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醫學論準媽媽生理特點
《素問·上古天真論》明確指出:“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女子到七歲,腎氣已經充盛,牙齒更換,頭發生長;十四歲,天癸發育成熟,任脈通暢,太沖脈旺盛,月經按時來潮,所以能懷孕生育;21歲,腎氣充滿,智齒長出,生長發育期結束;28歲,這是身體最強壯的階段,筋肉骨骼強健堅固,頭發長到極點;到了35歲,身體開始衰老,首先是陽明脈衰退,面容開始枯焦,頭發也會脫落;42歲,上部的三陽脈衰退,面容枯焦槁悴,頭發開始變白;到了49歲,任脈空虛,太沖脈衰微,天癸枯竭,月經斷經,所以形體衰老,不再有生育能力。”這是古代先祖以7歲為節律,按照女性各年齡階段生理變化分期的最早記載,指出腎氣的盛與衰,天癸的至與竭,主宰著女子的生長、發育、生殖與衰老過程;同時指出“陽明脈衰”、“三陽脈衰于上”在衰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月經、帶下、妊娠、分娩、哺乳是婦女的生理特點,這都是臟腑、經絡、氣血乃至天癸的化生功能作用于胞宮的結果,特別是與腎氣、天癸的主導作用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