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
- 宋敏娟
- 1036字
- 2021-09-01 15:54:30
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1.研究信仰和信仰形成的一般理論
在對信仰概念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分別從個體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歷史學、政治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對信仰的概念作出梳理。同時從信仰要素構成、類型和張力價值結構方面對信仰的結構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信仰的本質,從而使我們對信仰的基本理論有一個大致的把握。
2.研究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形成和發展
采取綜合研究的方法,一方面研究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涵和特征、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經典論述。
3.研究并分析我國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現狀
既要看到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成績,又要著重分析當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研究當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有效性制約因素
重點從環境、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等方面分析當前影響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成效的各種因素。
5.研究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具體路徑
新形勢下增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實效性的具體路徑表現為發展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增強馬克思主義的適應力和發展力、重視環境影響,夯實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基礎、創新高校思想理論課教育教學,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增強專業課程育人的有效性、提升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等幾個方面。
6.探索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基本規律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遵循信仰教育的特殊規律,還要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要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基本規律所涉及的諸多因素進行研究。當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必須正確處理好幾對關系,主要表現為: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的關系;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的關系;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關系;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關系;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等等。
(二)研究方法
1.理論分析法
認真研究信仰和信仰教育的一般理論,進而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進行分析,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同時兼用教育學、政治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公共管理學等交叉學科研究成果,進行本書內容的研究。
2.文獻研究法
深入研究相關經典著作和有關文獻,樹立明確的課題研究指導思想。依據各種形態的文獻資料,做到“論”從“據”出、有據有論,絕不以論代(替)據。
3.調查研究法
以客觀事實和客觀數據為依據,經過多角度、多層面的調查研究,得出有較強說服力的借鑒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