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研究現狀綜述

信仰問題不僅是人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也是價值觀的核心內容,而且是重大的現實問題。我國目前信仰上出現所謂“政治信仰危機”現象是不容否認的事實。黨中央對與信仰密切相關的理想信念問題一直非常重視,而對信仰問題則相對提得較少。近年來,學術界對有關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也達到了相當的數量和質量,在相關思想理論教育和教育學的專著中對此也進行了一定的涉獵。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原理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特征等。如夏偉東在《思想道德修養》一書中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相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并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行動,這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夏偉東:《思想道德修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85頁。朱喜坤在《新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一書中認為:“所謂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指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始終不移的信賴和執著不渝的追求。”朱喜坤:《新時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頁。而安身健和劉建在《信仰的選擇與實現》一書中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概念,涉及誰在信仰、信仰什么、怎么信仰和為什么信仰等問題。首先,誰在信仰?即從信仰主體的角度來分析。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里突出的是人們的信仰心態。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理論基礎和思想來源,但是理論本身并不是信仰,只有人們對于這種理論相信或信奉,才能構成信仰。其次,信仰什么?即從信仰客體的角度來分析。認為信仰的客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學說;(2)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3)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實踐活動和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偉人風范。再次,怎么信仰?即從信仰的方式和信仰產生的機制來分析,這是把信仰主體和信仰客體聯結起來,是產生信仰并發揮作用的關鍵。最后,為什么信仰?即從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價值性來分析。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價值性或作為價值體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安身健、劉建:《信仰的選擇與實現》,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26頁。

從目前看,學術界普遍承認馬克思主義信仰有如下特點:一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實性。馬克思認為除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靈世界或天堂地獄,因而主張在這個唯一的現實世界中追求有意義的人生,反對人們離開社會、離開現實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二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信仰以科學為基礎,與科學發展趨向相一致。三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崇高性。其他信仰與它是不可比擬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求的不是單個人的解脫,也不只是無產階級自身的解放,而是全人類的解放。四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健全性。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種科學的、理性的、健全的信仰,它來源于人們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夏偉東:《思想道德修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86—287頁。。也有的學者從動態方面,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特點。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具有主體性和選擇性、主導性和多樣性、科學性與價值性、滲透性和交叉性以及長期性和反復性五大特點藍蔚:“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特征分析”, 《求索》,2003年第2期,第84—85頁。

第二,馬克思主義信仰及信仰教育的現狀分析。有研究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建立需要大學生達成向更高理性自覺階段的提升。調查結果反映出高校在引導大學生自覺探索、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大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大多為了應對政治理論課和撰寫論文的需要,只有少部分大學生是源于求知目的而認真鉆研。……理論基礎不牢固,就難以從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篤信與奉行,也就不能真正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張長虹、馬福運:“當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狀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第95頁。。周顯信在《目標與代價》一書中指出,當前,我國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主要表現為:一是在理想信念上,共產主義“渺茫論”重新抬頭。二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是在強化而是在不斷弱化。馬克思主義離人民群眾越來越遠;甚至有人公開鼓吹意識形態多元化,為資產階級自由化鳴鑼開道。三是不少人的政治熱情空前退卻,不關心政治的政治冷漠主義流行。四是分配不公導致的兩極分化又在加劇,造成很多人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政策發生懷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危機。五是干部隊伍中大量存在的腐敗問題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社會陰暗面的放大效應,導致不少人對中國共產黨發生信任危機,加劇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周顯信:《目標與代價》,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5—467頁。。有專家認為,“信仰的危機,其實是理論的失落”侯惠勤:《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磨礪》,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頁。。《紅旗文稿》發表的文章則對信仰危機的原因更具體全面地作了剖析:“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信仰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簡單化、教條化、功利化,越來越引發青年人的抵觸;腐敗問題已經滲透社會肌理,各領域濫用權力的行為層出不窮,腐敗的形式不斷翻新,貪腐數額令人發指;先富起來的一些人,不僅沒有帶動后富,反而成為既得利益群體,阻礙改革的深化;權力腐敗和貧富分化正逐步擠壓政府信任空間,等等。”徐嵐:“破解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三重路徑”, 《紅旗文稿》,2015年第23期,第36頁。

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方面,有學者認為,當前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存在兩種傾向致使大學生“不懂也不想懂馬克思主義”。(1)“泛政治化”傾向,只要是馬克思主義,便和政治貼合在一起,使馬克思主義政治化、工具化;(2)“教條化”傾向,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停留在書本上、概念上、原理上,對學生的考查存在不求甚解、斷章取義的現象。兩種傾向導致大學生片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在信息社會條件下各種思潮的侵入,學生甚至于產生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的誤解和謬論蔣道平:“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方法論思考”,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第31頁。。也有學者對前蘇聯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進行了考察,“蘇聯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建立在科技革命和現代生產的宏大背景基礎之上,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信仰教育提供了典范。但后來蘇聯放棄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陣地,丟掉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實踐基礎、理性基礎、青年基礎和制度基礎,又最終導致了蘇聯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坍塌、國家解體。”梅萍、胡紅生:“前蘇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歷史反思與當代啟示”, 《中國井岡山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第25—32頁。

第三,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路徑分析。孟迎輝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內容科學化、合理化;二是教育方法應該靈活多樣,講究實效;三是轉換教育理念。以受教育者為主體的理念代替傳統的以教育者為中心的理念;變傳統的單向灌輸教育為啟發式和雙向互動式孟迎輝:《政治信仰與蘇聯劇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21—224頁。。劉定平認為幫助青年學生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要做到:一是堅決抵制和清除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二是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三是積極宣傳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劉定平:《理論與現實的良性對接:當代德育若干重要問題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9—52頁。。徐黃生認為,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信仰與教育應做到:從方向上講,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從內容上講,要著力解答人們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從領域上講,要主動占領和鞏固文化陣地;從對象上講,要積極爭取青年;從形式上講,要努力改進教育的方式方法徐黃生:“淺談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信仰與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第3期,第20—21頁。。周勇認為,要強化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效果必須做到:在教育方式上,要立足于自我教育;在教育內容上,要注重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在教育原則上,要構建整體性教育格局周勇:“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新探”,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第6期,第39—40頁。。劉虹認為,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信仰與教育,首先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制度保障和組織;其次要創新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最后要優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環境劉虹:“試論新形勢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第134—135頁。。張霞、鄧淑華認為,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體、客體、介體、環體是關系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成功與否的四個維度。高校教師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體,高校廣大青年學生是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客體,馬克思主義及其豐富的理論體系、網絡媒介、教育方式等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重要介體,濃郁的文化氛圍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重要環體張霞、鄧淑華:“論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四個維度”,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年第7期,第152頁。

總的看來,當前學術界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個大的層面,研究的視角主要集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層面上,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研究視角比較單一,即主要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相關原理進行研究,缺乏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進行研究。(2)研究內容相對單薄,出現了不少內容重復,論證重復、缺乏創新的作品。(3)研究的成果不多。在中國期刊網上,直接以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為主題的學術文章僅有數百篇,從目前掌握的尚不全面的研究資料來看,直接以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也相對較少。因此,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無論是在研究視角、研究內容方面,還是在研究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和拓展。

國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表現在意識形態研究和宗教學研究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是政治學的研究領域,國外的很多學者如羅爾斯、亨廷頓、李普賽特等都對此有研究。后者的研究主要涉及宗教學的研究,如美國希克的《理性與信仰:宗教多元論諸問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尼特的《一個地球:多種宗教多信仰對話與全球責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斯坦利·羅邁·霍珀的《信仰的危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英國塞繆爾·斯邁爾斯的《信仰的力量》(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法國葛蘭言的《中國人的信仰》(哈爾濱出版社,2012年版)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农安县| 阳高县| 高陵县| 靖安县| 宜阳县| 贵定县| 新竹市| 彩票| 额济纳旗| 临邑县| 保康县| 海阳市| 揭西县| 汉川市| 鄂伦春自治旗| 龙陵县| 西和县| 申扎县| 大冶市| 同仁县| 乌鲁木齐市| 元朗区| 桃江县| 商南县| 精河县| 天等县| 南通市| 伊吾县| 龙州县| 科尔| 会泽县| 白山市| 沂南县| 北宁市| 阿巴嘎旗| 大关县| 磐石市| 福清市| 浦北县| 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