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文絜譯注
- (清)許梿編選 曹明綱譯注
- 4053字
- 2021-07-13 19:05:27
月賦
【題解】
此賦系謝莊模仿謝惠連《雪賦》而作,但后出轉精,以“寫神”的“意趣灑然”較《雪賦》“寫貌”的“描寫著跡”略勝一籌,受到后人的廣泛稱頌。
用賦來描寫某種自然現象,最初始于宋玉的《風賦》,那是一篇具有諷刺意義的作品;謝莊的《月賦》很好地繼承了不局限于景物描寫而別有寄托的傳統,寫成了一篇別具特色的優美的抒情之作。前人說它“只寫月夜之情,非為賦月也”(《文選》孫批),即準確地指出了它的成功所在。賦借“陳王初喪應、劉”發端,以“白露曖空,素月流天”、“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的美景作為襯托,抒寫了“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一往情深,興味悠然。末“以二歌總結全局,與怨遙傷遠相應,深情婉致,有味外味”(許梿評語)。至于靈活地運用了不少關于月的典故,以及對偶整飭、用詞精確,也都體現了駢賦典雅華麗的顯著特色。
作者謝莊(421—466),字希逸,官至中書令,加金紫光祿大夫,人稱“謝光祿”。能詩擅賦,《月賦》之外,又有《赤鸚鵡賦》和《舞馬賦》,頗盡體物之妙,為當世所稱。
陳王初喪應、劉〔1〕,端憂多暇〔2〕。綠苔生閣,芳塵凝榭〔3〕。悄焉疚懷〔4〕,不怡中夜〔5〕。乃清蘭路〔6〕,肅桂苑〔7〕,騰吹寒山〔8〕,弭蓋秋阪〔9〕。臨浚壑而怨遙〔10〕,登崇岫而傷遠〔11〕。于時斜漢左界〔12〕,北陸南躔〔13〕。白露曖空〔14〕,素月流天。沉吟齊章〔15〕,殷勤陳篇〔16〕。抽毫進牘〔17〕,以命仲宣〔18〕。
【注釋】
〔1〕陳王:曹植,曹叡即位時封陳王。應、劉:應玚、劉楨。曹丕《與吳質書》:“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
〔2〕端憂:閑居憂悶。
〔3〕榭:建在平臺上的房屋,多臨水。
〔4〕悄焉:憂戚的樣子。疚:病,傷感。
〔5〕不:一作“弗”。中夜:半夜。
〔6〕蘭路:長有蘭草的道路。
〔7〕肅:清除,打掃。桂苑:長有桂樹的園子。
〔8〕騰:飛揚。吹:吹奏。
〔9〕弭:停留。蓋:車蓋。
〔10〕浚壑:深谷。
〔11〕崇岫:高山。
〔12〕漢:銀河。左界:位于東面。
〔13〕北陸:星名。南躔(chán纏):向南移動。躔,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此用作動詞。
〔14〕曖:充滿。
〔15〕齊章:指《詩經·齊風·東方之月》,中有“東方之月兮”句。
〔16〕陳篇:指《詩經·陳風·月出》,中有“月出晈兮”句。
〔17〕抽毫:猶“援筆”。進牘:遞上紙。
〔18〕仲宣: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
【今譯】
陳王曹植剛失去了應玚和劉楨,整日憂悶無所事事。樓閣內長出了綠苔,水榭上蒙集著塵埃。他一人心懷憂傷,半夜里悶悶不樂。于是就清理了長滿蘭草的道路,打掃了桂樹飄香的園子,在清冷的山間吹起了管笛,在秋天的坡上停下了車馬。來到深谷就哀怨生死遙隔,登上高山便感嘆故人遠逝。這時候天河橫斜在東方,北陸星也已移向南天。空中布滿了涼濕的白露,天上流動著皎潔的月光。他不禁沉吟起《齊風》中的華章,沉浸于《陳風》中的名篇。于是就拿來紙筆,下令王粲作賦吟詠。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1〕,長自丘樊〔2〕,昧道懵學〔3〕,孤奉明恩〔4〕。臣聞沉潛既義〔5〕,高明既經〔6〕,日以陽德〔7〕,月以陰靈〔8〕。擅扶光于東沼〔9〕,嗣若英于西冥〔10〕;引元兔于帝臺〔11〕,集素娥于后庭〔12〕。朒朓警闕〔13〕,朏魄示沖〔14〕。順辰通燭〔15〕,從星澤風〔16〕。增華臺室〔17〕,揚采軒宮〔18〕。委照而吳業昌〔19〕,淪精而漢道融〔20〕。
【注釋】
〔1〕東鄙:東方邊遠之地。王粲山陽(今山東鄒縣)人,故云。幽介:指出身寒微。
〔2〕丘樊:指山林田園。樊,籬笆,此指村落。
〔3〕昧道:不明事理。懵(méng萌)學:不通學問。
〔4〕孤奉:謙詞,猶言白白承受。孤,同“辜”。明恩:明主之恩。
〔5〕沉潛:指地。義:合宜。
〔6〕高明:指天。經:綱常。兩句語出《尚書·洪范》:“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7〕日以陽德:謂日具有陽的德行。
〔8〕月以陰靈:指月具有陰的精華。
〔9〕擅:同“禪”,傳位。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東沼:即湯谷,日出之處。
〔10〕嗣:接替。若英:若木之英。傳說中日落處的大樹之華。西冥:即昧谷,日落之處。
〔11〕元兔:即玄兔,指月亮。
〔12〕素娥,即嫦娥,借指月亮。后庭:王后的庭院。
〔13〕朒(rù入):月初形缺之月。朓(tiǎo窕):月末形缺之月。闕:同“缺”。
〔14〕朏(fěi匪):初月的微光。魄:通“霸”,月始生或將滅時的弱光。沖:謙和不盈。
〔15〕順辰:順應十二月的時辰。通燭:猶“普照”。
〔16〕從星澤風:語出《尚書·洪范》:“月之從星,則以風以雨。”孔安國《尚書傳》:“月經于箕則多風,離于畢則多雨。”澤,濕潤。
〔17〕臺室:三臺之室。三臺,星名,主人間三公之位。
〔18〕軒宮:軒轅之宮。《淮南子》高誘注:“軒轅,星名。”
〔19〕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吳業昌:《吳錄》載長沙桓王孫策,因母吳氏有孕,夢月入懷,生而使吳國昌盛。
〔20〕淪:向下投射。精:指月光。漢道融:《漢書》記元后母李氏,夢月入懷而生后,遂為天下母,佐治清明。
【今譯】
王粲領命跪下稱道:“臣本東方邊地的一介寒士,生長在山野小村,不明事理不通學問,白白承受了明主的深恩。臣聽說地雖柔而有剛強之義,天雖剛而有懷柔之經,日具備了陽剛的德行,月具備了陰柔的精華。她在東方的湯谷讓位給了初升的太陽,在西面的昧谷接替了若木的光華;把玉兔引向帝王的臺榭,使嫦娥來到后妃的庭院。初出和將落時以形警缺,始生和欲落時以光示謙。順著時辰普天照耀,隨著星宿調播風雨。使三臺之室平添華光,讓軒轅之宮飛揚奇彩。清光下照而吳國帝業昌盛,神采煥發而漢代治道清明。
“若夫氣霽地表〔1〕,云斂天末,洞庭始波〔2〕,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3〕,雁流哀于江瀨〔4〕。升清質之悠悠〔5〕,降澄輝之藹藹〔6〕。列宿掩縟〔7〕,長河韜映〔8〕。柔祇雪凝〔9〕,圓靈水鏡〔10〕。連觀霜縞〔11〕,周除冰凈〔12〕。君王乃厭晨歡〔13〕,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14〕;去燭房,即月殿〔15〕;芳酒登〔16〕,鳴琴薦。〔17〕
【注釋】
〔1〕霽:原指雨過天晴,此指消散。
〔2〕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本句與下句語出《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
〔3〕山椒:山巔。
〔4〕流哀:指發出哀傷的鳴叫。瀨:淺水灘。
〔5〕清質:指明月。
〔6〕藹藹:柔和遍布的樣子。
〔7〕列宿(xiù袖):群星。縟:繁密。
〔8〕長河:指天河。韜:掩藏。映:光亮。
〔9〕祇(qí其):地神,此指大地。
〔10〕圓靈:天宇。
〔11〕連觀:鱗次櫛比的宮庭樓觀。縞:白色細絹。
〔12〕周除:所有的臺階。
〔13〕厭:通“饜”,滿足。
〔14〕弛:解下。清縣:懸掛著的鐘磬類樂器。縣,通“懸”。
〔15〕即:至,來到。
〔16〕登:陳列。
〔17〕薦:進獻。
【今譯】
“至于地面蒸騰了水氣,天邊收斂了云霧,洞庭湖開始泛起波浪,樹葉在風中開始飄落。山巔散布著菊叢的芳香,江邊傳送著大雁的哀鳴。清明的形質升起在悠悠的天地之間,澄凈的光輝柔和遍布。群星掩去了繁密的光亮,天河藏起了清澈的光影。大地柔和得像白雪凝積,天宇空明得像水可照物。相連的宮觀披上了霜一般的素縞,四處的臺階如冰一般的潔凈。滿足了白天歡娛的君王,于是喜歡上了夜宴。他收起了輕歌曼舞,解下了懸著的樂器;離開燈燭輝煌的內屋,來到明月映照的便殿;擺上了美味的酒肴,獻進了悠揚的鳴琴。
“若乃涼夜自凄,風篁成韻〔1〕,親懿莫從〔2〕,羈孤遞進〔3〕。聆皋禽之夕聞〔4〕,聽朔管之秋引〔5〕。于是絲桐練響〔6〕,音容選和〔7〕,徘徊《房露》〔8〕,惆悵《陽阿》〔9〕。聲林虛籟〔10〕,淪池滅波〔11〕。情紆軫其何托〔12〕,愬皓月而長歌〔13〕。歌曰:
美人邁兮音塵闕〔14〕,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馀景就畢〔15〕。滿堂變容,回遑如失〔16〕。又稱歌曰:
月既沒兮露欲晞〔17〕,歲方晏兮無與歸〔18〕。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注釋】
〔1〕風篁:風吹竹林。篁,竹叢生。
〔2〕親懿:即懿親,至親。
〔3〕羈孤:流落在外的孤客。
〔4〕皋禽:指鶴,語本《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皋,水邊高地。
〔5〕朔管:即羌笛,因羌在北方,故稱。引:曲調。
〔6〕絲桐:指琴。絲,一作“弦”。練響:調好音響。
〔7〕音容:指格調。選和:選用與景相諧者。
〔8〕《房露》:古曲名,又作《防露》,見晉陸機《文賦》。
〔9〕《陽阿》:古曲名,又作《揚荷》,見《楚辭·招魂》。
〔10〕聲林:風中發聲的樹林。虛籟:猶絕響。籟,天然聲響。
〔11〕淪池:泛著微波的水池。
〔12〕紆軫:郁曲痛楚。
〔13〕愬:向著。
〔14〕邁:遙遠。音塵:音訊。闕:通“缺”。
〔15〕就:即將。
〔16〕回遑:徘徊彷徨。
〔17〕晞:干。
〔18〕晏:晚。
【今譯】
“遇上涼爽的秋夜本來凄清,風吹竹林自然成韻,至親密友不再隨從,羈旅的孤客則相繼前來。既聞江邊的野鶴夜來聲聲鳴叫,又聽羌笛傳出傷秋的陣陣哀音。于是調好了桐木琴的絲弦,選擇與景相配的曲調,在悲傷的《房露》樂中徘徊,在和者甚寡的《陽阿》樂中惆悵。一時風中的林木不再出聲,泛波的池水不再起波。心中郁抑悲痛的情感如何寄托,面對皓月慨然長歌。歌詞唱道:
遠去的美人呵音訊短缺,相隔千里呵共對明月。臨風嘆息呵怎能止歇,山高路長呵不可逾越。
歌聲還沒有停止,月夜的清景即將失去。滿堂的賓客無不為之變容,徘徊彷徨如有所失。接著歌又唱道:
明月既落呵晨露將被晾干,歲時將暮呵無人與我同歸。
美好的時光還可以期盼,拂曉的輕霜已把人衣沾濕。”
陳王曰“善”,乃命執事〔1〕,獻壽羞璧〔2〕。“敬佩玉音〔3〕,復之無斁〔4〕。”
【注釋】
〔1〕執事:辦事者,此指左右侍從。
〔2〕獻壽:猶奉觴、進酒。羞:一作“薦”,進獻。
〔3〕玉音:對別人言詞的敬稱。
〔4〕復之無斁(yì億):反復吟誦而不覺厭倦。此句活用《詩經·周南·葛覃》“服之無斁”。斁,厭倦。以上二句續完陳王前語。
【今譯】
陳王稱贊說“好”,于是令左右侍從,獻上酒和玉璧。“真敬佩先生的妙語玉音,使我反復吟誦也不覺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