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文絜譯注
- (清)許梿編選 曹明綱譯注
- 906字
- 2021-07-13 19:05:30
舉賢詔
【題解】
“天人感應”是儒家學說的精髓。古代帝王凡遇有重大的自然災異,必要做出種種“罪己”的舉動,以消除“天怒人怨”。這篇“舉賢詔”據史書記載,便是孝文帝在太和二十年(496)七月,因天久旱不雨,在遍祈群神、不食三日之后,終于迎來“澍雨大洽”的第二天下達的。詔書首敘久旱之責在己,“故輟膳三晨”;次言雖獲靈鑒,卻仍不敢“愆怠”;末以舉賢為匡救之措,廣謝天下。句法歷落,誠款可鑒。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二十九年,曾以出眾的政治才干采取多種措施,緩和了漢民對鮮卑統治的反抗,鞏固了北魏政權。同時他又是北魏歷代皇帝中僅能文辭者,這篇詔書以文人之筆示帝王氣度,便是一例。
此詔見載于《魏書·高祖紀》。
炎陽爽節〔1〕,秋零卷澍〔2〕。在予之責,實深悚慄〔3〕。故輟膳三晨〔4〕,以命上訴。靈鑒誠款〔5〕,曲流云液〔6〕。雖休弗休〔7〕,寧敢愆怠〔8〕。將有賢人湛德〔9〕,高士凝棲。雖加詮采〔10〕,末能招致〔11〕。其精訪幽谷,舉茲賢彥〔12〕。直言極諫,匡予不及。
【注釋】
〔1〕炎陽:喻指君德盛明。語出《漢書·李尋傳》:“日初出,炎以陽,君登朝,佞不行,忠直進,不蔽障?!彼潱菏r。
〔2〕零:徐雨。卷(juǎn捐上聲):斷絕。澍(shù樹):應時而下的雨。
〔3〕悚慄:恐懼、不寒而顫的樣子。
〔4〕輟膳:停食。三晨:此指三日。據《魏書·高祖紀》載: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七月曾因久旱不雨從癸未至乙酉,停食三天。
〔5〕誠款:赤誠懇切。
〔6〕云液:指雨露甘霖。
〔7〕雖休弗休:語出《尚書·呂刑》,意謂赦宥。
〔8〕寧:豈。愆(qiān牽):過失。怠:輕慢。
〔9〕將:且。湛:沉埋。
〔10〕詮:挑選甄別。
〔11〕末:無。其:表祈使,猶“尚”、“當”。
〔12〕彥:士的美稱。
【今譯】
炎熱的太陽有悖于時節,秋季竟久旱無雨。其責在我的身上,實深感恐懼震顫。所以停止用膳三天,用皇家公文來上告于天。神靈見我虔誠懇切,終于委屈地播云降下甘霖。盡管天已見憐赦宥,我豈敢輕忽自己的過失。且有賢達之人德聞未能彰著,高明之士卓見久被閑置。雖然曾加以選拔采用,卻終不曾招徠羅致。當精心尋訪大山幽谷,舉薦這些賢明的人士。愿他們用直言來極力進諫,以匡正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