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關于“嫌棄”的心理學解讀

  • 強勢文化啟示錄
  • ahbwjes
  • 887字
  • 2021-06-06 16:13:13

“嫌棄”是此時此刻對一個人徹底的否定。伴隨著“諷刺、挖苦、鄙視”,這個人無論做什么都于事無補,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被挑剔的對象。被嫌棄者激發出的表面情緒是“委屈”和“憤怒”,而底層卻是“羞恥感”。生活中偶爾感到被嫌棄不要緊,但是長期被嫌棄,羞恥感如影隨形,就會覺得自己無權享有關心與愛。特別是處于成長中的孩子,會有“不配存在”的糟糕體驗,很可能因此一生都會懷疑自己,價值感、自信心、成功欲乃至安全感都會很低。他們也許會為了獲得一絲可憐的溫情而“過度討好”,甚至放棄尊嚴;他們也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再信任別人,別人對他的好也被會被他視為別有用心。

作為一個具有社會屬性的人,我們無法脫離這個世界獨自生存下去,只有在人際關系中被尊重和認同,才能體現自身存在的意義。因為總是期待成為另外一個更好的樣子,我們會認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才有上進的動力。而實際上,變得更好可以是愉悅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事兒,刻意的努力和用負面感受督促自己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害怕被別人看不起,就可能用逞強來保護自己的脆弱,從而避免麻煩別人,讓自己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其實別人喜歡你是因為你有價值,不是因為你完美無缺。不喜歡你的人很可能是出于自卑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周圍保持“嫌棄”。他們往往會急于貶低和反駁那些優于自己的人,或者通過迫切表達出與你不同的觀點,以博取他人關注,從而反襯凸顯自己的優越性,以此獲取自信感。

相對而言,在家庭中母親對孩子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和期待,她可能會把挑剔當成愛的方式,認為只有不斷指出缺點、改正缺點,孩子才能變得更優秀。這恰恰是一個誤區,嫌棄和挑剔使她們把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在專制、放任的家庭教育中長大的孩子,多是缺乏責任感和愛的能力的人,他們會因為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而遭人嫌棄,或者稍有成績就嫌棄他人,當然也包括父母。面對嫌棄父母的孩子,家長要樹立教育原則,并給子女做出表率,引導孩子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永遠是無條件的,人生的幸福與地位高低、身份貴賤毫無關系。一家人彼此嫌棄,會招致離心離德、一損俱損,只有彼此尊重、共同進步,才能度過生活的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历史| 西乌珠穆沁旗| 清涧县| 澄迈县| 白银市| 略阳县| 绥芬河市| 江西省| 宜阳县| 连江县| 育儿| 仁寿县| 临武县| 长海县| 综艺| 隆尧县| 莆田市| 阿尔山市| 辉南县| 牡丹江市| 家居| 屏东县| 南乐县| 肥东县| 阿坝县| 大姚县| 南平市| 卫辉市| 永平县| 高台县| 临海市| 原平市| 邢台市| 呈贡县| 甘谷县| 宁阳县| 荣昌县| 容城县| 南乐县|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