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債務的邊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
- 《債務的邊界》課題組
- 944字
- 2021-08-20 18:20:53
債務風險
債務風險是債務人不能按期償還合同約定本金和利息的風險。個體債務風險往往來自前期過度舉債,未來收入增長不足以按期償付本金和利息。社會總體債務風險的情況更復雜。決定全社會償債能力變化的是債務人持有的金融資產變化,當債務人有了更多的銀行存款或者其他形式金融資產的時候,償債能力會增強。債務人持有金融資產變化則主要取決于債務增量變化。因此,總體來看,未來償債能力變化取決于未來債務增量變化。給定債務存量,當未來債務增長放緩的時候,全社會金融資產增長放緩,償債能力惡化,債務風險上升。
總量意義上的舉債過度或者舉債不足都會讓未來的債務增長放緩,償債能力下降,債務風險上升。一種情況是舉債過度。舉債過度帶來相對于總產出的過度購買力,結果是通脹上升,并經常伴隨著資產價格泡沫。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防止通脹采取的緊縮政策,或者是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都會讓接下來的債務增長放緩,全社會金融資產增長放緩,償債能力下降,債務風險上升。
另一種情況是舉債不足。舉債不足帶來購買力不足,結果是通貨緊縮。通貨緊縮環境下,企業盈利和投資意愿下降,舉債能力和意愿也隨之下降,債務增長放緩,全社會金融資產增長放緩,債務風險上升。經濟學文獻中經常提及的機制是債務—通縮之間的惡性循環。債務下降帶來購買力下降,購買力下降帶來通縮,通縮進一步加劇債務負擔,企業更不愿意舉債擴張,購買力進一步下降……
在總量債務合意的情況下,仍然存在局部債務違約造成的債務風險。多數情況下債務總量擴張過度、大量債務主體喪失清償能力和資產價格泡沫風險聯系在一起,也有債務總量擴張不顯著的危機。一種來自金融體系存在內在的不穩定性。在前期過度樂觀情緒和疏于監管的環境下,金融機構對缺乏償債能力保障的舉債主體過度借貸并往往帶來資產價格泡沫,隨著資產價格泡沫破滅,舉債主體難以償還債務。如果這部分難以償還的債務體量過大,金融體系將承受巨大壓力,并威脅到未來整體的債務增長,債務風險上升。日本泡沫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都是類似的情況。另一種來自政府債務過度擴張。即便沒有總量上的債務過度擴張,政府在喪失主權信用貨幣發行權力的情況下償債能力脆弱,債務過度擴張會引發債務危機,歐債危機中的重債國就是例子。政府過度舉債疊加通脹會引發債務危機,拉美債務危機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