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文化是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文化,用這種思維方式所呈現出的氣場一定是與眾不同的。借用電視劇《天道》中的描述,就是靜氣、貴氣和殺氣。“每臨大事有靜氣”,靜氣讓人處亂不驚,表現出的是一個人強大的理性。如果思維沒有深度,不能預見大致的結果,就不可能從容淡定。貴氣能讓人寵辱不驚,表現出的是一個人的高雅從容。如果沒有見過大世面,面對威逼利誘就做不到不為所動。殺氣是在重大決策時表現出的殺伐決斷。“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尊重客觀規律奉行的是大仁大義,生死關頭若心慈面軟,做不到斬釘截鐵、破釜沉舟這樣的果斷決策,其結果一定是災難性的。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任何的驚慌失措、患得患失、優柔寡斷都是致命的缺陷。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通過長期的思維訓練及事上磨礪,才有可能在浩然之氣的培養方面得之一二:1、逆向思維訓練:對于處理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方法上要從結果入手,經過實事求是的逆向推演,也就是“反其道而行”,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周密布局。然后按順序執行,對中間的可變因素留有一定的余量和補救措施,讓事態的發展盡量可控、受控。2、換位思考訓練:當我們在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身處一個困境時,總是習慣性的以自己為中心去思考對策、解決問題,但如果能站在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換位思考,就會發現自己之前看不到的很多點,可以將問題看得更清楚,做出的決策也就更全面、更科學。3、在事上磨礪:明代大儒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坐而論道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如不能在事上磨煉,終究是葉公好龍,不堪為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戒除遇事時的慌亂無序,平時就要在各方面都有充分準備。而一顆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因循度日、安逸享樂不但消磨意志,使人養成懶惰的毛病,更會讓人的能力和智慧下降,心理承受力薄弱。只有從自身心性的省察克治入手,通過儒家止、定、靜、安、慮、得等修養功夫讓自身逐步達到和諧統一。事情來的時候,才能夠鎮定平和、思路清晰、妥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