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文絜譯注
- (清)許梿編選 曹明綱譯注
- 7667字
- 2021-07-13 19:05:29
小園賦
【題解】
《小園賦》是庾信暮年羈留北方仍時刻不忘故國的一篇名作。它的前半部分僅從園景入手,極力突出一個“小”字,以示其“非有意于輪軒”、“本無情于鐘鼓”,只是為了戒避風露,而以“蝸角蚊睫”托身。雖寫景狀物貌似自安,字里行間仍不時流露出身不由己、欲隱難得的酸楚。賦的后半部分轉而抒寫屈仕魏周的哀傷,濃重的鄉關之思加上對平生往事的追惜哀悼,使整篇作品沉浸在一種難以抑止的痛苦之中。身居小園而無法“寂寞人外”,這才是作者的本意所在。由于作品在傳統的隱逸題材中注入了作者特殊的經歷和感嘆,使它既有別于潘岳、陶淵明式的疏淡閑曠,也不同于《哀江南賦》式的追記史實、直抒胸臆,而是兼而出之,所以顯得特別。
許梿在集中極力推重庾信,認為“駢語至蘭成(庾信小字蘭成),所謂采不滯骨,雋而彌潔,馀子只蠅鳴蚓竅耳”。對于此賦,他也逐段評論多達十條,時見精彩。如總論:“此賦前半俱從小園落想,后半以鄉關之思為哀怨之詞。”段論:“此言侯景之亂。大盜指侯景;長離指梁武子孫;三危、九折本險地;而直轡以往,視若平途,致遭摧碎,指梁武納侯景之降,以有此亂;荊軻、蘇武指奉使西魏事。瑣陳縷述,悲感淋漓,窮途一慟。”語論:“極意修飾,而仍不粘滯,此境惟蘭成獨擅。”其評之切,可見一斑。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庾肩吾之子。與徐陵同為梁抄撰學士,所作宮體詩風格艷麗,時稱“徐庾體”。侯景作亂,建康失守,庾信投奔江陵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恰逢梁亡,被羈留長安。先后受西魏、北周優待,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義城縣侯。晚年詩文多寫鄉關之思,沉郁蒼涼,有“凌云健筆意縱橫”(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一)之譽。駢文更是輕倩流轉,新意疊出,集六朝之大成。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1〕;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2〕。況乎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坐〔3〕;嵇康鍛灶,既暖而堪眠〔4〕。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5〕;綠墀青瑣,西漢王根之宅〔6〕。余有數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7〕,聊以避風霜。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8〕;潘岳面城,且適閑居之樂〔9〕。況乃黃鶴戒露,非有意于輪軒〔10〕;爰居避風,本無情于鐘鼓〔11〕。陸機則兄弟同居〔12〕,韓康則舅甥不別〔13〕。蝸角蚊睫〔14〕,又足相容者也。
【注釋】
〔1〕“若夫”二句:《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又晉皇甫謐《高士傳》:“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榮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
〔2〕“一壺”二句:《后漢書·方術列傳下》:“市中有老翁賣藥,縣(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神仙傳》謂此老翁名壺公。
〔3〕“況乎”二句:據《高士傳》載,三國時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南)人管寧,“常坐一木榻,積五十五年未嘗箕踞,榻上當膝皆穿”。藜床,即指木榻。穿,古人屈膝而坐,膝與床相觸處因年久而磨穿。
〔4〕“嵇康”二句:魏晉譙郡铚(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嵇康,“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見《晉書》本傳)。鍛,打鐵。
〔5〕“豈必”二句:東漢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人樊重,善經商,“其所起廬舍,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見《后漢書·樊宏傳》)。闥,門。洞,通。第,宅院。
〔6〕“綠墀”二句:漢王莽叔父、曲陽侯王根住宅華美,可擬皇宮。《漢書·元后傳》:“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綠,一作“赤”。墀,臺階。瑣,門窗上環形花紋。
〔7〕擬:度。伏臘:酷暑嚴寒。伏指三伏,臘指臘月,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段。
〔8〕“雖復”二句:據《左傳·昭公三年》載,春秋時齊國大夫晏嬰家近鬧市,齊景公想為他換個住處,他以“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辭謝。此反用其意。
〔9〕“潘岳”二句:用晉人潘岳《閑居賦》“閑居于洛之涘”、“陪京溯伊,面郊后市”意。
〔10〕“況乃”二句:謂鶴霜露降時長鳴示警,卻不是對車乘有興趣。晉周處《風土記》:“鳴鶴戒露。”又《左傳·閔公二年》:“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11〕“爰居”二句:據《國語·魯語上》載,一日有海鳥爰居飛到魯東門外停了三天,大夫臧文仲派人祭祀,而展禽則指出那是它因避海風而來。鐘鼓,指祭祀時所用音樂。
〔12〕“陸機”句:《世說新語·賞譽》:“蔡司徒在洛,見陸機兄弟住參佐廨中。”陸機、陸云于太康末俱入洛,為張華所賞。
〔13〕“韓康”句:史載晉人韓伯(字康伯)為舅殷浩所喜,隨其至洛陽貶所,后韓伯回建康,殷浩送別,賦詩泣下(見《晉書·殷浩傳》)。不別,不忍相別。
〔14〕蝸角:《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曰蠻氏。”蚊睫:《晏子春秋·外篇》:“東海有蟲巢于蚊睫,飛乳去來,而蚊不為驚。”
【今譯】
在一根樹枝上,巢父得了筑巢而居的場所;在一把藥壺中,壺公有了容身安處的天地。況且管寧簡陋的木床,雖被磨穿卻仍然可坐;嵇康打鐵的爐灶,既能保暖就可以安眠。何必定要門戶通達房屋相連,一如南陽樊重的豪華府第;涂飾臺階雕鏤門窗,就像西漢王根的精美住宅。我有數畝田地幾間破屋,僻處于喧鬧的塵世之外,姑且用它來度夏過冬,姑且以它來遮避風霜。盡管晏嬰家近集市,卻不求有朝夕的便利;潘岳面城而住,正適合于閑居的安樂。何況黃鶴霜降時的長鳴示警,并非對乘坐駟馬高車有意;海鳥爰居的避風不去,本不是留戀祭祀的鐘鼓聲。像陸機那樣兄弟住在一起,如韓伯那樣舅甥不忍相別。蝸牛角蚊睫毛,又是足可相容的。
爾乃窟室徘徊〔1〕,聊同鑿壞〔2〕。桐間露落,柳下風來。琴號珠柱〔3〕,書名《玉杯》〔4〕。有棠梨而無館〔5〕,足酸棗而非臺〔6〕。猶得敧側八九丈〔7〕,縱橫數十步,榆柳兩三行,梨桃百馀樹。撥蒙密兮見窗〔8〕,行敧斜兮得路。蟬有翳兮不驚〔9〕,雉無羅兮何懼〔10〕。草樹混淆,枝格相交〔11〕。山為簣覆〔12〕,地有堂坳〔13〕。藏貍并窟〔14〕,乳鵲重巢。連珠細菌〔15〕,長柄寒匏〔16〕。可以療饑,可以棲遲〔17〕。兮狹室〔18〕,穿漏兮茅茨〔19〕。檐直倚而妨帽,戶平行而礙眉。坐帳無鶴〔20〕,支床有龜〔21〕。鳥多閑暇,花隨四時。心則歷陵枯木〔22〕,發則睢陽亂絲〔23〕。非夏日而可畏〔24〕,異秋天而堪悲〔25〕。
【注釋】
〔1〕窟室:地窖。《左傳·襄公六年》載鄭伯“為窟室而夜飲酒”。此指陋屋。
〔2〕鑿壞:《淮南子·齊俗訓》載魯君想見隱士顏闔,闔不愿見,“鑿培而遁之”。壞,通“培”,屋后墻。
〔3〕珠柱:因以珠為支弦琴柱而名琴。
〔4〕《玉杯》:漢董仲舒著《春秋繁露》的篇名。
〔5〕棠梨:一種果木,又漢甘泉宮有棠梨館(見《三輔黃圖》)。
〔6〕酸棗:果木名,又為縣名,在今河南延津北,舊有韓王望氣臺。
〔7〕敧側:傾斜不平。
〔8〕蒙密:指枝葉繁茂。
〔9〕翳(yī依):遮蔽。
〔10〕羅:捕鳥網。
〔11〕枝格:即枝條,長枝曰格。
〔12〕簣(kùi潰):土筐。《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13〕堂坳(āo凹):低洼。《莊子·逍遙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
〔14〕貍:野貓。
〔15〕細菌:菌類植物。
〔16〕匏:葫蘆。長柄葫蘆出東吳,見《世說新語·簡傲》。
〔17〕“可以”二句:語本《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韓詩》“樂”作“療”。棲遲,游息。
〔18〕(qī qū欺區):同“崎嶇”,此指室內地面凹凸不平。
〔19〕茅茨:草屋。
〔20〕“坐帳”句:用《神仙傳》載吳王為介象供帳,從學隱身術,后又為立廟,“常有白鶴來集座上”事。
〔21〕“支床”句:用《史記·龜策列傳》載“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事。
〔22〕歷陵:縣名,漢屬豫章郡,在今江西九江東。枯木:漢應劭《漢官儀》:“豫章郡樹生庭中,故以名郡矣。此樹嘗中枯。”
〔23〕睢陽:縣名,春秋宋故地,在今河南商丘南。亂絲:化用宋人墨子“見染絲而嘆”事(見《墨子·所染》)。
〔24〕“非夏日”句:活用《左傳·文公七年》“杜預注夏日可畏”典。
〔25〕“異秋天”句:活用戰國楚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語意。
【今譯】
于是在土屋內逗留居住,好比破了后墻逃逸。梧桐樹間清露下滴,楊柳枝下涼風徐來。琴的雅號叫珠柱,書的名稱是《玉杯》。雖有棠梨而不見有館,長滿酸棗卻并沒有臺。還能有傾斜不平的八九丈地,南北東西數十步,栽有榆木柳樹兩三行,梨花桃花百馀株。撥開茂密的枝葉現出窗戶,走在彎曲的林間才能有路。鳴蟬有了蔭蔽而不驚飛,野雞因無網兜而沒顧忌。草木叢生雜亂,短枝長條相錯。山由覆筐堆土而成,地有低洼積水泛波。野貓的洞穴個個相連,幼鵲的樹巢層層疊疊。菌類密集細如連珠,長柄葫蘆四處亂結。可以用來充饑解餓,可以用來停留游息。狹窄的室內地面凹凸,草蓋的小屋透風漏雨。房檐有直有斜碰落帽子,門戶又小又矮難直身軀。留坐帳中不見鶴來,支撐床架卻有老龜。群鳥飛鳴悠閑自得,眾花四季隨時而開。我的心則像歷陵的枯樟木,我的發又似睢陽的亂細絲。不是夏日卻同樣畏懼,沒到秋天已難忍傷悲。
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云氣蔭于叢蓍〔1〕,金精養于秋菊〔2〕。棗酸梨酢〔3〕,桃榹李薁〔4〕。落葉半床,狂花滿屋。名為野人之家〔5〕,是謂愚公之谷〔6〕。試偃息于茂林〔7〕,乃久羨于抽簪〔8〕。雖有門而長閉〔9〕,實無水而恒沉〔10〕。三春負鋤相識〔11〕,五月披裘見尋〔12〕。問葛洪之藥性〔13〕,訪京房之卜林〔14〕。草無忘憂之意〔15〕,花無長樂之心〔16〕。鳥何事而逐酒〔17〕,魚何情而聽琴〔18〕?
【注釋】
〔1〕“云氣”句:《史記·龜策列傳》:“聞蓍生滿百者……其上必有云氣覆之。”蓍(shī詩),蓍草,多年生草本,古多用其莖占卜。
〔2〕金精:古稱九月上寅日所采之甘菊,服之可養生。
〔3〕酢(cù促):“醋”的本字。
〔4〕榹(sī思):山桃。薁(yù欲):山李。
〔5〕野人:據《高士傳》載,東漢桓帝出游至沔水,百姓聚觀,只有一老父獨耕,人問之,老父曰:“我野人也,不達斯語。”
〔6〕愚公之谷:據《說苑·政理》載,齊桓公出獵入一谷,見一老公問是何谷,答曰:“為愚公之谷”,“以臣名之”。
〔7〕偃息:停留休息。
〔8〕抽簪:即散發,不做官。簪為古人束發系冠所用針形首飾。
〔9〕“雖有門”句:用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門雖設而常關”意。
〔10〕“實無水”句:用《莊子·則陽》郭象注“人中隱者,譬無水而沉,曰陸沉”意。恒,常。
〔11〕三春:指春季孟、仲、季三月,或春季第三個月。
〔12〕五月披裘:據《高士傳》載,吳人有個五月還穿著裘皮衣的砍柴人,對延陵季子讓他拾取路上的遺金大為不滿。此代指隱居高士。
〔13〕葛洪:字稚川,晉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有《抱樸子》、《金匱藥方》等道教、醫學專著。
〔14〕京房:字君明,漢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以治《易經》和善卜著稱,著有《周易集林》。
〔15〕忘憂:即萱(也作“諼”)草,相傳可以使人忘憂。
〔16〕長樂:花名,花紫色。晉傅玄《紫花賦》序:“紫花一名長樂花。”
〔17〕“鳥何事”句:據《莊子·至樂》載,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在廟內設祭,鳥“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18〕“魚何情”句:相傳伯牙善鼓琴,能使淵魚出聽(見《韓詩外傳》)。
【今譯】
養了一寸二寸小魚,栽著兩竿三竿翠竹。叢生的蓍草上云氣覆蓋,入秋的菊花中金精孕育。間雜著酸棗醋梨,長了些山桃野李。飄零的落葉積了半床,紛飛的花瓣堆了滿屋。可以稱它為野人的家院,正是所謂的愚公之谷。在密林中試著安閑休息,早就羨慕抽了頭簪散發辭官。雖然有門卻經常關閉,好像無水而能長久自沉。相識的是季春扛鋤的農夫,往來的有五月披裘的隱士。尋問葛洪神秘的藥方性能,訪覓京房玄妙的占卜《集林》。萱草沒有忘憂的意義,紫花也無常樂的苦心。海鳥為何看著酒肉而不吃,游魚有什么心情出水聽琴?
加以寒暑異令,乖違德性〔1〕。崔骃以不樂損年〔2〕,吳質以長愁養病〔3〕。鎮宅神以薶石〔4〕,厭山精而照鏡〔5〕。屢動莊舃之吟〔6〕,幾行魏顆之命〔7〕。薄晚閑閨〔8〕,老幼相攜。蓬頭王霸之子〔9〕,椎髻梁鴻之妻〔10〕。燋麥兩甕〔11〕,寒菜一畦〔12〕。風騷騷而樹急〔13〕,天慘慘而云低〔14〕。聚空倉而雀噪,驚懶婦而蟬嘶〔15〕。
【注釋】
〔1〕乖違:違背。德性:指本意秉性。
〔2〕崔骃:字亭伯,東漢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曾為竇憲屬官,憲驕恣,骃屢諫不聽,后被放長岑長,不愿赴任,抑郁而死。
〔3〕吳質:字季重,魏濟陰(郡治今山東定陶西北)人。其報曹丕書云:“質年已四十二矣,白發生鬢,所慮日深,實不復若平日之時也。”
〔4〕“鎮宅神”句:《淮南萬畢術》:“埋石四隅,家無鬼。”薶,同“埋”。
〔5〕厭:同“魘”,鎮壓。照鏡:古傳萬物老者之精都能假托人形,唯不能于鏡中易形,“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以上懸于背后,則老魅不敢近人”(《抱樸子·登涉》)。
〔6〕莊舃(xì戲)之吟:據《史記·張儀列傳》載,越人莊舃,仕楚執珪,病中仍吟越聲。
〔7〕魏顆之命: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載,魏武子有寵妾,后武子有病,命子魏顆己死后嫁之;病篤,又命其殉葬。及卒,顆行前令。
〔8〕薄:迫近。閑閨:此指居室。
〔9〕王霸:東漢太原人,光武時屢征不仕。后見好友令狐子伯子容服甚美,而己子蓬發厲齒,頗有悔意。事見《后漢書·列女傳》。
〔10〕椎髻:像椎形的簡易發髻。梁鴻:字伯鸞,東漢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其妻孟氏非鴻不嫁,始裝飾入門,鴻七日不答,后更椎髻,穿布衣,鴻喜稱之。事見《后漢書·逸民傳》。
〔11〕燋:同“焦”。甕:陶制器皿。
〔12〕畦(qí其):菜圃間劃分的長行。
〔13〕騷騷:風聲。
〔14〕慘慘:暗淡無光的樣子。
〔15〕驚懶婦:漢代民諺:“趨織鳴,懶婦驚。”蟬嘶:言趨織(蟋蟀)鳴如蟬嘶。
【今譯】
加上冬寒夏熱節令變化,飲食起居有背習性。崔骃郁郁不樂而折損年壽,吳質長期憂愁而積累成病。埋石墻角鎮壓宅中神怪,照鏡壁間威懾山間妖精。時常像莊舃扶病越吟,幾次向魏顆宣布遺令。傍晚時屋內昏暗,一家人扶老攜幼。蓬頭垢面宛如王霸之子,椎髻布衣好比梁鴻之妻。兩個甕中裝著焦麥,一行田里長了寒菜。風聲蕭蕭樹枝亂晃,天色沉沉暮云低垂。鳥雀聚在空倉前叫個不停,蟋蟀如蟬哀鳴懶婦吃驚。
昔早濫于吹噓〔1〕,藉《文言》之慶馀〔2〕。門有通德〔3〕,家承賜書〔4〕。或陪元武之觀〔5〕,時參鳳凰之墟〔6〕。觀受釐于宣室〔7〕,賦長楊于直廬〔8〕。
遂乃山崩川竭〔9〕,冰碎瓦裂,大盜潛移〔10〕,長離永滅〔11〕。摧直轡于三危〔12〕,碎平途于九折〔13〕。荊軻有寒水之悲〔14〕,蘇武有秋風之別〔15〕。關山則風月悽愴〔16〕,隴水則肝腸斷絕〔17〕。龜言此地之寒〔18〕,鶴訝今年之雪〔19〕。百齡兮倏忽〔20〕,菁華兮已晚〔21〕。不雪雁門之踦〔22〕,先念鴻陸之遠〔23〕。非淮海兮可變〔24〕,非金丹兮能轉〔25〕。不暴骨于龍門〔26〕,終低頭于馬坂〔27〕。諒天造兮昧昧〔28〕,嗟生民兮渾渾〔29〕!
【注釋】
〔1〕早:一作“草”。濫于吹噓:齊宣王好聽眾人吹竽,南郭處士混跡其中;后湣王立,喜聽獨奏,處士逃匿。事見《韓非子·內儲說上》。
〔2〕《文言》之慶馀:指《易經·乾卦·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馀慶。”
〔3〕“門有”句:東漢鄭玄為北海國相孔融所敬,令其鄉為之“廣開門衢,令容高車,號為通德門”(見《后漢書·鄭玄傳》)。
〔4〕“家承”句:漢代班斿與劉向同校秘籍,子班嗣、侄班彪“共斿學,家有賜書”(見《漢書·敘傳》)。
〔5〕元武:“元”原作“玄”,避康熙玄燁諱改。漢未央宮北有玄武闕。或謂玄武即指建康(今南京)玄武湖,梁朝曾在湖上建有亭觀。
〔6〕鳳凰:漢宮有鳳凰殿。墟:場所。
〔7〕受釐(xī西):指祭祀后皇帝接受臣下進獻祭肉。釐,祭馀肉。宣室:漢未央宮前正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問賈誼鬼神事。
〔8〕長楊:漢有長楊宮,舊址在今陜西周至東南。揚雄作有《長楊賦》。直廬:侍臣值宿的住處。
〔9〕山崩川竭:語出《國語·周語上》:“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10〕“冰碎”二句:語本《后漢書·光武帝紀》:“炎正中微,大盜移國。”此指侯景叛亂,攻陷建業,武帝餓死,簡文帝被殺。
〔11〕長離:星系名,由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狀,又稱朱鳥、朱雀,因其位于南方,故代指梁朝。
〔12〕轡:馬韁繩。三危:古代山名,在今甘肅。
〔13〕九折:即九折坂,在四川滎經西邛崍山。
〔14〕荊軻:戰國時刺客,為燕太子丹入秦刺秦王,在易水邊臨別作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事見《史記·刺客列傳》。
〔15〕蘇武:漢武帝時出使匈奴的使者。秋風之別:指李陵送蘇武詩有“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句。
〔16〕“關山”句:古樂府有《關山月》,抒寫離別的悲傷。
〔17〕“隴水”句:古樂府有《隴頭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18〕“龜言”句:相傳前秦苻堅時有人鑿井得龜,堅砌石池養之,后龜死,取骨問兇吉,太卜夢龜言“我將歸江南,不遇,死于秦”。事見《水經注》引車頻《秦書》。
〔19〕“鶴訝”句:《異苑》載晉太康二年冬大寒,南州人見二鶴相語橋下,謂“今茲寒不減堯崩年也”。
〔20〕百齡:即百年,人的一生。倏忽:迅速。
〔21〕菁華:猶年華。
〔22〕雁門之踦:用《漢書·段會宗傳》載會宗為雁門太守坐法免,后復為西域都護,友人勸他“因循舊貫,毋求奇功,亦足以復雁門之踦”事。踦,通“奇”,不利。
〔23〕鴻陸:語本《易經·漸卦》“鴻漸于陸,夫征不復”,此指侯景作亂,梁室危敗,己遠使北國,無法南歸。
〔24〕“非淮海”句:《國語·晉語九》:“雀入于海為蛤,雉入于淮為蜃。黿鼉魚鱉,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
〔25〕“非金丹”句:《抱樸子·金丹》:“九轉之丹者……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
〔26〕龍門:即龍門山,相傳魚至此“登者化為龍,不登者點額暴腮而返”(見《三秦記》)。
〔27〕“終低頭”句:用《戰國策·楚策》記伯樂見年老駿馬拉著鹽車上坡而哭嘆事。
〔28〕天造:即天道。昧昧:晦暗不明的樣子。語本《易經·屯卦》“天造草昧”。
〔29〕渾渾:糊涂無知的樣子。
【今譯】
過去曾胡亂地吹竽充數,借了《文言》中所說的“馀慶”。門前有通德的美稱,家中有皇上的賜書。有時陪侍于玄武闕的臺觀,經常出入在鳳凰殿的廳堂。觀看宣室內受釐的儀式,在宮禁中作賦鋪寫長楊。
然后就是山巒崩塌河流干枯,冰層破碎屋瓦分裂,竊國大盜陰謀作亂,長離七宿從此熄滅。直行的車馬在三危山受挫,平坦的道路至九折坂破碎。荊軻于是有了易水寒的悲愴,蘇武因此難免秋風起的離別。行經邊關山隘愈覺風凄月清,耳聞隴頭流水更感肝腸斷絕。老龜夢稱這里遠離江南太冷,白鶴驚訝今年之雪不同常年。人生百年轉眼即逝,歲月年華如今已晚。不去洗刷往年雁門的失利,先是擔憂大雁離地越飛越遠。不是入淮入海就能變的啊,也不能像金丹那樣可以轉換。沒有在龍門山前暴尸露骨,最終也如在高坡上低頭拉車的老馬。天道是這樣的晦暗不明,竟讓人活得如此渾渾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