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成電路測試指南
- 加速科技組編 鄔剛 王瑞金 包軍林編著
- 3321字
- 2021-06-24 11:32:44
2.5 ST-IDE軟件系統
2.5.1 ST-IDE軟件界面
ST2500測試設備使用的軟件為ST-IDE。ST-IDE的運行環境為Windows操作系統,測試程序的開發使用C++語言。為了便于軟件開發者針對不同器件應用測試做二次開發,ST2500了提供完善的集成開發環境,開發環境基于Eclipse,便于學習,同時集成C++調試環境來處理調試過程中的異常。
啟動軟件后進入登錄界面,登錄界面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賬戶密碼輸入框。
- 登錄UI選項,包括用戶管理界面、開發主界面、工廠界面、自檢窗口。
- 歷史加載工程(Job)文件記錄顯示區。
軟件登錄界面如圖2.23所示。

圖2.23 軟件登錄界面
軟件支持多用戶和權限設置,不同權限的用戶可以進入不同的軟件界面:
- 輸入管理員的賬戶和密碼,點擊“用戶管理”進入用戶管理界面。
- 輸入開發人員的賬戶和密碼,點擊“開發主界面”可以進入程序開發界面,開發和調試程序。
- 輸入操作人員的賬戶和密碼,點擊“工廠界面”可以進入工廠量產測試界面,操作人員可以用該界面來進行生產作業,比如設置測試機通信、加載程序、手動測試、自動測試、開結批、監控良率、打印數據單等。
提示 ST-IDE開發用戶的默認用戶名為“dev”,默認密碼為“dev”。
1. 用戶管理
如圖2.24所示為用戶管理界面,其中開發人員賬戶登錄開發主界面,普通員工賬戶登錄工廠界面,管理員賬戶登錄用戶管理界面,只有管理員才有權限在用戶管理界面中新增/刪除用戶,也可修改用戶權限。

圖2.24 用戶管理界面
2. 自動檢測
在登錄界面中,點擊“自檢”進入測試機自檢界面,如圖2.25所示。進入自檢界面后,首先會檢測當前業務板卡在位狀態,若板卡不在位,則顯示板卡不在位,勾選在位板卡后點擊Start按鈕檢測該板卡的AFE功能,對板卡上AFE模塊進行自檢(自檢包括CBIT、DPS、PPMU、RVS、DIO、AWG),自檢結果是針對所有進行自檢的板卡的。只有當所有板卡的自檢結果都通過時,自檢結果才會為顯示為通過。若自檢通過,則對應板卡自檢結果顯示為綠色標記,未通過顯示為紅色標記,同時,自檢結果日志顯示在下方日志欄。

圖2.25 自檢與校準界面
3. 開發人員界面
開發人員界面如圖2.26所示。

圖2.26 開發界面
下面通過程序開發介紹如何使用界面中的這些菜單欄和工具欄。
2.5.2 基于ST-IDE的測試程序開發流程
1. 新建工程項目
點擊菜單欄的“文件”選項,選擇“新建”→“新建工程”,如圖2.27所示。

圖2.27 新建工程
輸入相應的工程名稱后點擊OK按鈕,如圖2.28所示,彈出的工程文件列表如圖2.29所示。

圖2.28 輸入工程名稱

圖2.29 工程文件列表
系統自動創建相應的項目工程文件,介紹如下。
- 資源(Resource,res)文件:當前測試機板卡資源文件。
- 信號(Signal,sig)文件:資源信號文件,初始為空,供用戶增加相應信號。
- 信號組(Group,grp)文件:初始為空,供用戶生成信號組。
- 時序(Timing,tim)文件:初始為空,供用戶定義Timing時使用。
- 向量(Pattern,pat)文件:非實際測試時使用的Pattern文件。Pattern文件一般由用戶事先編輯好,在此處調用。
- 測試管理(Test Management Flow,tmf)文件:即測試項目文件,初始為空,供用戶定義測試項目,測試Limit及分Bin信息等,并可在測試過程中控制執行的項目。
在資源視圖的程序源文件(Program Source File)目錄下會自動生成test.cpp和inferface.h兩個文件,用戶可以在test.cpp里編寫實際測試代碼,interface.h定義了標準的測試機應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用戶也可以根據需要用符合C++的方式定義自己的程序文件。
2. 查看res文件確認測試機資源
res文件關聯了測試機資源信息和板卡資源定義,文件格式如圖2.30所示。

圖2.30 測試機已安裝資源狀態
軟件啟動時進行硬件自檢操作,將自檢結果(測試機資源信息)存儲在res文件中,不用開發人員編輯,開發人員在使用測試機前查看res文件,確認測試機滿足產品需求即可。點擊“獲取資源”按鈕可以重新刷新測試機當前資源,在線(online)表示當前槽位插有業務板,不在線(offline)表示當前槽位為空。
3. 編輯sig文件
雙擊資源視圖中后綴為.sig的文件,可以打開sig文件,如圖2.31所示。

圖2.31 信號資源文件編輯視圖
對sig文件的操作包括:
- AddSite:定義并測工位數,點擊后新增工位。每點擊一次,增加一個工位,最多支持1024個工位同測。
- DeleteSite:刪除已有工位。
- New Signal:新增引腳信號。
- Delete Signal:刪除引腳信號。
- Import:可以把按規定格式寫好的文本文件導入成sig文件。
- Export:把當前sig文件導出到文本文件。
- Save:保存文件。
點擊AddSite按鈕,新增測試工位,工位排序從0開始,依次增加,如圖2.32所示。

圖2.32 新增工位
點擊New Signal按鈕,新增引腳信號,如圖2.33所示。

圖2.33 新增信號
引腳設置界面如圖2.34所示,內容介紹如下:

圖2.34 分配信號資源
- SigName是信號名稱,一般采用表示信號實際意義的字符串。
- AFE Type用于選擇相應的資源類型,如VDD對應DPS,信號引腳對應數字通道DIO。
- ChType表示通道類型,如輸入(In)、輸出(Out),或雙向通信(InOut)。
- Site0_CH用于選擇測試機資源的具體通道,其中Adapter代表級聯機臺序號,FBID表示當前機臺業務板槽位,Channel表示資源通道,從0開始排序。
所有資源定義完成后,點擊Save按鈕保存文件。
4. 編輯grp文件
雙擊資源視圖中的grp文件,可以將其打開并進行編輯,如圖2.35所示。可以把同類資源分組。

圖2.35 信號組編輯視圖
grp文件操作包括:
- New SigGroup:新增分組定義。
- Delete SigGroup:刪除已有分組。
- Import:可以把規定格式寫好的文本文件導入成sig文件。
- Export:把當前sig文件導出到文本文件。
- Save:保存文件。
點擊New SigGroup按鈕,新增信號組(Group),如圖2.36所示。

圖2.36 新增信號組
輸入GrpName,并雙擊AddSignal按鈕,在AFE類型中選擇需要分組的類型,如圖2.37所示。

圖2.37 選擇分組類型
如圖2.38所示,選中需要分組定義的SigName,點擊按鈕確定信號選擇,按OK按鈕完成分組信號的選擇,點擊
按鈕可以選中信號移除分組。

圖2.38 選擇分組引腳
完成后點擊Save按鈕,完成信號分組文件的定義。
5. 編輯tmf文件
雙擊資源視圖中的tmf文件可以將其打開,如圖2.39所示。

圖2.39 tmf文件編輯視圖
該界面支持的操作如下:
- 新建Test Function:新增測試項目文件。
- 保存:保存tmf文件,并在test.cpp里生成相應的測試項目函數,由用戶自行根據測試需求添加測試程序代碼。
點擊“新建Test Function”按鈕,并根據具體測試需求填入相關參數,如圖2.40所示。

圖2.40 測試項目參數
具體參數介紹如下:
- Number:測試項目序號,由系統自動生成。
- Test Function:測試項目名稱,自定義,test.cpp會生成同名函數。
- Test:復選框,選中時該項目填充為綠色,表示該項目進行測試。
- Param ID:Sub Test項目序號,系統自動生成。
- ParamName:測試項目描述,該參數會顯示在Datalog中,由用戶定義。
- Min/Max:測試參數的上下限。
- Unit:所測參數的單位。
- Sbin:該項目根據Result結果做相應的軟件Bin分類。
- Hbin:該項目根據Result結果做相應的硬件Bin分類。
在測試項目上右擊,彈出子菜單,選擇“新建Sub Test”命令,根據需要測試子項數目,建立子測試項,并根據具體測試需求填入相關參數,如圖2.41所示。子測試項Param ID由系統生成,根據順序增加,ParamName、Min/Max、Unit由用戶定義,其他參數繼承整個測試項,如圖2.42所示。

圖2.41 tmf定義過程

圖2.42 測試項目與對應源代碼
6. 編輯測試程序
根據具體測試需求和測試計劃,在test.cpp文件中編寫測試程序代碼。測試程序支持調用測試機底層集成的API或使用標準的C++程序代碼,圖2.43中給出了一段測試代碼視圖。

圖2.43 測試代碼視圖
7. 程序編譯
test.cpp建立好后,需要編譯程序。首先點擊菜單欄中的編譯工具,會彈出圖2.44所示的對話框。

圖2.44 “編譯窗口”對話框
然后點擊“生成編譯文件”按鈕生成編譯文件,如圖2.45所示。

圖2.45 生成編譯文件成功
當編譯結果欄顯示生成編譯文件成功后,點擊“編譯”按鈕,顯示編譯成功,如圖2.46所示。此時程序才能正常加載。

圖2.46 測試程序編譯
8. 程序加載、執行和結果查看
在資源視圖里右擊測試工程,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加載”命令,可加載測試程序,如圖2.47所示。

圖2.47 測試程序加載
加載成功時,控制臺會顯示“執行成功”,并且工具欄的圖標變得可選,如圖2.48所示。

圖2.48 測試程序加載成功
2.5.3 工廠界面
1)啟動測試機軟件后,輸入相應的用戶賬號和密碼,點擊“工廠界面登錄”按鈕登錄工廠界面,如圖2.49所示。

圖2.49 工廠界面登錄
2)點擊工廠界面上的“加載”按鈕,選擇需要加載的測試工程后,點擊“打開”按鈕啟動加載過程,如圖2.50所示。

圖2.50 在工廠界面下加載測試工程
3)在設備欄中通過下拉菜單方式選擇對應的分選機或探針臺,然后選擇正確的設備型號,最后點擊配置按鈕進行具體配置,完成后點擊“連接”按鈕,以建立測試機與分選機或探針臺的通信,如圖2.51所示。

圖2.51 分選機、探針臺配置
4)完成分選機配置后,點擊工廠界面中“新建批次”按鈕,輸入對應的產品批次信息,然后確認,如圖2.52所示。

圖2.52 量產批次信息輸入
5)設定完成后,點擊“開始”按鈕,執行量產測試,如圖2.53所示。

圖2.53 量產測試開始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