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特稿

全民閱讀與城市文明

鄔書林

全民閱讀,作為關乎國民素質提高、文化繁榮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一件大事,近年來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重視。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讀者出版集團時,發表了關于“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講話;202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強調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建設書香社會、書香中國;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連續第8年將全民閱讀工作納入其中。可以說,全民閱讀已成為國家戰略和社會共識。

深圳是全國全民閱讀活動開展最早、效果最好、影響力最大的代表性城市,書香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當前,深圳踏上推進“雙區”建設、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新征程,被賦予“城市文明典范”的戰略定位,正加快建設區域創新中心、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在此背景下,更加需要進一步發揮全民閱讀的典范效應與驅動作用。文化深圳,從閱讀開始;文明典范,以閱讀先行。全民閱讀,可以為深圳持續先行、創新引領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文化支撐。

一、總結經驗推動深圳全民閱讀有更大的進展

(一)深圳是中國率先提出并開展“全民閱讀”的城市。閱讀有著悠久歷史,是人類社會的優良傳統。聯合國1995年設立世界讀書日。1996年,深圳就將市民閱讀列入重點文化工作,率先興建全國首座大型書城,同步舉辦第七屆全國書市,對全市強烈的閱讀需求與巨大的購書熱情進行持續引導,積極營造讀書向學的城市氛圍。以此為起點,2000年,深圳進一步開全國之先河,創辦大型群眾性讀書文化活動“深圳讀書月”,率先通過規模化、系統化的主題活動倡導多讀書、讀好書的社會風氣,迄今“深圳讀書月”已是全國持續時間最長的閱讀活動,成為全國全民閱讀的“起因”和“品牌”。在全國全民閱讀方興未艾的階段,深圳走過了先行探索、大聲疾呼的艱辛歷程。2006年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總結深圳經驗,把全民閱讀納入部門重點工作,為此后全民閱讀逐漸上升為國家戰略打下良好基礎。

(二)深圳為全國推進“全民閱讀”貢獻了寶貴經驗。深圳在全民閱讀領域的一系列“創舉”,對全國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與推廣價值。深圳,不僅孕育了全國第一座大型書城、第一個讀書節慶,還催生了全國閱讀推廣領域第一部條例形式的城市法規、第一家閱讀聯合組織、第一個專事于全民閱讀理論研究及成果推廣的研究機構,在各個層面打造著全民閱讀的“深圳樣本”。特別是深圳全民閱讀發展過程中探索形成的運作機制,“政府倡導,專家指導,社會參與,企業運作,媒體支持”的二十字經驗談,成為全國各地開展全民閱讀工作的重要參照。中央相關部委對深圳全民閱讀工作給予高度肯定,于2009年和2019年兩次在深圳組織召開全國全民閱讀經驗交流會,用深圳案例、深圳經驗推進全國全民閱讀蓬勃開展。

(三)深圳打造了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國際閱讀名片。深圳在全民閱讀方面所做的種種努力,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贊譽。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深圳成為迄今全球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稱贊,深圳推廣全民閱讀已經為世界樹立了一個范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深圳先后舉辦了“圖書和知識產權深圳會議”“全球圖書會議:數字圖書和未來科技”等國際會議,面向全球發出了關于閱讀的深圳宣言。此外,深圳還與柏林、愛丁堡、維也納等國際友城展開了“閱讀雙城記”的文化交流,發起了國際城際閱讀聯盟。由此,全民閱讀成為深圳在全球文化版圖中展現城市風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名片,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架起了新的橋梁。

二、與時俱進推動全民閱讀進一步提升水平

(一)樹立“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的價值觀念。全民閱讀,是現代文明城市的顯著標志。市民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座城市的基本素質、創造能力和發展潛力。深圳作為被中央寄予厚望的“城市文明典范”,人均圖書閱讀量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城市閱讀指數在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高居榜首,但相較國際一流城市的閱讀指數還存在差距。深入開展全民閱讀,進一步倡導“讀書為榮 讀書為樂”“閱讀筑夢 閱讀圓夢”“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等生活方式和城市風尚,進一步培育“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的價值觀念,有助于深圳弘揚開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將為全面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添上濃重一筆。

(二)構建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全民閱讀,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的重要切口,離不開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圳率先建設“圖書館之城”,大力推進“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建設,為實現全民閱讀、市民文化權利創造了良好條件。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圳進一步將全民閱讀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力爭形成書無處不在、閱讀無處不在的現代文化服務環境,讓文明典范之城每一處角落的公共閱讀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在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上做出先行表率。

(三)發展更具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現代文化產業。全民閱讀,本身即代表了龐大的市場需求,擁有產業化發展的新前景。深圳堅持科技引領與創意引領,以“閱讀+”“文化+”模式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實現多元業態的跨界融合,賦予全民閱讀更多內涵與活力。特別是在數字閱讀領域,深圳四度獲評全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數字閱讀普及率名列前茅,數字閱讀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并且內驅力強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隨著全民閱讀向縱深發展,深圳進一步發揮高新技術優勢和創意設計優勢,搶占閱讀文化產業發展高地,率先構建與全民閱讀公共事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現代文化產業。

三、弘揚傳統用好信息技術把全民閱讀引向深入

(一)不斷深化對讀書重要意義的認識。要深刻理解“為什么要讀書”的問題。中華民族曾領讀書之先,是世界上最善于讀書的民族之一,有過無數關于“為什么要讀書”的深刻論述。宋代朱熹從哲學層面對讀書做了精準的探索,認為讀書的本質是把圣人已有的經驗變成自己的知識,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朱熹關于讀書要明理、明德、明志的“三明”觀點,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國外關于“為什么要讀書”的論述也有很多,如俄國文豪赫爾岑關于讀書的箴言:“書是和人類一起成長起來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學說、一切打動心靈的熱情都在書里結晶成形,書本中記述了人類生活宏大規模的自由,記述了叫作世界史的宏偉自傳。”人們在深刻理解了讀書的意義后,便會形成一種有助于推動實踐發展的社會共識:讀好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傳承文明,將前人的成果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再去創新。這也是關于理論與實踐關系的深刻闡釋。

(二)將優秀傳統與現代文明緊密融合。宋代大儒張載曾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境界,是因為范仲淹、歐陽修兩位大家為他種下了很好的讀書種子。也正是因為文脈傳承,宋代創造了中華文明新的高峰。邁步走向新時代,深圳踏上推進“雙區”建設、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新征程,應當通過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更好地傳承中國和世界的優秀文化,在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中獲取知識、獲取信心,追求真理、追求創新。只有優秀傳統與現代文明緊密結合,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蓄充足的資源與充分的動力。在這個維度,我們可以把當下轟轟烈烈開展的“全民閱讀”更好地引向縱深。

(三)將紙質閱讀與數字閱讀緊密融合。信息時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要重點厘清紙本圖書和各式各樣的電子書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全民閱讀水準,推動閱讀水平與閱讀效率更進一步提高。要跟蹤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在什么年齡段讀什么樣的書;了解在什么條件下,應當通過精心加工的電子資源來快速地掌握知識本領。一方面,紙本閱讀仍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以獲取新知識為目的的閱讀行為,經歷反復琢磨反復品味的過程后,知識獲取率比“刷屏”要高30%,這也是為什么全世界教科書都以紙本為載體。一位出版界的專家曾經說過,出版業是很有韌性的,雖然經歷過電影、電視、廣播以及現在的互聯網等各種各樣的沖擊,紙本圖書有階段性下降,但是現在又穩定回升,總體上仍然有著不可抗拒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便于人們快速了解最新動態,一個完全不進行電子閱讀、不看提煉加工過的知識信息的人,將大大落后于世界。所以在未來,要與時俱進地用好新技術,同時堅守獲取知識的科學規律,將閱讀向縱深推進。

鄔書林,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沙洋县| 读书| 漳浦县| 靖安县| 林甸县| 安龙县| 沾化县| 融水| 大冶市| 阜康市| 武冈市| 静海县| 临洮县| 寿宁县| 武山县| 涟水县| 武胜县| 丰原市| 乐业县| 灵台县| 平武县| 库尔勒市| 南京市| 黄石市| 辉县市| 双峰县| 梧州市| 绍兴市| 嵊州市| 延长县| 武城县| 巧家县| 孝昌县| 安义县| 吴旗县| 隆安县| 漳浦县| 六盘水市| 郸城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