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模型架構
在“一個模型、多項功能”的設計理念下,為了滿足銷售渠道、財務、精算、投資等方面的多重管理需要,公司必須在負債分析、資產分析以資產負債聯動分析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并在公司層面上建立統一的模型架構。圖2.3.1展示了這種多維度模型架構的一種實現方式。其中,虛線框內為精算負債模型需要完成的工作。從保險公司內部管理角度來看,隨著償二代的正式實施,未來的精算負債模型和資產模型必須聯動起來,以滿足日益復雜的風險管理需求,如資本規劃和壓力測試等。
本書所提及的壽險精算模型主要指精算負債模型。從精算模型使用與維護人員的角度來看,典型的精算負債模型包括保單數據、產品特征、模型假設表、模型代碼、報告模板等5個部分(見圖2.3.2)。
圖2.3.1 公司整體層面的模型架構
圖2.3.2 精算模型構成
1.保單數據部分
保單數據部分為模型輸入相關事項及要素,包括IT原始保單數據文件、精算模型的模型點生成程序、各類評估模型點等內容。此部分事項的目標為將原始的保單數據通過一定規則轉換成精算模型可以使用的模型點,包括有效業務/新業務、逐單/分組等多種類型的模型點結果。
2.產品特征部分
產品特征部分為保險產品特征在模型中的設定,主要為保險責任的各種參數表、保費表、定價附加費用率表、現金價值表、現金價值附加費用率表等內容。
3.模型假設表部分
模型假設為實現各種評估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經濟假設和非經濟假設。經濟假設表有投資收益率、通貨膨脹率、各種貼現率等。非經濟假設表包括退保率、各種發生率、費用率等。模型業務假設表包括新業務規模與結構等。我們將從便于用戶使用的角度來設計假設維度和種類,通過表格來管理不同產品的假設要求,同時在保持各個評估假設一致性的基礎上,確保不同評估目的可以使用不同的假設運行模型。
4.模型代碼部分
實現模型功能和評估方法的各類計算代碼,包括產品責任與特征相關代碼、法定準備金和會計準備金計算相關代碼、保單生存分析與現金流預測相關代碼、內含價值相關代碼、產品盈利能力、準備金變動分析與利源分析相關代碼、內含價值變動分析相關代碼等內容。
5.報告模板部分
報告模板部分為模型輸出事項及相關要素,是指模型輸入經過核心模型運行后呈現給精算分析人員的報告結果,包括產品管理方面的盈利能力/利潤指標報告、準備金方面的法定及會計準備金報告、利源分析報告、價值管理方面的新業務價值、內含價值及其變動分析等內容。模型輸出結果在不影響模型效率的前提下,變量的輸出盡可能為各類精算管理分析提供便利。同時,結果報告的輸出維度盡可能保持靈活性,如分渠道、分產品大類等維度,同時為潛在的其他分析維度提供分析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