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德守根固本,德育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占有:越來越發現,孩子的“占有欲”太強了
家長問:最近發現兒子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愿意將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而且除此之外,還在下意識的想要霸占別人手里的東西。有一次看他和小朋友玩兒,自己的玩具不分享給別人,別人的玩具還要死死的抓在手里,沒兩下子就把對方搞怒了,于是兩個孩子開始對打,扯了半天才扯開。這時候對方的小朋友說:“把玩具還給我。”他還振振有詞的說:“我比你玩兒的好,當然是我的,這一切都是我的,怎么了?”聽了這話,我都被嚇了一跳,這到底是什么邏輯??!
老師答:內心的占有欲顯示出來的是一個人自性中的不飽足,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才去占有,因為總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所以才會如此百般的想要占據。但是這樣的行為最終導致的結果,不是得到的越來越多,而是擁有的越來越少。想要克制這個壞毛病,就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富足,并讓他在分享的過程中,得到好處,當一個人真正做到內心強大的時候,他自性中的欲望就會轉化成包容與付出,他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與人分享,因為這樣才能讓他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充實和成就感。
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span>
子張曰:“何謂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薄墩撜Z》
譯文:
子張向孔子問道:‘怎樣就可以從政了呢?”
孔子說:“能尊崇五種美德,摒除四種惡政,就可以從政了?!?/span>
子張問:“那五種美德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答:“君子給人恩惠自己卻無所耗費,讓百姓為他勞動而無有怨恨,有欲望卻不貪婪,安泰矜持卻不驕傲,威嚴卻不兇猛?!?/span>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視頻短片:
有一天,家里來了一個小客人,爸爸媽媽把他迎到兒子身邊說:“來給你介紹個小朋友,今天你有玩伴了。”可是兒子卻一臉冷漠不理不睬,轉過身就關上了門。過了一會兒父母去看兒子,發現他把自己所有喜歡的玩具都藏了起來,坐在床上一臉的不高興。這時候不知情的小客人走過來,友好的說:“哇,你的屋子真漂亮。”轉過身就想坐在他身邊,卻沒想到引得對方大聲的叫嚷說:“別坐,這是我的床,你不許亂動這里的東西,因為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聽了以后,小客人先是一驚,然后知趣地轉身離開了。
看著這樣的場景,想到現在的孩子,或許這樣富有私欲領地感的小家伙兒,就生活在你的臂彎之下,平時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到了維護“個人利益”的時候,那種表情儼然就像一個威嚴的律師,滿臉的不可侵犯,看了著實讓人搖頭。自己的東西不許別人碰,自己的餐具不許別人用,自己的衣服不許別人穿,自己的一切都不容許另外的人擁有,以至于走到哪里都成為了一個不合群的典范,只能抱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獨自玩耍,面對別人的接近,所遵循的原則往往都是,你給我可以,但想要我給你,那連門都沒有。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孩子的內心,因為內心始終害怕失去,才會在占有欲上擁有如此強大的行動力,而真正問題的核心在于,他們的世界里,始終存在著一種缺失的恐懼,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內在的具足,所以才會緊緊地抓著擁有不放,不愿意將他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倘若這個時候,不加以處理,便會漸漸衍生成為對外界一切的不信任,他們會用一種極端的視角去看待親近自己的人,總是覺得,一切的接近都抱有著一定的目的性,而最令他們難以容忍的目的,就是要從他這里獲取,這種極不情愿的分享會讓他們深陷恐懼和不安,總覺得自己擁有的本就不多,再被別人瓜分,很可能會一無所有。盡管這個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會寬慰他們說:“好東西就是要大家分享的,分享的越多,得到的越多?!钡鳛橐粋€孩子,很難在缺失的當下認同其中的真諦,他們的著眼點,就當下的而言,他們體驗到的,就是最直觀的痛苦,倘若我們不能有效地逆轉他們的感受,他們內在的占有欲就會越來越強烈,而這對于他們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想到這兒,突然想到了我們國家的古典教育,很多質樸的文字,都在弘揚著一種無私的付出精神,比如說老子就曾經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碧斓刂阅荛L久,在于它內在的具足和無私,因為從來不覺得自己缺少什么,所以才能在默默付出中長養萬物。而作為一個圣賢的內心,往往是與天地相合的,因為內心中從來沒有所謂的占有和私欲,所以反而能夠輕松的達成愿望,過上最真實,最安穩,最充實,最令人敬重和羨慕的真實富足。而就這一點來說,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要真正實現定靜的付出,不計回報的給予,不要說是一個孩子,即便是向我們這些具備大人身份的父母,也是需要進行一番自我歷練的。
前段時間我兒子也出了一個問題,因為過去我生長在農村,盡管現在搬到了城市,在老家還有很多要好的親戚,這天剛好表弟的孩子來家里玩兒,愛人就把兒子平時愛玩兒的玩具和一部分還有幾成新的衣服拿出來要送給他。這時候兒子顯然是不高興了,嘴巴撅著,一臉委屈和苦悶,好像馬上要失去一些重要的朋友。我看到他那個樣子,心里也猜出了幾分,于是隨手拿了個玩具對他說:“兒子,這個玩具現在有新的使命了。”
“什么使命?它馬上要換主人了,從此以后,這一切都不再跟我有關系,我一下子失去了那么多,你們誰也沒有顧及到我的心情?!闭f著兒子就開始抹起眼淚來?!罢l說是這個使命了?”我搖搖頭說道:“傻兒子,這些生力軍要帶你去找朋友,找玩具了?!薄霸趺磿??”兒子低著頭依舊哭泣著。“你看,你把玩具送給了這個弟弟,就與這個弟弟成為了好朋友,今后,你去到他家,便可以和他分享更多的玩具,你得到了一個好朋友,又變相地擁有了更多的玩具,這不是一件好事嗎?”聽了這話,孩子還是不情愿地摸著心愛的玩具不愿意放手。這時候我叫來了表弟的兒子說:“現在你們兩個人是好朋友了,我就想問,如果有一天哥哥到你家,你會不會奉獻上自己所有的玩具跟他玩兒?”表弟的兒子點頭,隨后我對那孩子說:“告訴哥哥,你家有什么玩具?你們那里有什么好玩兒的東西?”
于是表弟的兒子開始滔滔不絕地分享他在鄉下的玩具和有意思的趣聞,這時候我忽然發現兒子的情緒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他開始不由自主的去聆聽,看著對方惟妙惟肖的表達,他時不時地流露出一絲笑意。這時候我便拍拍他的肩膀說:“兒子這是一個多好的機會啊,有一個朋友在家,正準備和你一起玩兒,你自身的擁有更強大了,現在就好好的享受,大家一起拿著玩具去玩兒吧?!庇谑牵瑑蓚€孩子一瞬間熟識起來,沒一會兒的功夫,就玩兒得很嗨了。
事后,我帶著孩子來到河邊,將他的小手,放到水里,對他說:“兒子,你覺得用你的小手撈水,能撈到多少?”“很少的一部分啊?!眱鹤诱f道。“但是倘若這個時候,你將這些小水滴融入河流,所有的水在一起是不是很龐大?”“是啊”兒子看著我說?!拔覀兠總€人起初都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水滴。想要強大,就首先要學會奉獻自己,當我們帶著奉獻意識去對待別人的時候,就會源源不斷的交到朋友,具足友誼,而當你的朋友越來越多,你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最終所有的小水滴匯聚成為一股力量,江海也就變成了我們自己,到那個時候,你的生命就會因此而發生巨變,你擁有的不再是現在手中的一點點,而是擁有了整個世界,兒子,整個地球都是藍色的,它是由水充斥具足的,爸爸最想看到的,是你能夠真正意義上成為擁有天下的王者,而這個偉大計劃的初始,就是從學會分享開始的?!?/p>
很多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占有欲,卻不知道如何引導他們,盲目的批評是達不到效果的,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他們意識到與人分享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當一個人意識到某個行為,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和成就感的時候,便會展現出無需鞭策的積極動力,他會很自然的對它心生向往,并在這種向往中,一步步走向強大,最終形成自己的力量,贏得更為富足的人生,擁有更加完美的自己。
趙中華老師語錄:
1.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倘若它會分享,其本質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占有的核心,是不夠富足的表現,與其抓住本有不放,不如找個機會,讓擁有流動起來。
3.成為別人信念中的依靠,往往比滿足個人欲求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