必須確定完成的日期,例如孩子目前的學習成績是中下,而家長的目標是中上,就需要加入時間因素,如在3個月內提高至中等,在下個學期末提高至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