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孩子的大腦:學習如何發生

“這是事實。”瑪莎振振有詞地說道,“所有的產品都說古典音樂能促進大腦發育”。一旁的哈羅德也說:“我們想讓孩子在生活中擁有所有優勢。如果我們現在就能刺激他們的大腦發育,讓他們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有立足之地,我們一定會這樣做。”

女兒布倫達出生沒多久,哈羅德和瑪莎夫婦就了解到大腦發育與音樂相關。瑪莎在電視上看到了一段名為《天才寶寶:莫扎特和他的朋友們》(Baby Genius: Mozart and Friends)的視頻。這段視頻中,兩位動畫形象的天才寶寶解釋了他們是怎樣變得這么聰明的。小男孩哈里森解釋說:“科學事實證明,某些類型的古典音樂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音樂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另一個名叫薩莎的小女孩告訴觀眾,寶寶的大腦在3歲時就已經發育成熟,而在此之前他們的一切所見所聞都會影響正在發育的大腦。這對夫婦了解到,幾乎從受孕開始,他們就要成為寶寶大腦的“建筑師”[1]

瑪莎懷上第二個孩子之后,哈羅德和瑪莎會一起依偎在沙發上,把一個手持式的腹部揚聲器放在瑪莎的肚子上。他們使用的是音樂教育家和作家唐·坎貝爾(Don Campbell)編著的一套CD和故事書《愛的和弦、古典音樂和創意練習:增強你與未出世寶寶之間的聯結》(Love Chords, Classical Music, and Creative Exercises to Enhance the Bond with Your Unborn Child)。他們也使用面向嬰幼兒新推出的古典音樂CD和圖書,其中包括坎貝爾的《莫扎特效應》(The Mozart Effect for Children)。他們有些擔心大女兒布倫達,因為她錯過了這一階段。瑪莎懷布倫達時,還不知道胎教的責任重大。

坎貝爾在書中自問自答:“音樂能讓孩子更聰明嗎?當然可以,音樂可以增加孩子大腦中神經元連接的數量,從而刺激其語言能力。”他還聲稱:“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有些孩子的視覺追蹤、眼手協調和其他積極行為與別的孩子相比發展更快,這是因為這些孩子的母親參加了產前接觸音樂的試驗項目。”[2]難怪哈羅德和瑪莎夫婦認為,播放莫扎特音樂對于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而言必不可少。

聽莫扎特音樂真的能讓人更聰明嗎?它能讓孩子擁有更高的智商嗎?科學研究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不,過早地接觸古典音樂并不能讓孩子大腦發育更快,讓孩子更加聰明。為什么有人認為音樂會讓人更聰明呢?這背后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莫扎特效應”[3](Mozart Effect)一詞源于1993年威斯康星大學奧什科什校區的弗朗西斯·勞舍爾(Francis Rauscher)教授及同事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顯示,聽了10分鐘莫扎特奏鳴曲后,大學生在一項智力測試中表現更好。勞舍爾教授招募了79名學生參加實驗,她讓學生在聽莫扎特音樂前后,進行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test)中的“空間推理任務”,僅耗時幾分鐘。

想象一下,你在試卷上看到一張一美元紙幣的圖案。在第二幅圖中,紙幣被對折成兩半,所以看起來像一個正方形。在第三幅圖中,有人把底部的兩個角對折,現在看起來像男性領帶的末端。接著,測驗要求你想象一下,當你再次折疊紙幣后,它會變成什么樣子,一共有五種不同的形狀可以選擇。這個折紙任務是對“視覺空間能力”的測試。勞舍爾教授發現,在聽了8分24秒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之后,學生在做這項測試時分數提高了9~10分,盡管效果只持續了10~15分鐘。事實表明,在智力測驗的一個分測驗中,聽完莫扎特音樂后的10分鐘內,學生的分數出現短暫提高。雖然勞舍爾教授警告,不要歪曲團隊的研究結果,但媒體攫取了這一結果,將其命名為“莫扎特效應”,這一“快速變聰明”的說法大行其道。勞舍爾教授重復了幾次這項實驗,每次聽莫扎特音樂的那一組都比什么都不聽的那一組有進步。

這聽起來很有趣。但在1999年,這項研究結論被正式推翻了。《自然》(Nature)和《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兩本頂級科學期刊刊出報告表明無法再現勞舍爾教授的研究結果。[4]相比于什么都不聽或是聽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的作品(一種枯燥重復的音樂),聽莫扎特的音樂可能會影響聽眾情緒,但不會影響他們的智商。哈佛大學“零點計劃”的實施者洛伊絲·赫特蘭(Lois Hetland)教授在一篇著名的論文中對67項關于莫扎特效應的研究進行了檢驗,共包含4564位成人參與者。她指出,只在非常有限的一些空間能力(折紙任務)上存在短暫的莫扎特效應。她得出的結論是:“音樂能短暫地提升成人時空方面的能力,但并不能就此得出結論,說讓兒童接觸古典音樂會提高他們的智力或學習成績,甚至就連對長期空間能力的促進作用也并無證據證明。”

那么,這樣微弱的莫扎特效應,是如何演變成“每個嬰兒都要聽古典音樂以激活腦細胞”這類謬見的呢?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莫扎特效應的夸大只是“塑造更聰明大腦”謬見的一部分,這類謬見已經充斥于我們的社會。

[1] Werth, F. (2001). Prenatal Parenting. New York, NY: Regan Books.

[2] Campbell, D. (2000). The Mozart Effect for Children. New York, NY: William Morrow, flyleaf, 4; The Mozart Effect: Music for Babies, (1998); The Mozart Effect: Music for Children (1997), compiled by Don Campbell, produced by The Children’s Group, Inc.

[3] Pope, K. (2001, March). Marketing Mozart. Parenting, 15, 24+.

[4] Steele, K. M., Bass, K. E., and Crook, M. D. (1999, July). The mystery of the Mozart effect: failure to replicat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 366–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巴南区| 板桥市| 高邮市| 铁力市| 扶风县| 象州县| 福清市| 彝良县| 扎鲁特旗| 峨边| 乐业县| 铁岭市| 三穗县| 丹阳市| 东海县| 梅州市| 门头沟区| 沾化县| 尼玛县| 阳城县| 兰考县| 郸城县| 平江县| 博客| 蛟河市| 宣汉县| 客服| 太和县| 水富县| 新兴县| 清新县| 来凤县| 海盐县| 永昌县| 滨海县| 贵州省| 美姑县| 师宗县| 盈江县|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