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田模式(領導力篇)
- (美)杰弗瑞·萊克 加里·康維斯
- 1529字
- 2021-06-11 16:09:33
獨一無二的領導力遺產
盡管今天的豐田享譽全球,但是豐田的前身非常不起眼。豐田自動織布機廠起家于19世紀之交的日本,是創始人豐田佐吉為出售動力織布機而創辦的。豐田先生的母親和祖母靠費時的手工織布,以貼補家用,因為豐田的父親做木匠活的收入微薄。豐田先生為了減輕家人織布的辛勞發明了自己的織布機。
1896年,佐吉制作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木制織布機,利用腳踏板和重力作用讓梭子上的線前后運動,取代了一大部分的手工勞動。后來,他用蒸汽發動技術來操作木制織布機。最終,他的織布機演變發展成了鋼制結構,加之新動力的使用,運轉速度快得驚人,但是只要任何一支梭子損壞就會出現質量問題。于是,佐吉設計了一個裝置,當任何一支梭子損壞時,這個裝置可以讓織布機自動停止運作,從而避免了因此造成的浪費,這無疑又成為一項重大突破。而他在1924年發明的G型自動織布機則具有開創性意義。這臺機器包括許多新的特色,比如在機器不停運轉的情況下自動補線、自動換梭,被認為是當時世界織布機的最高水平。其實,當時世界織布機工業中的領導者是英國的普拉特兄弟公司,該公司用100萬日元買下了G型織布機的專利權。這筆錢后來成為了豐田汽車公司的啟動資金。
在佐吉不斷改良織布機的過程中創造了“豐田生產體系”的兩條根本性原則:一是有問題時要停下來,二是標記出“標準以外”的情況,避免將失誤帶到生產的下一個環節。誕生在日本鄉村田野的不只是豐田生產體系,還有豐田式領導力。豐田佐吉先生是塞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自己拯救自己》[1]的忠實書迷,這本書記錄了包括偉大的發明家在內的大師們如何成就創舉的故事,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憑借奇思妙想,而是通過刻苦努力、高度專注、試驗與失敗、持之以恒以及滿手污垢實現的。豐田佐吉認為親手實踐的知識和親身體驗的挑戰高于一切。盡管挑戰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豐田公司面臨過的最艱巨的挑戰莫過于佐吉任職期間,在沒有資金的情況將第一臺織布機從稿紙變為現實,或是在二戰中艱難地存活了下來。
制造了100多臺織布機模型和幾十部樣品之后,佐吉任命自己的兒子豐田喜一郎管理公司的一個新部門,致力于研究剛剛問世的汽車工業技術。20世紀30年代,豐田喜一郎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建立了汽車公司,所以他必須削減一切不必要的投入和活動來維持運營。這一舉措最終形成了“準時化生產”這一理念,即“消滅所有作業環節的浪費”。這在實踐中就意味著,只有當需求產生時才會有精確數量的零件和物料可用,因為這個新興的公司經不起任何浪費。喜一郎的遠見讓豐田汽車公司成為了日本商用汽車的主要生產商,并在二戰中憑借不斷增長的卡車和汽車的需求完成了資本積累。
豐田汽車是如何在十幾年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本土制造商一躍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領導者呢?故事還要從頭說起。在紡織行業中,豐田佐吉可不是門外漢,他是一個通過觀察家人織布、自己動手操練以及快速領悟而發現提高效率的方法的行家。而豐田喜一郎則通過走訪美國和歐洲,調研汽車制造業建立了豐田汽車公司,而后改進所學率先開發出自己的燃油發動機。[2]
簡言之,豐田的成功既不是源自對標準化精益方法論的沿用,也無法在其內部所執行的六西格瑪的各項原則中找到。豐田成功的根源在于它的領導者。具體說來,我們可以在豐田領導者所采用的方法中找尋到豐田成功的原因。他們將自我提升和培養他人視為唯一可行的途徑,他們不僅為解決手頭的問題,也為循序漸進地改善日常運營表現尋找正確的解決途徑。
[1] Samuel Smiles, S elf Help (1859; West Valley City, Utah: Waking Lion Press, 2006).
[2] 豐田(Toyoda)家族的姓名拼寫中有一個字母d,但是在豐田汽車公司(Toyota)的拼寫中卻是字母t,原因如下:用日語片假名書寫Toyota(とよた)時一共有8畫,8是一個幸運數字;視覺上更簡潔;清輔音t比濁輔音d聽起來更悅耳。同時豐田家族本身也想和企業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