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藥酒養生,會選擇還要會對癥下“料”

  • 很老很老的藥酒方
  • 吳非主編
  • 10521字
  • 2021-06-10 15:08:17

藥酒按類別分,可以分為補血藥酒,補氣藥酒,濕陽藥酒,養陰藥酒,安神藥酒,祛風濕藥酒等。每一類藥酒的功用不同,防治疾病的用處也不同。所以想要用藥酒養生,就先來看看藥酒的分類,掌握這些分類,日后才能更好的對癥下料,避免盲目,為健康服務。

補血藥酒——保證血脈暢通,身體倍兒棒

補血藥酒,顧名思義,就是凡能補血養血的藥酒,這類藥酒選用補血藥材進行泡制,能保證身體血足,血脈暢通,保證身體的健康,對人養顏,抗老防衰很有效。

補血藥酒,顧名思義,就是凡能補血養血的藥酒,均屬此類。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了,這藥酒給誰用啊?誰用合適呢?當然是血虛癥的患者有用啦。

這類患者在臨床就叫血虛癥患者,臨床表現癥狀為心慌心煩,失眠多夢,臉上無光,耳鳴眩暈,視物不清,頭發枯黃,口唇淡白,舌質淡白,脈細無力,婦女月經量少、延期,甚至閉經等癥狀。另外由于血虛影響的臟腑不同,兼癥各異。所以臨床又分:

一般血虛:面色不華或萎黃,頭暈眼花,爪甲色淡,舌質淡、脈細無力;

心血虛:在一般血虛見癥的基礎上,又兼見心悸、怔忡、健忘多夢、失眠等癥;

肝血虛:在一般血虛見癥的基礎上,又兼見眩暈、眼花、手足發麻、肢體拘攣、爪甲干枯、睡眠不安、月經不調、或經量明顯減少等癥;

心脾兩虛:在心血虛的見癥基礎上,又兼見食欲減退、神疲乏力、月經不調、崩漏失血等癥。

臨床在采用補血藥酒治療相關血虛病癥時,上面的癥狀是辨癥的重要依據。另外,如遇血虛兼氣虛的,需配用補氣藥,即所謂“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炁”,加入補氣藥,才能更好的養血;而血虛兼陰虛的,需配用滋陰藥。總之臨床要對癥選配藥酒,不能只一種藥酒兼營養諸多血虛癥。一定要遵醫囑。

知道了血虛癥的基本臨床癥狀,那么就要了解補血類藥酒常要選擇的補血藥材。如以下藥材:

制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制用,功在補肝腎、益精血。《本草綱目》即用赤、白首烏各250克研細未,每服6克,能壯筋骨,長精髓、補血氣、令人多子、延年益壽。由于何首烏有促進紅細胞發育,降低膽固醇,抗動脈硬化和輕瀉等多種藥理作用,故為重要的抗衰老藥物之一。它不僅為滋補強壯佳品,亦為烏發、悅顏、潤澤肌膚之要藥。年邁體弱者常服則大有裨益。泡藥酒,功在補血補腎,用于治療血虛失眠、視力減退、兩目干澀以及肝腎精血虧虛所致的須發早白、眼花耳鳴,腰膝無力等。

當歸:是一味重要的保健中藥,凡虛損不足、氣血虛弱者,皆可常用。味甘、辛、苦、性溫,能補血活血,《本草備要》謂其:“血虛能補,血枯能潤”,對氣血生化不足,或氣血運行遲緩以及血虛腸燥便秘者,常服效佳。臨床和實驗證明,本品有抗貧血、抗維生素E缺乏及鎮靜、鎮痛、降血脂等作用,本品活血化瘀之力強,且能止痛,又為治療瘀血癥的要藥,尤其適用于瘀血而疼痛者。因其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故最適宜于血虛、血瘀所致月經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量少以及經閉等癥。臨床常與熟地、白芍、川芎等配成“四物湯”應用。前人把當歸稱之為“婦科專藥”,無論胎前、產后各病,都常隨癥加減采用。當歸頭和當歸尾偏于活血、破血;當歸身偏于補血、養血;全當歸既可補血又可活血;當歸須偏于活血通絡。所以在臨床使用時,又要遵醫囑對癥進行調整選擇。

阿膠:驢皮經煎煮、濃縮成的固體膠。《本草綱目》更是稱其為“圣藥”,它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的“三寶”。本品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等作用,用于治療各種血虛癥,為歷代喜用的滋補珍品。藥理實驗結果表明,阿膠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生成,并能改善動物體內的鈣平衡,使血鈣升高,所以是補血藥酒中常用的藥物。本品可單用或與其它補血藥配用。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補腎生精、益血明目、烏發悅顏,為滋補肝腎之佳品,被譽為歷代保健良藥。據藥理研究,枸杞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有抗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癥、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本品單用即有效,久服對高血脂癥、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腎炎、慢性肝炎等有防治保健作用。

白芍: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養血榮筋、緩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為陰血不足、肝陽上亢所常用,尤為婦科常用藥。臨床上常與熟地、當歸配伍,用于治療血虛所致的婦女月經不調、經后腹痛等。

雞血藤:味甘、苦、性溫,能補血養血、通經活絡,有大補氣血、強筋骨、通經絡的功效,臨床酒浸補益氣血的效果很好。

紅棗:也是民間眾所周知的補血、活血功效很好的食品,是人們的盤中佳品。

所以上述藥材,一般是補血藥酒的多選藥。這類藥功在補血活血,藥酒全方共奏滋補生血的作用。

下面我們就來列舉兩個補血藥酒的名方:

阿膠酒

材料 黃酒25毫升,阿膠3~9克。

制作方法 將阿膠放入黃酒中,燉熱烊化即可飲用。

飲用量及方法 可分早晚兩次飲用。上藥為一天的量,一天分兩次均衡飲完。

功效 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常飲面色紅潤,肌膚細嫩、有光澤、彈性好,而且有一定的祛斑效果。

四物酒

材料 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各50克。黃酒或白酒1000毫升。

制作方法 將上述所有藥材,放入酒中,浸泡1個月即可飲用。

飲用量及方法 可分早晚兩次飲用。每次15毫升。

功效 “四物湯”并不陌生,除了用這四物煎飲外,也可以用來泡酒,重在治療女性血虛而容易痛經,面色萎黃,缺少紅潤,容易手腳冰冷等癥。

以上是對補血類藥酒的一個系統介紹,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學學。了解此類藥酒,并且對癥使用保健,效果很好。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補血類藥酒在用時,要注意,補血藥多滋膩黏滯,故脾虛濕阻,氣滯食少者慎用。要在醫生的辨癥指導下選用。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了解補血藥酒的功效,泡制和選材等。

2.熟悉一些補血藥材的養生功效。

3.學習一些補血藥酒的制作方法等。

益氣藥酒——補氣益氣,可“決死生,處百病”

益氣藥酒顧名思義就是補益人體之氣的,要知道氣為人體的生命基本物質,氣出現問題,人必將生病,所以采用益氣藥酒補氣益氣或決死生,處百病。

氣作為一個醫學概念指人體之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氣既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具體物質,又是人體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總稱。如果氣出現了問題,則身體會出現健康問題。所以補氣益氣就顯得很重要,則可以“決死生,處百病”。所以益氣藥酒在這里就能起到大用場,對人體保健和防病治病很有效。

下面我們先來一起看看,氣出現了問題,人會出現哪些情況:

氣滯:飲食邪氣,或七情郁結,或體弱氣虛不運所致。隨所滯之處而出現不同癥狀。氣滯于脾則胃納減少,脹滿疼痛;氣滯于肝則肝氣橫逆,脅痛易怒;氣滯于肺則肺氣不清,痰多喘咳。氣滯于經絡則該經循行路線相關部位疼痛或運動障礙,或相應的癥狀。氣滯過甚可致血瘀。

氣逆:“逆”,是違背,不順從之意。氣逆,是指體內氣機升降失常,表現降之不降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太過,使臟腑氣機上逆的病理狀態。氣逆的發生,多由情志內傷、飲食寒溫不適、痰濁壅阻及外邪侵襲等所致,與肝、肺、胃等臟腑關系密切。因肝主疏泄,升泄太過,肝氣上逆,可見頭痛而脹、目赤面紅、煩躁易怒等癥狀,甚則導致血隨氣逆,出現咯血、吐血、中風、昏厥等癥。因肺主肅降,肺失肅降而致肺氣上逆,則見咳嗽、氣喘、痰鳴諸癥。胃主降,胃失和降,則胃氣上逆,而見嘔吐、噯氣、呃逆、腹脹等癥狀。

氣陷:是指氣虛無力升舉而反致下陷的證候,氣陷的發生常因素體虛弱、久病耗傷或思慮勞倦等所致。氣陷多發生于脾臟,故又稱“中氣下陷”。脾主升清,一方面上輸水谷精微于頭目清竅,另一方面托舉維系人體內臟器官位置的相對恒定。因此在氣虛升舉無力的情況下,既可導致清氣不能上養頭目清竅,而見頭暈、眼花、耳嗚等癥;又可出現臟腑器官的維系乏力,而引起某些內臟的下垂,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還可兼見脘腹或腰腹脹滿重墜、便意頻頻等癥。此外,因氣陷是因氣虛發展而來的,故臨床中常見疲乏無力、氣短聲低、少氣懶言、面色不華、脈弱無力等征象。

氣閉:由情志抑郁,或外邪、痰濁等阻礙氣機,使氣機閉阻不通的病理變化。臨床上,還可因氣機閉郁,壅于心胸,閉塞清竅,可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陽氣內郁,不能外達,則見四肢逆冷、拘攣、兩掌握固、牙關緊閉;肺氣閉郁,氣道阻滯,則見呼吸困難、氣急真煽、面青唇紫;氣閉于內,腑氣不通,則見二便不通。

氣脫:由于邪氣太盛,正氣驟傷;或長期損耗,正氣衰竭;或大汗、大吐、大出血致氣隨液脫、氣隨血脫等原因,導致氣不內守而外逸脫失的危重病理變化。

所以臨床用益氣藥酒,就要針對上述的癥狀來進行選擇,對癥用藥酒來了治。

常見的益氣類藥材有:

人參:益氣固脫,用治氣虛欲脫,癥見汗出肢冷、脈微欲絕;能大補元氣,用治元氣不足所致四肢不溫、精神萎靡、陽痙宮冷等;益氣健脾,用治脾虛食少、腹脹便塘、神疲乏力等;脾氣下陷,脫肛、陰挺者;益氣補肺,用治肺氣虛弱所致咳嗽聲低、氣短喘促,肺虛久咳等;益氣生津,用治熱病傷津,汗多口褐等;益氣安神,用治心氣不足所致心悸怔仲、心神不寧等。

黃芪:補氣升陽,用治中氣下陷所致脫肛、陰挺、胃下垂等;益氣固表,用治氣虛不固的自汗等;益氣利水,用治氣虛水腫;益氣攝血,用治氣不攝血的吐殿崩漏、使血紫魔等;益氣活血,用治氣虛血癌所致肌膚麻木不仁等。

黨參:益氣補中,用治脾虛食少、納呆便溏、倦怠乏力等;益氣補肺,用治肺氣不足所致氣短喘咳、聲音低微等;益氣生津,用治熱傷氣津,心煩口渴等;益氣生血,用治氣血兩虛之面色萎黃、頭昏心悸等。

白術:益氣健脾,用治脾氣虛所致食少腹脹、大便溏瀉等;益氣安胎,用治氣血虧虛所致滑胎等。

甘草:益氣補中,用治脾氣虛所致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等,常與人參、白術、獲薈配伍。

上述這些益氣藥,是藥酒多選擇的益氣藥,當然還有很多。臨床,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情況,給出對癥的益氣方。如果自己保健,可以參考上面的藥材,對癥選擇。但遵醫囑最安全。

另外,介紹一款益氣藥酒供參考,對癥者可多選。

補中益氣酒

材料 黃耆 甘草(炙)各15克,人參(去蘆)10克,當歸身6克(酒焙干或曬干),橘皮(不去白)9克,升9克,柴胡9克,白術9克,白酒2000毫升。

制作方法 將上述所有藥材,擇冼,切細,放入50度以上的白酒中,浸泡半個月即可飲用。

飲用量及方法 每天二次,早晚各15毫升。

功效 健脾益氣,對脾虛食少、納呆便溏、倦怠乏力等癥有益。

除了上述的這款藥酒,可以說諸多益氣藥酒都很具保健效果,大家可以對癥選擇。需要提醒的是,用益氣藥,避免補益過度,導致體內陰陽失衡,導致疾病產生。所以遵醫囑,不盲目補益是很重要的。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了解益氣藥酒的功效、泡制和選材等。

2.熟悉氣出現問題的一些癥狀等。

3.學習一些益氣藥材的益氣作用。

4.學習益氣藥酒的制作方法等。

溫陽藥酒——補足陽氣,人更有“精氣神”

溫陽藥酒,也是日常老百姓很熱衷于補益的一種藥酒。所以了解溫陽藥酒的選材、配制方法、功效作用等,對于一般人來說是很有效的補益藥。值得多學習。

溫陽藥酒是指可以溫補陽氣,以補助人體陽氣充足為主要作用的藥酒,臨床常用來防治陽虛證。

陽虛證是指陽氣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證候。《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篇》:“陽虛則外寒。”通常多指氣虛或命門火衰,因氣與命門均屬陽,故名。

肺主氣,氣虛多屬肺氣虛或中氣不足,因而衛表不固,故外寒;陽虛則陰盛,故命門火衰亦多見功能衰憊,濁陰積潴的病證。

此外,陽虛亦可見于心陽虛或脾陽虛或肝陽虛。心陽虛。兼見心悸心慌,心胸憋悶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脾陽虛。兼見食欲不振,惡心呃逆,大便稀溏,噯腐吞酸。肝陽虛。兼見頭暈目眩,兩脅不舒,乳房脹痛,情緒抑郁。治宜溫補陽氣。

陽氣虛弱宜適當多吃一些溫腎壯陽的食物。常用補陽的食物可選用羊肉、豬肚、雞肉、帶魚、狗肉、麻雀肉、鹿肉、黃鱔、蝦(龍蝦、對蝦、青蝦、河蝦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這些食物可補五臟,添髓,強壯體質。另外也可以選擇一些補陽的中藥來保健。或入藥膳,或泡藥酒,補益效果都很好。

下面我們來了解幾種常見的泡酒常選用的補益陽氣的中草藥,供大家參考:

鹿茸:鹿茸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合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性溫而不燥,具有振奮和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較好的強身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于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主治腎虛、頭暈、耳聾、目暗、陽痿、滑精、宮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及久病虛損等癥。

肉蓯蓉,藥用價值極高,素有“沙漠人參”的美譽,是中國所發現的60多種補益中藥中品位最高的藥物,含有大量氨基酸、胱氨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珍稀營養滋補成份,《本草拾遺》中曾記載:“肉蓯蓉三錢,三煎一制,熱飲服之,陽物終身不衰”。對男性腎、睪丸、陰莖、海綿體等性器官都有極大的補益效果,對陽痿、早泄更是立竿見影,應驗如神。

杜仲味甘、微辛,性溫。歸肝、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尿頻,小便余瀝,陽亢眩暈,風濕痹痛,陰下濕癢,胎動不安,漏胎小產等癥。凡肝腎不足,腰膝酸痛,或足膝痿軟無力者,皆可選擇此藥配伍,效果顯著。

仙茅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肝、腎、脾經;辛香溫散,降而有升;具有溫腎壯陽,散寒除濕;主治陽痿精冷,遺精滑泄,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軟弱,攣痹不行等癥。

菟絲子氣味辛,甘,平 無毒。可以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適用于肝腎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腳軟弱無力、陽痿遺精、囈語、小便頻數、尿有余瀝、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耳鳴耳聾以及婦女帶下、習慣性流產等癥。臨床實驗證明:菟絲子有提高果蠅性能力的作用,使其交配率明顯增加,其作用強弱與給藥濃度成正相關,對因氫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陽虛”模型,用菟絲子后能使其陽虛癥狀有一定的恢復作用。所以菟絲子補陽還是很理想的。

冬蟲夏草,是一種傳統的名貴滋補中藥材,冬蟲夏草首次記載使用是清代吳儀洛《本草叢新》,書中認為冬蟲夏草性味甘,溫。功能補肺益腎,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虛喘,產后虛弱、陽痿陰冷等“虛”的病癥。

海狗腎,海狗腎多為海豹和海豹科動物斑海豹、點斑海豹的陰莖和睪丸。海狗腎是傳統中藥,“甘,大溫,無毒。”具有暖腎壯陽,益精補髓的功效。主治虛損勞傷、陽痿精衰、早泄、腰膝痿弱、心腹疼痛等病癥。

總之,溫陽類的藥物,對于熱好補腎的中國人來說,大眾了解的就有很多,所以除了上述這些較為常見的溫陽藥材,還有很多,選用時,請遵醫囑。

下面我們就來學兩個實用的溫陽藥酒方,供大家選擇:

參茸補陽酒

材料 紅參20克,鹿茸6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方法 將紅參、鹿茸蒸軟,放入白酒中,加蓋密封,浸泡15天后,可以飲用。

飲用量及方法 每日早晚空腹服15毫升。

功效 補氣壯陽。用于陽虛畏寒,肢體不暖,腰膝酸冷,性功能低下等。

此酒對老年人陽虛火衰者有助陽之功效,但夏季不宜飲用,有火者慎服。至于其他溫陽藥酒,可以醫生的指導下對癥選擇服用。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了解陽虛癥的病因病癥。

2.了解一些溫陽藥材的作用及功效等。

3.學習溫陽藥酒的制作方法及相關的營養功效等。

養陰藥酒——平衡陰陽,人不易得病

養陰藥酒,就是防治陰虛火旺、平衡陰陽的酒。對癥者可多選擇,為了安全起見,可在醫生的辨癥指導下安全選擇。

養陰即補陰、滋陰、益陰等,是中醫治療陰虛證的方法。藥酒中也有養陰類藥酒,目的就是用養陰藥材與酒配伍,平衡人體陰陽,幫助人不易生病。

養陰的對象是陰虛,陰虛的癥狀是:不同臟腑的陰虛證臨床表現各有特點,其治法和用藥也有差異。故補陰法有補心陰、補肺陰、補胃陰、補肝陰、補腎陰等。而這些臟腑的陰虛癥表現則如下:

如心陰虛癥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肺陰虛癥見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體消瘦,午后潮熱,顴紅盜汗,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肝陰虛癥見頭暈耳鳴,兩目干澀,脅肋灼痛,手足蠕動,肢體麻木,舌紅少津,脈弦細數等。

腎陰虛癥見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眩暈耳鳴,遺精,五心煩熱,盜汗潮熱,顴紅咽干,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常用來泡制滋陰類的藥酒有地黃、龜版、天冬、麥冬、百合、熟地、知母、山萸肉等藥物。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常用的泡制養陰藥酒的藥材有:

玉竹: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燥熱咳嗽,干咳少痰;胃陰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饑,冠心病心悸胸悶等癥。

麥門冬: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養陰,清心除煩,養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內有燥熱的咳嗽,咯痰粘稠不暢,或干咳,痰中帶血,心煩失眠,津少口渴,腸燥便秘等癥。

天門冬:中醫認為,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于肺陰不足,干咳少痰,勞嗽咯血,熱病傷陰,或陰虛內熱,口渴舌干,消渴,腸燥便秘等癥。

石斛: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養陰清熱,適用于腰膝酸軟,虛熱不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癥。

山萸肉:中醫主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養肝腎,斂陰止汗救脫,為滋補腎陰要藥,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證,適用于肝腎兩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等癥。

旱蓮草:中醫認為,其性涼、味甘、酸,功能養陰補腎,涼血止血,適用于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帶下,淋濁等癥。

沙參: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止咳,養胃升津,適用于肺熱陰虛的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勞嗽咯血及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

柏子仁: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養心安神,潤腸通便,適用于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等癥。

黃精: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腎養胃,適用于肺虛燥咳,腎虛腰酸,頭暈,足軟脾氣不足,倦怠納差,脾胃陰虛,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靈芝: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肺,養肝腎,寧心神,強身體,適用于虛勞,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軟,耳鳴眩暈等癥。

除了上述藥材,還有很多滋陰類的藥材,在這里不一一介紹。臨床可以根據醫師的指導,多種選擇。

下面我們來學一個很有效的養陰藥酒:

滋陰百補藥酒

材料 熟地黃、生地黃、制何首烏、枸杞子、沙苑子、鹿角膠各50克,當歸、核桃仁、龍眼肉各40克,肉蓯蓉、白芍、人參、牛膝、白術、玉竹、龜甲膠、白菊花、五加皮各30克,黃芪、鎖陽、杜仲、地骨皮、牡丹皮、知母各25克,黃柏、肉桂各20克,白酒5000克。

制作方法 將上藥搗碎,裝入凈酒壇,倒入白酒攪勻,加蓋密封,置于陰涼干燥處。隔日搖動數次,20~30日后開封取飲。

飲用量及方法 口服,每次溫服11~30毫升,或適量飲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 滋陰瀉火,益氣助陽。調補陰陽,養血補氣。主治陰虛陽弱、氣血不足、筋骨痿弱者服用,可改善由此引起的勞效(自覺午后發熱)、形瘦、食少、腰酸腿軟等癥。

此藥酒引用自《林氏活人錄匯編》的藥方,全方共奏滋陰瀉火,益氣助陽的作用,對癥者可以醫生的指導下多選擇。

另外滋陰藥灑在臨床上具體使用時,還要注意一些小問題:因實熱或感受外邪時所致的發熱、口渴、自汗出等病證,不適宜用本滋陰藥。因溫燥藥易傷陰液,故陰虛證忌用溫燥藥物。

藥酒雖好,但不要貪杯。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泡制飲用,效果最佳。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了解陰虛癥的病因病癥。

2.了解一些滋陰藥材的作用及功效等。

3.學習滋陰藥酒的制作方法及相關的營養功效等。

安神養心酒——養好精神,勝吃百藥

安神養心類酒方,目的就是幫助人養好心神,避免情志太激傷害身心健康。所以選擇一些安神養心類的藥材一起來泡藥酒保健,很是合適。可以在醫生的辨癥指導下安全選擇。

這個時代壓力太大,所以總有那么一些人承受著心身上的折磨。所以也需要一些安神養心的保健方法來想呵護我們的心神。不至于使人太過疲憊而在這個復雜的社會淘汰出局。藥酒中的安神養心酒,對于一般人來說,是很好的養心保健酒,勝吃百藥。

安神養心酒重在安定神志,以鎮驚、養心為主要作用。安神藥分重鎮安神及養心安神藥兩類,分別適用于心神受擾及心神失養所致的驚悸怔仲、失眠多夢等病證。

臨床常用的安神養心藥材有:

朱砂:鎮心安神 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煩躁不眠,常與黃連、桅子等同用;痰熱蒙蔽心竅之癲狂,常與郁金、白礬等同用。

龍骨:鎮心安神,用于治療心悸怔仲、心神不安,常與龜甲、石葛蒲、遠志等配伍。還能平肝潛陽,用治肝陽上亢所致頭暈目眩,多與生紹石、生白芍等同用。

遠志:寧心安神 用治心腎不交所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常與獲神、朱砂、龍骨等配伍。

磁石:鎮尺安神,平肝清陽。對神不守舍,驚悸失眠,肝火上炎,心神不寧等癥有益。

柏子仁:鎮驚安神,活血散瘀。對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有益。

合歡皮:解郁安神,潤腸通便,對于虛煩失眠,忿怒憂郁,煩躁失眠等著有益。

夜交藤:歸心,肝經,養心安神,袪風通絡,對于陰虛血少,失眠多夢等有益。

靈芝:歸心肝脾腎等諸經,能夠益氣安神,對于心神失養,失眠健忘等癥有益。

上述這些藥材是安神養心酒常選擇的藥材,臨床要遵醫囑選用。下面我們來學兩個安神養心酒的制作方法:

安神助眠酒

材料 枸杞子50克,酸棗仁30克,五味子25克,香椽20克,何首烏18克,紅棗15枚,白酒l000毫升。

制作方法 將上述所有藥材,擇凈,破碎,然后裝入紗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飲用量及方法 口服。每晚臨睡前服20~30毫升。

功效 養心和血、養肝安神。主治失眠多夢、頭暈目眩等癥。

養血安神酒

材料 當歸15克,龍眼肉15克,柏子仁15克,麥冬15克,茯神10克,生地10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方法 以上藥材研切搗碎,裝入白紗布袋,扎口。將藥袋浸入白酒中,酒壇加蓋密封,置陰涼處。每日搖動數下,7日后開封,取走藥袋,濾渣取清液,入瓶。

飲用量及方法 口服。每晚臨睡前服20~30毫升。

功效 養血,安神,對于神疲乏力,心悸失眠,怔忡健忘等癥有益。

除了本節例舉的這兩個可以安神養心的藥酒方以外,在本書中還有不少此類藥方。所以可以參考其他藥酒方對癥治療。另外,臨床大夫會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更多的配伍組合,所以自己防治心身疾病,最好還是求助于大夫來幫助,對癥擇酒方,才能更好的緩解心身壓力,讓人更輕松。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了解安風濕的相關病因,臨床診治方案等。

2.了解一些抗風濕藥物的養生功效。

3.學習一種常用的防治風濕病的名方“養血安神酒”的制作方法等。

抗風濕類藥酒——避免風濕,讓人更有活力

抗風濕類藥酒重在以祛除風濕為主要作用,臨床有很多藥材可以應用到這一保健作用中來。所以對癥選擇很重要,臨床可遵醫囑進行配伍,選擇。

風濕病是一組很特殊的疾病。也是臨床藥酒防治效果最好的疾病。所以在用藥酒保健的疾病中,需要重點介紹。

很多人跟我說,風濕病是人受了風,濕等外邪導致的疾病。其實這種理解不完全正確。臨床真正的定義是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

至今在風濕病分類上,狹義上應該僅限于內科與免疫相關范疇的幾十種疾病。廣義的已有100多種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遺傳性、退行性、腫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疾病。其中如痛風、骨性關節病、感染性關節炎等,還是跨學科的。

治療風濕性疾病用中草藥防治最好。凡具有袪風除濕功效,以祛除風濕為主要作用,治療風濕痹證的藥物,稱祛風濕藥。本類藥物能祛除留著于肌肉、經絡、筋骨間風濕,部分藥物還兼有活血舒筋、通絡止病及補肝腎、強筋骨等作用,故適宜于風寒濕痹及肝腎不足所致筋骨痙軟等病證。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抗風濕類藥都有哪些:

五加皮:祛風除濕,用治風寒濕痹證。癥見腰膝疼痛、筋脈拘孿、屈伸不利等,常與當歸、木瓜、松節等配伍。強筋健骨,用治肝腎不足,癥見腰膝酸軟、下肢萎軟、小兒行遲者,常與龜板、續斷、杜仲、牛膝等同用。

秦艽:祛風除濕,用治風寒濕痹證。癥見肌肉酸楚、腰膝重痛,常配桑寄生、防風、細辛、牛膝等同用。散寒止痛,用治外感風寒夾濕證。清利濕熱,用治濕熱黃疸等癥。本品臨床實驗對關節炎有益,其原理是通過神經系統間接刺激垂體,使腎上腺皮質機能加強、皮質激素增加所致。實驗證明秦艽還有解熱鎮癰、鎮靜、抗過敏及降壓作用,并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獨活:味辛、甘,性微溫。歸腎、膀胱經。能祛風除濕,用于治風寒濕痹證。癥見肌肉酸楚,多同細辛、牛膝等同用。能散寒止痛,用治外感風寒夾濕證。癥見頭痛如裹、昏沉脹重、舌苔白膩等,常配羌活、蔓荊子等同用。

威靈仙:祛風除濕,用治風濕痹證。癥見關節疼痛、屈仲不利、肢體麻木、筋脈構孿者,常與秦先、獨活、桑枝、羌活、牛膝、當歸等同用。通絡止痛,用于治跌打損傷所致平關節疼痛等癥有益。

海風藤:歸肝腎經,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對風濕痹痛,關節腫脹,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癥有益。

桑寄生:歸肝腎經,能夠袪風除濕,強筋健骨,對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肝腎不足,筋骨痿軟等癥有益。

伸筋草:歸肝、腎、脾經,能夠袪風除濕,舒筋活絡,對風寒濕痹,關節腫痛,筋脈拘急,屈伸不利等癥有益。

防已:歸肺、脾、膀胱經,能夠袪風除濕,利水消腫,清熱利濕,對風濕熱痹,關節腫痛等癥有益。

馬錢子:歸肝、脾經,能夠風除濕,散結消腫,通絡止痛,所以對于風濕頑痹,麻木痰瘓,跌打損傷,瘀轎腫痛等癥有益。

桑枝:歸肝經,可以袪風除濕,通絡消腫,祛風止癢,對于風濕痹痛,關節不利,中風不遂等癥有益。

上述這些藥物臨床選用時,可以單用,也可以對癥配伍,可遵醫囑。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一個著名的抗風濕類藥酒的制作方法:

追風藥酒

材料 制川烏、防風、炮姜、陳皮、甘草、當歸、制草烏各20克。白酒2000毫升。

制作方法 將上述所有藥材,擇凈,破碎,裝入紗布袋中,放入泡酒瓶中,注入白酒,浸泡20天以下即可飲用。

飲用量及方法 口服,一次10~15毫升(請用量杯量取),一日2次。

功效 活血疏風,散寒和脾。用于風寒濕痹的引起的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膝疼痛,風濕性關節炎。

除了此藥酒,用于風濕病患者,著名的藥酒方有風濕藥酒、風濕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癥狀較輕者可選用藥性溫和的木瓜酒、養血愈風酒等;癥狀較重者,則可選用藥性較猛的三蛇酒、五蛇酒等。怯風濕藥大多辛辣溫燥,對陰虛血虧患者應慎用。并且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將某些藥酒一起外用,兩管其下效果更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安县| 喀喇| 茶陵县| 前郭尔| 苏尼特右旗| 盐亭县| 韶关市| 重庆市| 南川市| 吴堡县| 楚雄市| 达孜县| 武功县| 那曲县| 扬中市| 精河县| 犍为县| 鸡西市| 武宁县| 辽宁省| 仁怀市| 蒙城县| 观塘区| 阜南县| 龙里县| 塘沽区| 海门市| 洪江市| 宁陕县| 阿坝| 辉南县| 象山县| 武汉市| 鹤岗市| 新密市| 峨眉山市| 赣榆县| 邵武市| 绍兴市| 江西省|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