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天,參加辯論賽的幾位成員對于此次辯論賽更有把握了
下午課間活動時間,韓老師攜帶五位成員準時到達報告廳,準備辯論
“國之四史,虔誠治學辨人生十思,旁證博引論文武七德,以辨會友展少年風姿,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二二班的正方一辯,陳稚”
“正方二辯,唐予柔”
“正房三辯,鹿笙”
“正方四辯,安瑾萱,謹攜高二二班代表隊,問候在場各位”
待正方介紹完,臺下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反方一辯,謝衍”
“反方二辯,閆淮”
“反方三辯,許冀宸”
“反方四辯,溫儒敏,攜高二一班問候在場各位”
臺下又是一陣掌聲
主持人說道:“本次辯論賽主題:‘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嗎?’現在開始!”
正方一辯陳稚首先站了起來,眼神犀利地說道:“人們常說,道德是人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準,那么我問對方同學,人判斷是非好壞的基礎是什么?歸根到底是他的事物符不符合人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起碼最基礎的是什么?就是溫飽,那么我再問,如果我們人人談道德,結果我們大家的溫飽都不能保證,我們還要不要這種道德?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陳稚此時的氣場完全爆發出來了,聽的對方辯友一愣
此時,反方一辯謝衍,站了起來,看向觀眾,淡淡的說著:“剛才對方辯友把溫飽放到了壓倒一切的位置,還問了我們很多問題,我要告訴對方辯友的是”
繼而將目光看向了陳稚,“比溫飽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走向溫飽的過程中,尤其應該談道德,古語說:‘人無好物是非之行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夠談道德,這正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無論是饑寒交迫還是豐衣足食,無論金玉滿堂還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夠,并且應該談道德,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不還是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
正方二辯唐予柔站起來說道:“對方辯友剛才說溫飽比道德更重要,還說人生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但是我們知道不吃飯我們怎么活?不活著我們又如何談道德?”
反方二辯閆淮繼續道:“吃飯是為了人活著,但是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嗎?我再次提醒對方辯友,你們今天所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達爾文在其環球旅行中就發現,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要餓死了也不會獨吞一條發現的小魚,而是要與族人分享,他們有溫飽嗎?沒有!但是他們談道德嗎?當然!”
閆淮扶了扶眼鏡框,繼續道:“正如我們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膚一樣,人類也不能超出乃至擺脫道德,如果像對方所堅持的那樣,在溫飽之前都不能談道德,都不去談道德,那么人類怕是早就消失匿跡于荒蠻之亂中了,也不會在這里辯論什么道德問題?”
正方三辯鹿笙道:“關于我們今天的辯題,我放的定義和對方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們先來比較一下,首先對溫飽,我方提的溫飽是相對溫飽的概念,其次談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實踐的規范,對方只舉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為大家做不到!因此大家贊揚他,這是一種超道德的行為,道德而非超道德,對方定義錯誤”
看向觀眾笑著道:“如果那是道德的話,大家就不要在這里聽辯論了,直接到索馬里亞去吧”
反方三辯許冀宸:“今天,為什么我方觀點會和對方觀點出現意義上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因為對方辯友將溫飽這個概念混同于了生存,如果照此想,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溫飽的人了,因為他們都不生存了,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不溫飽的人啊!”
正方四辯安瑾萱說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對方一直回避這個問題超道德行為到底是不是道德?請對方辯友直接回答!”
反方一辯謝衍說道:“超道德當然不是道德,但是按照對方這個邏輯,那么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詩大概就得改成:‘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溫飽顧,二者皆可拋咯?”
臺下一陣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