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樣姑娘:養孩子是一場修行
- 季美君
- 3303字
- 2021-09-03 16:37:36
與眾不同
時光飛逝,猛然間發現,自己兩鬢已爬上幾絲白發了。再過兩天,女兒就四周歲了。看著女兒健康快樂成長,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畢竟有耕耘才會有收獲。事實上,女兒無論在哪方面取得點滴進步,做父母的都會喜在心頭。說起女兒的種種“成就”,做媽媽的我自然比數家珍還清楚啦!
一是語言方面。現在的女兒,背四句長的唐詩太小兒科了,她已開始改背《三字經》和《論語》了。《三字經》是幼兒園老師教的,每天兩句是小菜一碟;而《論語》是我們在晚上睡覺前背的,從今年3月份開始,現在已背到“為政第二”的第七段了。這速度對一個不到四歲的小孩來說確實不容易,因我們也不是每天非背不可,只是經常復習一下以前背過的,再順便加段新的而已。另外,一歲半時會背的眾多唐詩宋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滿江紅》《江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至今她仍可脫口而出。
小洋洋說出的話也比同齡的小朋友有深度些。如6月16日那天她說家里養的兩只小鳥Yellow和Gray的區別,“Yellow自由但不自覺;Gray自覺但不自由”。我問她:“你為什么這么說?”她解釋道:“自覺就是聽別人的話;自由就是不聽別人的話,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方說我要聽老師的話,又要聽爸爸媽媽的話,我就不自由。”還有,她會時不時地自己編個兒歌,6月15日她編的兒歌為:“糊來飯,黏黏湯;一二三,吃掉它!”至于背兒歌,那實在是太輕松了。老師在幼兒園教的兒歌,經常是兩三天就翻新。印象比較深的有:《小熊過橋》——獨木橋,搖呀搖;一只小熊來過橋;走不穩,站不牢;走在橋上心亂跳;媽媽媽媽快來抱,快把小熊抱過橋;一條鯉魚跳出來,對著小熊大聲叫,小熊,小熊,你別怕;眼睛向著前面瞧;一二三,走過橋;小熊笑瞇瞇,魚兒樂得尾巴搖!《家庭歌》——爺爺年紀大呀,嘴里缺倆牙,我給爺爺端凳子,爺爺笑哈哈;奶奶年紀大呀,頭發白花花,我給奶奶端杯茶,奶奶笑哈哈。爸爸媽媽齊聲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禮貌,是個好娃娃!諸如此類兒歌,不計其數。隨著她一天天長大,語言上的特長也越來越明顯。
洋洋兩歲半時,我開始讓她接觸英語。先是隨機教她一些英語單詞。有一次吃中飯時,我跟洋洋說:“這是飯桌table,那是椅子chair。”她指著自己坐著的小板凳,隨口就問:“那板凳呢?”一下子把我問懵了,認真想了想,才告訴她:“可以叫bench。”后來每天晚上洗澡后睡覺前,我就在床上拿大小不同的被子做道具,教她做比薩餅,用這一方法幫她復習以前學過的詩詞和英語。一個餅的四個角代表不同的四首詩,分揉面、搟面、剁面、撒水果、烤面等不同程序,背的詩詞各不相同。在撒上西紅柿、黃瓜、桔子、香蕉、葡萄、蘋果、梨子、桃子時,用英語說這些蔬菜、水果的名字。烤面時,用英語數數計時間,吃比薩餅時說“It’s delicious. I like it.”跟著我學了幾回后,小洋洋在游戲中就全學會了這些英語單詞,而且用英語數數能數到40。最讓人開心的是,每天晚上臨睡前,她做這套游戲時十分投入,非常開心。忙前忙后,特別來勁!現在,她會說不少英語了。6月6日晚上,當我說go to bed(上床睡覺)時,她隨口就問:“那go to sleep呢?”我只好再解釋說:“準確地說,go to bed 是上床,go to sleep是睡覺。”還有,如child,friend,cry,happy,angry以及watermelon,grape等水果單詞,她也知道不少。上星期,我給她買了一本《劍橋英語少兒啟蒙》,看光盤時,她就邊看邊跟著讀,事后還會說出來,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night,how are you,I'm fine等,學起來可輕松了。難道她長大以后真會像媽媽一樣去做同聲翻譯?
二是運動方面。盡管她每一個動作的出現時間不算早,但一旦出現,就一步到位,做得特別漂亮,如翻滾、爬行、跳遠等,動作瀟灑、敏捷!她最近常去雕塑公園玩器械玩具,拉繩子上坡時,她兩腳蹬著圓形的木板,雙手拉緊繩子,一步一步往上爬,看到的大人們都忍不住夸她,說:“瞧,這小孩爬得多棒!”一天又一天,媽媽站在旁邊觀看了不知多少回,很少能看到像女兒那樣爬得這么灑脫、利索的小孩!還有,讓她盡顯風采的地方是爬豎著的木板,只有幾根椽露出一點來可以踩腳,她三兩下就“噌噌噌”上去了,同齡的小朋友也難得有像她這么麻利的。這也許是遺傳了她爸爸的運動細胞——洋爸的肢體反應特別敏捷,做什么動作都舒展到位!曾記得大學畢業不久,有一次與朋友一起去游瑤琳仙境,走在水溝邊上的他一腳踩空,剎那間,他就用手撐在對岸上,整個人橫跨著水溝,這一精彩的“表演”笑翻了同伴們!
半個月前,洋爸把她自行車后輪兩側的兩個轱轆給卸掉了。一開始,洋爸貓著腰扶著她練了幾回。但沒幾次,她就可以一個人騎得飛快了。從家門口騎到雕塑公園西門,如不遇上車,她就能不下地一直騎著,跟著她跑的大人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生日這天,我讓她在雕塑公園門口繞著花壇騎,她一口氣可以騎上十多圈。當初還以為轱轆卸得太早了,沒想到這么快就“出師”了!
四歲前的另一大進步是,她會用筷子吃飯了。這是“五一”節回小溪邊時的收獲之一。在外婆家,比她小一歲多的楚楚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早就會用筷子了。回北京后,她不時地練上一練,現在基本能用了。用筷子吃飯是中國人的一大傳統,每個人遲早都要學會的。遲學不如早學,而且手指的靈巧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三是社交方面。總的說來,小洋洋從小由保姆帶,膽子偏小。她膽小,主要表現在與人交往上,除了人,她什么都不怕,可以說膽子還是挺大的。在小溪邊時抓青蛙、螞蟻等,她從來都不害怕。奶奶帶她時,常鼓勵她“膽子要大,心要細”,但她還是不太善于與人交往,從不與人爭什么、搶什么,相反,總是非常謙讓。難道這也是遺傳?比如,滑滑梯時,一見別的小朋友來了,不管是比自己大的還是比自己小的,她馬上就站到一邊讓他們先滑。在幼兒園也是,別的小朋友拽她、拉她、掐她、拍她,她從不還手,只會告訴老師和媽媽。還有一點是,不太熟悉的人看她漂亮,在夸獎的同時摸一摸她的頭或拍拍她的肩,她就很不高興,生氣不理人了。有一回,洋爸的領導摸了摸她的頭,說“誰家的小孩,長得這么漂亮可愛?”結果遭到她的一頓“訓斥”:“漂亮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摸的。”此事在報社一時成為“美談”。多年后,洋爸去上海出差,已在上海市檢察院工作的他還聊起此事。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于言教。此話一點不假,洋爸說人家說句話就不高興這一點特別像他小時候;而不讓別人碰、摸頭發就像媽媽。無論你怎么鼓勵她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不能讓別人欺負的——這跟心地善良是兩回事,可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像她自己,與人交往時總是謙讓!
不過,自從去年上幼兒園后,她在與人打招呼方面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一般情況下,碰到爸爸媽媽的同事時,她都會開口叫一聲叔叔或阿姨,表現還不錯。最讓洋爸驚訝的是,今年5月5日那天,我的大學同寢室同學在杭州青藤茶樓聚會時,她們想看看女兒,我們就特意帶上她,沒想到她一到門口就主動叫:“阿姨們好!”這可是前所未有的舉動。但有時候,你怎么勸說,她就是不愿意開口叫人,我也從不勉強。在與人相處方面,最明顯的進步是去親親寶貝拍紀念照時,她不再像前幾次那樣不肯換衣服,或不肯戴配套的帽子。
去拍照的頭天晚上,我特意問她:“你四歲了,想做些什么慶祝活動呢?”她鄭重其事地想了想,說:“還是到以前去過的地方拍拍照吧。”接著,我就問她:“那你到時會聽阿姨們的話,說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嗎?”“會!”“拍照的時候要笑瞇瞇的,你能做到嗎?”“能!”她答得干脆利落。
洋洋說到做到。6月18日上午,我們帶她去親親寶貝。拍照時,她配合得非常默契,讓我特別認同的大攝影師和阿姨們大吃一驚!可能是前幾次,女兒的與眾不同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吧!雖然一年只去一次,可一進門,那大姐就叫出“洋洋”的名字來了。我心想:他們每天要見那么多的小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理由,能記住某個小孩的名字都是很不容易的。這一次生日,我原本想著只到中國照相館為女兒拍一兩張證件照算了,結果因女兒的一再保證又去了一次親親寶貝,其實我心底期待的是趁此機會改變一下他們對小洋洋的印象。哈哈,這一愿望還真實現了!
歲月無情,皺紋頻添。看到四歲女兒方方面面的進步,似乎正應驗了女兒出生時,洋爸為她做小腳印時選擇的寄語:不求出類拔萃,但愿與眾不同。
隨記于2004年6月17日—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