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幼兒在園被誤領,身體受傷誰承擔?
- 幼兒教育法制案例分析
- 童憲明主編
- 1106字
- 2021-06-03 11:04:11
案情
兩個男孩小明和小海,是幼兒園中班的同班同學。小明的父母是從外地來蘇州打工的,近階段正在鬧離婚,雙方都想要這個兒子,要取得兒子的撫養權。一天,小明的父親在妻子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個人來到幼兒園,想把兒子私自領走,并帶回安徽老家藏起來。當時,正是幼兒園午睡時間,孩子們均在午睡室的小床上睡著。由于其父平時來幼兒園次數較少,對幼兒睡覺的環境不太熟悉,加上心里較為緊張,結果把旁邊床上的小海誤抱走了。想盡快走出幼兒園,腳步匆忙,不料在下臺階時摔了一跤,小海也跌在地上,手肘、小腿等多處受傷。小海醒了,小明父親發現抱錯了人。再把小海帶回午睡室,交給老師。
為此,小海的家長向幼兒園提出了賠償的問題,幼兒園說這是由致害人造成的,應直接去找肇事人,由小明的父親來賠償。因此發生了爭議。
分析
這是一起發生在幼兒園內的事件,父親認錯兒子的事在現實中很少出現的。
本案中,由于小明的父親抱錯了孩子,把小海當作了小明,又不小心摔了一跤,連帶把小海也摔傷了。小海的受傷是一個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提出相關的賠償也在情理之中。
幼兒園認為,小明是本幼兒園的孩子,他的父親來園接兒子,完全符合園方的規定,所以門口保安讓小明父親進園沒有任何錯誤。至于小明父親抱錯小孩,又摔跤跌傷了小海,完全是由小明的父親造成的,責任也應全部由他承擔。
小海家長認為,我兒子放在幼兒園,教師應當認真照顧好。由于教師看管的疏忽而讓他人抱走,這本身是幼兒園的一個過錯,盡管孩子沒有被帶離幼兒園,但這過錯是肯定的。如果教師盡到了看管的責任,孩子不會被別人抱走,也不會發生摔傷的事。因此,先要讓幼兒園來承擔責任,幼兒園可以再去找肇事人賠償。
根據本案的事實經過,幼兒園讓人錯抱了孩子,在看管上存在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情形,但主要的肇事人應該是小明的父親。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根據上述規定,小海受到的傷害確實是來自同班小明的父親,但是幼兒園也有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情形。
因此,小明的父親是直接責任人,按第一順序來承擔責任;幼兒園是補充責任人,在第一順序的責任人無力賠償、賠償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況下承擔補充責人,在承擔賠償責任后,補充責任人可以向第一順序的責任人請求追償。
建議
(1)加強家園的溝通,班主任及時了解幼兒家庭的各種情況,并向園長匯報。
(2)發現家庭有離異趨向的,或正在鬧離婚的,要與孩子的父母商定,接送孩子的方式和人員,避免不必要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