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蕪城賦

[宋]鮑 照

【題解】

廣陵(故城在今江蘇揚州)自漢代以來,即以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東南的一個大都會。然而經過幾代努力形成的繁華,卻因劉宋元嘉二十七年(450)至大明三年(459)十年間兩遭兵燹而變得破損不堪。其中又以后者最為慘烈,當時沈慶之討平據廣陵反叛的竟陵王劉,曾對城內軍民大肆殺戮。當作者于大明三四年間客居江北登城而望時,這里已經面目全非,往日的殷盛早如過眼煙云,蹤影難覓;入眼的只是滿目荒蕪,一片凄涼,于是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蕪城賦》。

賦以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荒涼作了鮮明的對比,既抒寫了慨嘆世道人間興衰劇變的幽怨情懷,又深寓高墻深塹無助于叛逆為亂的諷諫之意;加之其“驅邁蒼涼之氣,驚心動魄之辭”,更臻“賦家之絕境”(《古文辭類纂》姚鼐評語)。而許梿所謂“極言其蕪,于濃腴中仍見奇峭,絕不易得”,以及“收局感慨淋漓,每讀一過,令人輒喚奈何”,也充分肯定了此賦特有的藝術感染力。

鮑照(約414—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連云港東)人。出身寒微,在門閥制度的壓抑下終生不得志。文辭贍逸,尤以古樂府杰出于時。歷仕秣陵令、中書舍人等職,后為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故世又稱鮑參軍。

彌迆平原〔1〕,南馳蒼梧漲海〔2〕,北走紫塞雁門〔3〕。柂以漕渠〔4〕,軸以昆岡〔5〕。重江復關之隩〔6〕,四會五達之莊〔7〕。當昔全盛之時,車掛,人駕肩〔8〕;廛闬撲地〔9〕,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10〕;才力雄富,士馬精妍〔11〕。故能侈秦法〔12〕,佚周令〔13〕,劃崇墉〔14〕,刳浚洫〔15〕,圖修世以休命〔16〕。是以版筑雉堞之殷〔17〕,井幹烽櫓之勤〔18〕,格高五岳〔19〕,袤廣三墳〔20〕。崪若斷岸〔21〕,矗似長云。制磁石以御沖〔22〕,糊赪壤以飛文〔23〕。觀基扃之固護〔24〕,將萬祀而一君〔25〕。出入三代,五百馀載〔26〕,竟瓜剖而豆分!

【注釋】

〔1〕彌迆(mí yǐ迷已):地勢平坦遼闊的樣子。

〔2〕蒼梧:漢置郡名,治所廣信(今廣西梧州)。漲海:南海,此指南方極遠之地。

〔3〕紫塞:指長城,因秦、漢時筑長城土皆紫色,故名(見崔豹《古今注·都邑》)。雁門:秦置郡名,治所善無(今山西右玉南)。

〔4〕柂(duò墮):引導,溝通。漕渠:即邗溝,今江都至淮安的運河,春秋時吳國所開。

〔5〕軸:車軸。昆岡:又名阜岡,在廣陵西北。

〔6〕隩:隱蔽縱深之處。

〔7〕莊:大道。《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8〕“車掛”二句:語本《史記·蘇秦列傳》“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wèi衛),銅制部件,套在車軸兩端。

〔9〕廛(chán纏):居民區。闬(hàn汗):里巷。撲地:猶遍地。

〔10〕“孳貨”二句:《史記·吳王濞列傳》:“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孳,滋生,繁衍。鏟利,謂開采得利。

〔11〕精妍:精良。

〔12〕侈:擴張。

〔13〕佚:超過。

〔14〕劃:規劃,建筑。崇墉:高墻。

〔15〕刳(kū枯):剖挖。浚洫(xù畜):深溝。

〔16〕修世:永世。休命:好運。

〔17〕版筑:古代筑墻用兩板相夾,中間填土夯實。民間造房都用版筑,此比喻到處都在修筑城墻。雉堞:即城垛,墻上短墻,狀如齒輪。

〔18〕井幹:即“井榦”,井的圍欄。井欄為尋常農家所皆有,此形容修造烽櫓數量之多。烽櫓:以烽火報警的瞭望樓。

〔19〕格:規格。五岳:五座名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合稱。

〔20〕袤(mào冒):指寬度。三墳:三處河邊高地,確指未詳。

〔21〕崪(zú族):高峻險要。

〔22〕“制磁石”句:《三輔黃圖》:“阿房前殿以木蘭為梁,磁石為門,懷刃入者輒止之。”

〔23〕赪(chēng撐)壤:紅土。飛文:指繪飾花紋圖案。

〔24〕基扃(jiōng坰):泛指城闕。固護:牢固可靠。

〔25〕祀:年,商代稱年為祀。一君:一姓之君。

〔26〕“出入”二句:謂廣陵自劉濞建城至作賦時已歷漢、三國、晉三代,五百多年(實自劉濞受封至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已六百五十馀年,此概言或為避時忌,故略之)。

【今譯】

廣陵平原坦蕩遼闊,南接蒼梧和南海,北連長城與雁門。水上有漕河便于行舟,陸地有昆岡可供通車。既有江河關隘重重圍護的幽深,又有條條大道四通八達的便捷。在過去全盛的時代,車水馬龍軸輪交錯,人來人往接踵摩肩。居民的住宅遍地都是,歌聲和管弦響徹云天。生財致富有廣大的鹽田,聚物牟利靠開采銅山。人才物力豐富雄厚,兵馬眾多裝備精良。所以建制能超越秦代的法規,勝過周朝的政令,筑起高高的城墻,挖了深深的溝壑,希望好運永世相伴。因此修筑城墻不嫌其多,建造望樓唯恐不勤。規格高如五岳名山,寬度廣似三河土坡。壁直高峻就像斷壁懸崖,矗立而上好比長云倚天。以磁石做門守御要沖,用紅泥涂墻裝飾華美。看那城闕的堅固可靠,可望以一姓之君傳至萬世。誰知只經歷了三個朝代,五百多年,竟然被毀得像瓜剖豆分一般!

澤葵依井〔1〕,荒葛罥涂〔2〕。壇羅虺蜮〔3〕,階斗麏鼯〔4〕。木魅山鬼〔5〕,野鼠城狐,風嗥雨嘯〔6〕,昏見晨趨〔7〕。饑鷹厲吻〔8〕,寒鴟嚇雛〔9〕。伏藏虎〔10〕,乳血飧膚〔11〕。崩榛塞路〔12〕,崢嶸古馗〔13〕。白楊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氣〔14〕,蔌蔌風威〔15〕。孤蓬自振〔16〕,驚沙坐飛〔17〕。灌莽杳而無際〔18〕,叢薄紛其相依〔19〕。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20〕。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

【注釋】

〔1〕澤葵:莓苔。

〔2〕葛:蔓生藤本植物。罥(juàn倦):懸掛,纏繞。涂:道路。

〔3〕壇:祭壇,一說堂,中庭。虺(huī灰):毒蛇。蜮:一種生于水中、會含沙射影的短狐。

〔4〕麏(jūn君):獐。鼯(wú無):鼯鼠,能飛,晝伏夜出。

〔5〕魅:鬼怪,古人以為由木石而變。

〔6〕嗥(háo豪):吼叫。

〔7〕見:同“現”。

〔8〕厲吻:磨利嘴尖。

〔9〕鴟(chī癡):鷂鷹。嚇(hè赫):恐嚇。此句語本《莊子·秋水》:“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10〕(bào暴):古文暴字,或作,白虎。

〔11〕乳:作動詞,猶吮吸。飧:晚食。膚:指肌肉。

〔12〕榛:叢生之木。

〔13〕崢嶸:陰森可怕的樣子。馗(kuí逵):道路。

〔14〕棱棱:形容寒氣強勁。

〔15〕蔌蔌:象聲詞,謂風聲勁疾。

〔16〕蓬:蓬草。振:飛起。

〔17〕坐飛:無故而飛。

〔18〕灌莽:灌木密集叢生。杳:深遠。

〔19〕叢薄:野草叢雜。

〔20〕峻隅:城上高聳的角樓。頹:倒塌。

【今譯】

青黝的苔蘚長滿井壁,荒蕪的藤蔓阻塞道路。庭堂內滿是毒蛇水蜮,石階前斗著山獐鼯鼠。山間林中的鬼怪,城內城外的鼠狐,在風雨中嚎叫狂吼,在晨昏時往來出沒。饑餓的禿鷹磨著銳利的嘴尖,受凍的鷂鷹恐嚇瘦弱的小鳥。猛獸惡虎潛伏躲藏,吮吸鮮血把肉撕咬。倒伏的大樹堵住了道路,舊街上一片陰森可怖。白楊早早飄零凋落,塞上秋草提前干枯。嚴霜透出凜冽的寒氣,疾風呼嘯肆虐逞威。孤獨的蓬草騰空而起,驚散的沙石無故而飛。灌木叢集蒼茫無際,野草雜聚紛亂披靡。墻邊的壕溝早被夷平,城上的角樓也已傾圮。放眼可及千里之外,只見黃塵漫天揚起。情思凝結潸然靜聽,內心已被傷感摧折。

若夫藻扃黼帳〔1〕,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2〕,弋林釣渚之館〔3〕,吳蔡齊秦之聲〔4〕,魚龍爵馬之玩〔5〕,皆薰歇燼滅〔6〕,光沉響絕。東都妙姬〔7〕,南國麗人〔8〕,蕙心紈質〔9〕,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10〕。豈憶同輿之愉樂〔11〕,離宮之苦辛哉〔12〕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13〕,為蕪城之歌。歌曰:“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14〕。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注釋】

〔1〕藻扃:指雕飾華美的門窗。黼(fǔ輔)帳:刺繡精致的幕帳。黼,黑白相間的花紋。

〔2〕璇淵:玉池。璇,似玉美石。碧:碧玉。

〔3〕弋林:射鳥的園林。

〔4〕吳:江浙地區。蔡:河南上蔡。齊:山東。秦:陜西。此泛指全國各地。

〔5〕魚龍爵馬:指各種雜技。均見漢張衡《西京賦》。爵,同“雀”。

〔6〕薰:香氣。燼:焚燒后剩下的馀物。

〔7〕“東都”句:晉陸機《擬東城一何高》:“京洛多妖麗,玉顏侔瓊蕤。”漢稱洛陽為東都。姬,指美女。

〔8〕“南國”句:語本魏曹植《雜詩》“南國多佳人,容華若桃李”。

〔9〕蕙心:猶芳心。紈:絲織細絹,喻純潔。

〔10〕委:棄置。

〔11〕同輿:指與皇帝同車的寵幸。

〔12〕離宮:指被疏棄后離居別宮。

〔13〕命操:彈奏琴曲。

〔14〕井徑:水井道路,代指民居。丘隴:墳地。

【今譯】

至于那些雕花門窗刺繡帳被,輕歌曼舞的堂閣建筑;璇石水池碧玉寶樹,射獵垂釣的園林宮館,那些來自吳蔡齊秦各地的美妙音樂,魚龍雀馬等各種雜玩,一起都香氣消散馀燼熄滅,沒了光彩絕了聲響。來自東都的美貌女郎,長在南國的紅粉佳人,一個個芳心秀慧體質純潔,容顏如玉唇口紅潤,無不香魂幽幽被埋石下,艷骨根根委棄塵埃,難道還能想起當時與君王同車的歡愉,和別居冷宮的辛酸嗎!

試問天道究竟怎樣?總是含怨抱恨的多。取出琴來彈奏樂曲,譜寫了蕪城之歌。歌中唱道:“邊地風吹得急啊城上凄寒,井田道路毀滅啊墳丘殘破。歷時千秋啊萬代,同歸于盡啊何話可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黄骅市| 龙岩市| 育儿| 峨山| 赫章县| 鲁甸县| 抚州市| 泰和县| 夏河县| 兰考县| 曲周县| 富裕县| 虎林市| 弥渡县| 奉贤区| 台北县| 乌兰察布市| 双峰县| 宜宾县| 信阳市| 瑞丽市| 深泽县| 清水河县| 庆安县| 买车| 广平县| 砚山县| 德州市| 麦盖提县| 武宣县| 铜山县| 曲阜市| 旬邑县| 紫阳县| 湘乡市| 阿城市| 长治县| 澄迈县| 闻喜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