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四年是在武漢度過的,那是一座充滿生活氣息的濱江城市。
每到夏日的夜晚,學校附近通常會自發形成長長的夜市攤,大約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上了逛夜市。大型的夜市,簡直就是現在每個城市都在奮力發展的大型商業中心的雛形,但更有人氣,更接地氣。
說不清自己為什么會那么喜歡逛夜市,其實除了嘗嘗小吃,我很少在地攤買東西,但是真的很喜歡那種人聲鼎沸、燈火迷離的氛圍。特別是夏天的夜晚,晚風習習,穿著人字拖、T恤裙,拿一杯冒著涼氣的冷飲,和交好的朋友漫無目的地閑逛,聊著生活里的小事,視野被五顏六色的小商品占據,那種感覺就像墜落在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里。
我在XSBN時印象最深的不是集體狂歡的潑水節,不是精致風情的傣家竹樓,不是驕傲美麗的孔雀,而是依著瀾滄江而設的長長夜市。
白天時只是平靜的河堤,到了黃昏時分,小販們從城市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里,擺起自己的小攤位。照明的燈火像給瀾滄江戴上了一條閃閃的珠鏈。
賣什么的都有——油炸土豆塊,鮮榨果汁,燒烤肉串,東南亞小零食,椰子殼做的小飾品,廉價的裙衫,可以刻字的手機鏈,做工粗糙的小玩偶,畫著卡通圖案的鵝卵石,色彩多樣的塑膠拖鞋……從頭走到尾,沒有半個小時走不完。
大學畢業離開武漢后,我回到南方的小城,這里有夜市,卻再也沒有大學門口和瀾滄江旁的夜市給我的愜意感。不過是燈光昏暗的一條小街,小商販們販賣一些從批發市場買進的廉價用品,沒有美食,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攤位,沒有夾雜其間的有想法的年輕人。
我恍然明白自己喜歡夜市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是一種沒有門檻的販賣夢想的方式。
想要創業卻沒有啟動資金的年輕人,喜歡行走而沒辦法找固定工作的旅行者,愛設計、愛手工制作卻沒法將之量產的手工愛好者,家境貧寒而不得不勤工儉學的學生……這些夾雜其中的有故事、有夢想、有熱情的普通人,才是夜市迷人的原因。
而我所生活的這座南方小城的夜市之所以缺乏生氣,正是因為它被真正的小販們占據,他們有著相似的疲憊而麻木的臉,叫賣著同質而廉價的量產商品。
我搬家之后常常去某所大學附近閑逛,親眼見證了那所大學門口的夜市從零星幾戶到逐漸壯大的過程。每近黃昏,下午最后一堂課放學,三兩成群的大學生從校門口涌出,熙熙攘攘地擠滿了各家小餐館和奶茶店。
喂飽了肚子,又離夜自習還有些時間,自然是和朋友們逛逛小攤,討價還價。
我覺得28歲的時候只買得起地攤貨說明你之前的人生不夠努力,但看著18歲的姑娘穿著開滿花朵的便宜連衣裙,只覺得她們青春正好。
年輕就是美,而“希望”和“夢想”能將這種年輕更好地延續和保鮮。正因為夜市的粗俗和生活化之中還孕育著普通人的希望和夢想,所以它變得可愛、親切起來。
『作者有話說:固執溫厚的金牛座老少女,用文字表達內心,編織夢境。愛美食,愛游玩,愛美好的人和事。現實里有冷酷也有柔情,希望能用文字治愈所有傷害。韶關易逝,時過境遷,唯此信仰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