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學會閱讀
  • 李炯炎
  • 3597字
  • 2021-08-12 18:34:28

自序

(一)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閱讀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時候,擁有書籍的數量多少,不僅可以作為評判一個人學識高低的參考依據,還是衡量一個人財富多少的標準。

過去,書籍都有精致的裝幀形式,都是厚重的大開本。而進出書店的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從精神上看,書都有了奢侈品的味道。因此,閱讀是一件有門檻的事情。

閱讀門檻的第一次降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戰爭的需要,美國有大約1400萬年輕的士兵,突然從平民變成了軍人。為了緩解士兵的精神壓力,軍隊需要給他們提供一些便捷的娛樂方式,而在當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讀書。于是,曾經被“鄙視”的平裝書被大規模地印刷出來,運送到了前線。其中比較受士兵歡迎的,就有菲茨杰拉德的著作《了不起的蓋茨比》。

閱讀門檻的第二次降低,是由于閱讀電子化。電子書剛剛出現的時候,也被看作100年前的“平裝書”,處于鄙視鏈的底端。然而,由于方便查閱、成本極低,電子書迅速得到了普及。

閱讀的好處不言而喻。我自己,就是閱讀的受益者。

通過閱讀,我找到了熱愛的行業,從電商行業跨界成為一位內容主編;通過閱讀,我寫出了幾百篇“10萬+”閱讀量的微信公眾號文章;通過閱讀,我幫助超過20萬書友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同時,通過閱讀,我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推廣、普及閱讀和寫作,讓更多的人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

現在可以選擇的書籍種類有很多,據說最近幾年,每年出版的書籍能夠達到30萬種。

然而,在這種獲取知識的成本不斷降低的情況下,讀書反而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暫且不說那些需要占用大量時間閱讀的經典書籍,對于現代人來說,就連如何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都要絞盡腦汁。

另外,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也難以利用整塊的時間來讀書。

很多人精心制訂的閱讀計劃,最后都無疾而終。于是閱讀的意義就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甚至有一段時間,說自己愛好讀書,還會被一部分人認為是一件很虛偽的事情。

雖然在現在,人們可以用很自我、很隨意的方式閱讀,但高效的閱讀方法一直存在。我相信,你一定希望有人能手把手教你一套系統的閱讀方法論,讓知識盡可能多地進入你的腦海。

于是,就有了你手上的這本書。

(二)

與其說本書是一本講閱讀方法論的書籍,倒不如說它是一本幫助大眾輕易建立認知邏輯、內化知識的指南。

在這本書里,我不僅將教會你隨時可以使用的閱讀方法,還會幫你搭建一個牢固的知識框架。這個框架搭建得越合理,以后獲取知識就會越高效。

孤立的知識,總是很難被人理解、吸收,因此你必須構建一個知識網,用一個完整的體系來捕獲它。

打個比方,孤立的知識好比魚鉤,用它去釣魚,固然能釣上來,但是收獲很慢、很少,而知識體系是一張網,網上的每一根線都是知識,它們彼此支撐,通過節點,互相關聯,讓你滿載而歸。

同時,這種知識網,不僅能夠提高你吸收知識的效率,還會深度影響你的工作、生活,以及改變你的未來。

(三)

說起讀書,在我們耳邊總是會出現這樣一些疑問:書是不是讀得越多越快就越好?是不是我只需要讀一類圖書就可以了呢?這樣我就能很快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將其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了!

的確,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需要我們掌握的技能也變得單一。有效的分工合作,加快了社會的發展。人們在這種環境下,也渴望自己獲取知識的速度變快。這樣做確實可以強化自己專業的競爭力,但同時也弱化了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讀書時常會遇到這種矛盾的問題,讓我們陷入糾結不知如何抉擇。有時候,我們認為一個領域的知識很難攻克,或者某些知識一輩子都不可能涉獵。其實,當我們拓寬了視野,換不同的視角凝視同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柳暗花明”。

或許很多人剛開始愛上閱讀時,只是將其作為一種消遣。但請相信,只要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有最起碼的好奇心,他就想弄清楚幾個問題:我從哪里來?我身處何地?我將通往何方?而閱讀可以給你答案。

不同類型的書,可以幫我們實現不同的目的。

比如功利類書籍,能夠迅速改變我們當下的處境;而經典書籍,能夠幫我們看清過去與未來的趨勢。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節奏的加快,經典書籍在歷史長河中可能會變得晦暗,但它們總能不動聲響地激起波瀾,直到生命的真諦如同一場洪流般洶涌而來。

沒錯,在這本書里,我也會借著對閱讀方法的解讀,同你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

(四)

在推廣、普及閱讀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五段進階法”來提升閱讀能力。完成了這五個階段的修煉,你也就練就了強大的閱讀力和對不同類型圖書內容的駕馭力。

第一階段,培養興趣。

許多年來,很多人都問過我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有沒有什么可以推薦給我的書?”

他們希望通過我的回答,能夠培養自己閱讀的習慣。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回答始終如一:“從興趣開始入手,順藤摸瓜,前期不要在意圖書的領域,而是要找到能讓你讀下去的書。”

雖然這個回答聽起來有點模糊,但這的確是我的閱讀方法論。

因為我自己多年來的生活離不開讀書和推廣閱讀。當你接觸足夠多的書時,自然就有了辨別好壞的能力。

而在沒有足夠的興趣和閱讀基礎的情況下,即便一些好書,比如《君主論》《佩德羅·巴拉莫》這類晦澀難懂的書,難免會令你輕易放棄。而這種放棄通常也意味著余生都很可能沒有機會再捧起它們了。

因此,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起自己的閱讀興趣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二階段,學以致用。

沒有閱讀習慣的朋友,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往往會求助于身邊的朋友或者在網上尋找答案;而有閱讀習慣的朋友,更多時候是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因為相對來說,書籍中介紹的方法和技巧,會更加權威與真實。

這個習慣固然很好。只是在這個階段,人們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希望能完整地記住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并讓它們為自己所用。

這樣的初衷雖然好,但是卻大大地降低了閱讀的效率。

其實在學以致用的階段,既不用刻意追求閱讀速度,也不必刻意追求閱讀后能記住多少細節。重要的是,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是否達到了,你遇到的問題是否被解決了,以及這本書是否給你帶來了感悟和思考。

第三階段,嘗試經典。

當你積累了一定的閱歷時,內心一定渴望觸達經典書籍。經典書籍一時讀不懂很正常。抓住能理解的部分,認真品味即可;暫時讀不懂的地方,不妨先放一放,繼續往后讀。隔一段時間從頭再看,一定能洞察出新的奧秘。有時候,經典書籍是為了幫我們修煉內功,而有的經典書籍,就像是動聽的音樂作品,即便你不了解它的深意,也能從中感受到美好。

第四階段,打通知識體系。

當我們在某個領域達到一定的高度后,難免會遇到瓶頸。這時候,博采眾長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學員寫文章時發現,學員們往往會在邏輯結構的起承轉合上卡殼,這時候我就會用七律的結構進行類比,他們便能迅速地找到突破口。

同時,打通知識體系后,也能解釋很多原本我們難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在中國的歷史書中,有很多內容困擾著我們。我在讀春秋歷史的時候,就有一個疑惑,儒家圣人們的思想不是號稱“克己復禮”嗎?那么他們為什么不忠君愛國,去效忠當時擁有最高權威的周天子,而是去為那些“大逆不道”的諸侯王服務呢?

這個疑問困擾了我整個大學時期。如果只看史書,沒有了解儒家思想的本質,這的確是個很難解答的問題。

而在我了解了“周禮”之后,上面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原來,周朝施行分封制度,那個階段分封制的本質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簡單點來說,就是諸侯王的門客,只需要對諸侯王效忠,而不需對周天子效忠。比如,孔子是魯國人,所以他效忠的對象就是魯國的君主,而不是周天子。

這樣一來,對于這些圣人的行為,我們就可以理解了,他們完全是遵守禮制的。

第五階段,構建底層價值體系。

通過不斷的閱讀,我們會慢慢形成自己的認識。而這些認識多了,就會形成屬于自己的價值體系。它會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并助推我們前行。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以前我們認為虛無縹緲的知識、看似無用的理論,都可以被我們內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甚至是一首詩、一句名言,都可以成為我們為人處世的指向標。

然而,即便我們已經通過閱讀打通了知識脈絡,也千萬不要自鳴得意。請記住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并非所有真理都蘊藏在書本里,我們要沖破閱讀的壁壘,既要構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價值判斷的底層邏輯,又要體會人情冷暖,適應世間的風云變幻,認真地體會“人生”這本無字書。

在普及閱讀的過程中,也有讀者問過我:“你覺得閱讀對你來說,有什么樣的意義?”

我的回答始終如一:“概括來說,人有兩種追求,一種是物質追求,一種是精神追求,但能同時滿足這兩種追求的事情并不多,閱讀和寫作恰好是其中的選項。隨著閱讀的書越來越多,我對這個世界中所有未知的一切,就越來越感到好奇。這種好奇心帶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這個時候,書友會問我:“那你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

我化用有書創始人兼CEO雷文濤先生的一句話回答:“我生命的意義,就是希望通過閱讀和寫作,幫助更多的人找到他生命的意義。”

2020年5月8日于北京

李炯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亭| 晋江市| 常熟市| 宜兰县| 蒲江县| 图片| 南皮县| 景德镇市| 丹巴县| 桂东县| 大方县| 甘孜县| 沂水县| 合江县| 兰考县| 阳信县| 怀远县| 黔西| 定边县| 汕尾市| 贺州市| 南靖县| 顺义区| 遂宁市| 清新县| 甘泉县| 灵山县| 乐平市| 开鲁县| 张家界市| 孝义市| 普安县| 呼伦贝尔市| 平凉市| 闽侯县| 错那县| 哈尔滨市| 长岛县| 托里县| 通城县|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