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名師工作室發展報告·南通樣本
  • 北京大學教師教育中心 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師資培訓中心 中國名師工作室發展指數項目組主編
  • 2946字
  • 2021-06-18 11:03:42

名師工作室的工作策略

——在首屆全國名師工作室發展年會上的發言

蔡可

尊敬的成所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非常高興在這里舉行全國名師工作發展報告的首發。工作室計劃發起人之一的劉立峰老師希望我把這個報告的主體內容講一下,但是考慮到這個報告的主體內容中主要的文字大家都能看得到,而且這兩年我們做的報告主要偏向于名師工作室現狀、背景、意義與方向,都是比較上位的研究。而我知道今天在座老師絕大多數都是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或者是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面臨著一些推進名師工作室的具體問題。所以,我跟劉老師商量了下,準備稍微調整一下報告內容。我主要講一下這兩年名師工作室所涉及到的研究策略,具體到每一個主持人應該怎么做,要抓住五點:第一是需求的分析與主題的設計,第二是聚焦核心的問題,第三是資源的開發,第四是活動的設計,最后是我們怎么去衡量工作室的發展,怎么去做出評價。

第一,我們要注意需求的分析與主題的設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觀念是,我們是在通過名師工作室來建設一個學習型組織,進而引領全員做我們自己的事。我們不是通過名師工作室分出三六九等,不是要培養一些貴族,也不是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我們現在很多工作與一線教育教學工作有沖突,很多是來自觀念上的問題。比如培訓問題,以往培訓往往是完成上級任務,但如果在做自己的事的觀念引領下,我們其實是在通過培訓完成培訓重心下移,形成一個發展。我們的培訓,我們的校本研究,不是說請專家來做一個報告就完了,應該要立足學校,以學校為出發點,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再來看我們的遠程培訓,現在國家教師遠程培訓每年經費很多,但我們很多老師總感覺疲于奔命。為什么呢?遠程教育本質應該是為教師自己的發展提供一個技術支持、專業支持。如果把這個觀念轉化,我們對名師工作室的工作就要明確定位。

第二,我們要注意聚焦核心的問題。采用問題導向式研究,所謂做自己的事,就是解決我們日常工作中自己的問題。這個聚焦核心問題,核心問題來源于哪?我認為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經常會困惑的一些問題,有些是瑣碎的、臨時的。把常常出現的困惑,做一些闡釋。所以我們還需要結合課程標準中的難點和重點研究課程標準。我也了解到,在培訓過程中,一線老師不太會提問題。怎么去提一個問題,這里面這有個技巧。我建議可以用一些比較明確的指引詞,比如說什么樣,為什么,有哪些,如何,怎樣等明確設問方式。這樣問題可以變得聚焦。當然,進行到一定時期要梳理、歸類、整理問題,形成小課題研究,讓小課題研究來深化我們的工作。具體到名師工作室,我想在一個學期,我們還可以劃分一些主題階段,我們可以圍繞這些主題,設置上下兩學期的分主題。在分主題下,繼續分解出若干具體體現出我們名師室專業引領的遞進性、針對性、有效性、引領性問題。根據我們所選的主題,我們要研討應該拋出什么樣的討論問題和案例,如何引導我們學員去參與學習。教育部國培第一次的工作室研修計劃中,上海一個工作坊研究的是初中文言文整體教學的核心問題,分解成上下兩學期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初中文言文選材時段和體裁、初中文言文知識分布、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價值指向,如何界定初中文言文教學目標,怎樣把握上海初中文言文中教材的體系,圍繞這個大題分解一系列的小題,一到兩周解決一個小問題,最后形成自己編寫的校本文言文課程教材,這就是一個非常扎實的研究。

第三,我們要注意資源開發的問題。一線比較忽略這個問題。我們工作室需要圍繞研修的目標和問題,提供更充分的資源,引導成員共同來學習。那么,資源來源包括三方面,第一,尋找外部資源;第二,我們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自己積累的資源;第三,更重要的是研修過程中,面向我們的全體工作室成員形成的、生成的更充分、深層的資源。光說資源開發,資源學習,它似乎還是一個靜態過程。我們還要考慮到怎么把資源變成動態的資源。一個好的工作室團隊,應該能調動我們的成員去產生優質資源,對工作室成員生成的好的資源去篩選,完成點評歸類,完成資源的積累,促進我們成員去應用這些生成資源。我想工作室生成資源建設的能力,就是地方高質量教學的體現,而且這生成性資源篩選過程其實也是提升我們一線教師的教育過程。也就是說資源其實是動態生成的過程,絕不是說資源開發就是準備一套看起來非常精良的教科書式的資源,放在那讓大家去學習,要把資源生成的過程、優秀資源的收集過程,轉變成經驗的發現、提煉、傳播、示范過程,這個生成性資源建設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形成過程。那么生成性資源建設其實也有一些技巧。比如說我們如何去確定一個優質的好的資源背后的問題。這個資源建設其實可以選擇,可以是正反面選,注意不要傷害老師的自尊心,對有問題的案例要進行分析、篩選,把正面的說出來,更多的是把似是而非的非的那一面闡述清楚。資源建設要有共建意識,即如何帶動工作室成員共同去建設。資源形式也要多樣,文本的、課件式的、音頻的都可以。生成性資源建設,什么是好的資源,什么是有問題的資源,本身就是一個教研的開啟過程。我們可以用任務導向、成果導向的方式,讓教師的學習行為能夠真正發生。我們篩選出優質資源,就會激活老師,調動一線老師的積極性。

第四,我們要注意活動的設計。教師的成長不是靠聽課完成的,教師的成長更多的是實踐,必須引入到真實的情境,在活動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我們需要多樣化的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在活動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最終提升能力。比如說聽評課需要更深入,教學研究,自我反思。如果有了生成性資源,資源的點評篩選;有了網絡,用網絡進行互動性學習、互動評價,也是可行的活動方式,引領我們的成員進入教學實踐。所以我們要確定一個可操作的活動,分出明確階段,確定各階段成果狀態,最終引導成員形成最終的成果。

最后,我們要注意如何評價。在評價設計方面目的是什么,它不是為了打板子,不是為分出三六九等。當然,現在有一些地方用星級評價,我認為這也是沒有問題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工作室的發展。第一,評價就是發展量規。我們評價的指標就是工作室工作的方向。我們也曾經做過工作室發展的評價指標,也設計過體系,比如發展規劃。第二,隊伍建設,是工作室很重要的內容。工作室不是培養一個人,工作室最終是引領全員,它需要建立起梯度。第三,課程教學。

我們做工作室,最終是為了改善我們的課程教學,課程教學是我們的主陣地。圍繞教學過程、教研制度、知識管理、特色建設這些一級指標,可以往下分解若干二級指標。例如說教研制度的問題,我們可以分解成二級指標。有常規的教學制度,有不斷創新的教研方式,然后在教研室工作過程中關注生成,有教材研究和聚焦課堂分析,具體內容能夠圍繞成員和學科所欠缺的問題,承擔課題的研究,選擇適當的方式,結合日常的問題。公開課論文,承擔教研任務,形成學科成長檔案庫,提交教案、考卷,這些都可以運用網絡平臺,相互診斷,提煉出來。把每個一級指標分解成二級指標。評價最終要走向發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生成性評價。而生成性評價,就是要看我們名師工作室在實踐中形成什么樣的實踐。我們工作室最終目標,要從傳統封閉式的,所謂“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完成規定的動作”這“三規”,走向開放研修,指向在崗的專業發展軌道,最終形成一個大家相互幫助的學習共同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卢氏县| 延边| 若羌县| 海晏县| 新邵县| 万荣县| 濉溪县| 恩平市| 聂拉木县| 汉寿县| 阳曲县| 苏尼特左旗| 金昌市| 大安市| 容城县| 寿宁县| 咸宁市| 拉萨市| 尼勒克县| 宁武县| 丘北县| 志丹县| 深州市| 宁夏| 敦煌市| 乡城县| 连平县| 陵川县| 兴业县| 泌阳县| 林甸县| 高陵县| 宁明县| 慈利县| 襄垣县| 焦作市| 鹤岗市| 安徽省| 格尔木市|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