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囊全鑒(珍藏版)
- (明)馮夢龍著 東籬子解譯
- 7218字
- 2021-06-02 17:43:13
通簡卷三
【原文】
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通①則簡,冰消日皎②。集“通簡”。
【注釋】
①通:通情達(dá)理。
②皎:白亮。
【譯文】
宋真宗
【原文】
宋真宗朝,嘗有兵士作過,于法合死,特貸命,決脊杖二十改配①。其兵士高聲叫喚乞劍②,不服決杖,從人把捉不得,遂奏取進(jìn)止③。傳宣云:“須決杖后別取進(jìn)止處斬。”尋決訖取旨,真宗云:“此只是怕吃杖。既決了,便送配所,莫問。”
【注釋】
①配:發(fā)配。
②乞劍:要求受劍而死。
③進(jìn)止:處置意見。
【譯文】
曹參
【原文】
曹參被召,將行,屬其后相,以齊獄市為寄。后相曰:“治無大此者乎?”參曰:“獄市所以并容也,今擾之,奸人何所容乎?”參既入相,一遵何約束,唯日夜飲醇酒,無所事事。賓客來者皆欲有言,至,則參輒飲以醇酒;間有言,又飲之,醉而后已,終莫能開說。惠帝怪參不治事,囑其子中大夫窋私以意叩之。窋以休沭歸,諫參。參怒,笞之二百。帝讓①參曰:“與窋何治乎?乃者吾使諫君耳。”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又曰:“視臣能孰與蕭何?”帝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是也。高帝與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②,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君休矣。”
【原評】
不是覆短,適以見長。
【注釋】
①讓:責(zé)問。
②垂拱:垂衣裳而拱雙手,無所事事的樣子。
【譯文】
【譯評】
這不是在掩飾自己的缺點,恰恰是在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
戒更革
【原文】
趙韓王普①為相,置二大甕于坐屏后,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滿即焚之于通衢。
李文靖②曰:“沆居相位,實無補(bǔ)萬分;唯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聊以補(bǔ)國爾。今國家防制,纖悉具備,茍輕徇所陳,一一行之,所傷實多。僉人茍一時之進(jìn),豈念民耶?”
陸象山③云:“往時充員敕局,浮食是慚。惟是四方奏請,廷臣面對,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詳。其或書生貴游,不諳民事,輕于獻(xiàn)計;一旦施行,片紙之出,兆姓蒙害。每與同官悉意論駁,朝廷清明,嘗得寢罷;編摩之事,稽考之勤,何足當(dāng)大官之膳?庶幾僅此可以償萬一耳!”
【原評】
羅景綸曰:“古云:‘利不什,不變法’,此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輕也。或疑若是則將坐視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歟?不知革弊以存法可也,因弊而變法不可也;不守法而弊生,豈法之生弊哉!韓、范之建明于慶歷者④,革弊以存法也。荊公之施行于熙寧者⑤,因弊而變法也,一得一失。概可觀矣。”

【注釋】
①趙韓王普:趙普死后追封為真定王,復(fù)被追封為韓王,曾三次拜相。
②李文靖:李沆,謚文靖。
③陸象山:陸九淵,字子靜,世稱象山先生。
④韓、范之建明于慶歷者:韓琦、范仲淹在宋仁宗慶歷三年實行的革新,史稱“慶歷新政”。
⑤荊公之施行于熙寧者: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寧二年開始推行新法。
【譯文】
【譯評】
羅景綸說:“古人說過:‘沒有足夠的利益,就不要輕易改變現(xiàn)行的法令。’這說明:改舊革新是一件大事,不能輕易做決定。有人懷疑,這豈不是坐視天下的弊病而不加拯救嗎?他們這些人不知道,若是這些建議既改革舊法的弊端又同時能保存舊法,是可以的,若只是因為舊法弊端才進(jìn)行改革,是不行的;因為不守法而產(chǎn)生的弊病,難道是法律本身的弊病嗎?在仁宗慶歷年間,韓琦、范仲淹的革新變法,就是既革除了弊端又保存了法律;王安石在神宗熙寧年間的變法,就只是因為弊病而改變法律,最后導(dǎo)致百姓怨聲載道。從這兩個例子中的一得一失,就能看得十分明白了。”
漢光武
【原文】
光武誅王郎①,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guān)謗毀②者數(shù)千章。光武不省③,會諸將燒之,曰:“令反側(cè)子④自安!”
【原評】
宋桂陽王休范舉兵潯陽,蕭道成⑤擊斬之。而眾賊不知,尚破臺軍⑥而進(jìn)。宮中傳言休范已在新亭,士庶惶惑,詣壘投名者以千數(shù)。及到,乃道成也。道成隨得輒燒之,登城謂曰:“劉休范父子已戮死,尸在南岡下,我是蕭平南⑦,汝等名字,皆已焚燒,勿懼也!”亦是祖光武之智。
【注釋】
①王郎:王莽末年義軍首領(lǐng),自立為帝,后為光武帝劉秀所誅。
②交關(guān)謗毀:互相串通,毀謗劉秀的信件。
③不省:不理會。
④反側(cè)子:指毀謗過劉秀,心懷惶恐的人。
⑤蕭道成:時為劉宋中領(lǐng)軍,后廢帝自立,為齊太祖。
⑥臺軍:朝廷軍隊,南朝時稱朝廷為臺。
⑦蕭平南:蕭道成曾為平南將軍。
【譯文】
【譯評】
南朝宋桂陽王劉休范在潯陽起兵,被蕭道成斬殺,而劉休范的追隨者不知道,仍然向官軍進(jìn)攻。這時,宮中傳言劉休范的軍隊已抵達(dá)新亭,京城的官民惶恐疑惑,到軍營中報名歸順的有上千人之多。等大軍抵達(dá)城下,才知道是蕭道成。隨后,蕭道成拿到名冊就焚燒了,登上城墻對吏民說:“劉休范父子已被誅殺,尸體就在南岡腳下。我是蕭道成,記有大家名字的名冊都燒了,你們不必害怕。”這也是效法漢光武帝的智慧之舉。
龔遂
【原文】
宣帝時,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起,二千石①不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龔遂②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歲,召見,形貌短小,不副所聞。上心輕之,問:“息盜何策?”遂對曰:“海瀕遼遠(yuǎn),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耶,將安之也?”上改容曰:“選用賢良,固將安之。”遂曰:“臣聞治亂民如治亂繩,不可急也,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遣乘傳③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dú)行至府。盜賊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
【原評】
漢制,太守皆專制一郡,生殺在手,而龔遂猶云“愿丞相、御史無拘臣以文法”。況后世十羊九牧,欲冀卓異之政,能乎?
古之良吏,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蘄④于為朝廷安民而已;今則不然,無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為罪,事定反以為功。人心脊脊⑤思亂,誰之過與?
【注釋】
①二千石:指郡守。
②龔遂:初為郎中令,宣帝初為渤海太守,有治績,后征為水衡都尉。
③乘傳:驛車。
④蘄:希求。
⑤脊脊:互相踐踏、喧鬧。
【譯文】

【譯評】
漢朝制度中,一郡中的所有政事皆由太守一人掌管,手握生殺大權(quán),而龔遂還說:“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現(xiàn)有的法令條文約束我。”不像后世民少官多,還希望能有卓越的政績,可以做到嗎?
古代優(yōu)秀的官員,善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為安定百姓而已,不求自己功績有多大;而現(xiàn)在卻是相反了,無事弄成有事,小事弄成大事,發(fā)生事情不認(rèn)為有罪,平定事情后就認(rèn)為自己有功。人心不定而蠢蠢欲動,這到底是誰的過錯呢?
文彥博
【原文】
文潞公①知成都,嘗于大雪會客,夜久不罷。從卒有誶語②,共拆井亭燒以御寒。軍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實寒,可拆與之。”神色自若,飲宴如故。卒氣沮,無以為變。明日乃究問先拆者,杖而遣之。
【原評】
氣猶火也,挑之則發(fā),去其薪則自熄,可以弭亂,可以息爭。
【注釋】
①文潞公:即文彥博,封潞國公。
②誶語:牢騷話。
【譯文】
【譯評】
氣,跟火差不多,挑起它火勢就變大,去掉柴草就能自己熄滅。懂得這個道理,可以消除動亂,可以平息紛爭。
張遼
【原文】
張遼受曹公命屯長社①。臨發(fā),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火起,一軍盡擾。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乃令軍中曰:“不反者安坐。”遼將親兵數(shù)十人中陣而立。有頃,即得首謀者,殺之。
【原評】
周亞夫?qū)⒈懫邍娭袊L夜驚。亞夫堅臥不起,頃之自定。吳漢為大司馬,嘗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皆還按部,漢乃選精兵夜擊,大破之。此皆以靜制動之術(shù),然非紀(jì)律素嚴(yán),雖欲不動,不可得也。
【注釋】
①長社:今河南長葛。張遼屯兵長社是為防備荊州的劉表。
【譯文】
【譯評】
漢朝周亞夫率兵領(lǐng)將討伐七國,晚上軍中無故發(fā)生夜驚。周亞夫知道后反而安穩(wěn)地躺在床上不起身,不久夜驚就沒有了。吳漢擔(dān)任大司馬時,賊寇半夜來襲,軍中受到驚擾。吳漢一直不起床,軍中將士聽說連大司馬都沒有起床,便都回到自己崗位上了。吳漢等軍中安定下來,才悄悄起床,率精兵半夜成功襲擊賊寇。這是采用以靜制動的策略。然而,若不是軍紀(jì)一向嚴(yán)明,即使想讓士兵不亂動,也做不到。
韓愈
【原文】
韓愈①為吏部侍郎。有令史②權(quán)勢最重,舊常關(guān)鎖,選人③不能見。愈縱之,聽其出入,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見也;如可見,則人不畏之矣!”
【原評】
主人明,不必關(guān)鎖;主人暗,關(guān)鎖何益?
【注釋】
①韓愈:唐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通六經(jīng)百家之學(xué),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令史:三省六部及御史臺的低級事務(wù)員。
③選人:候補(bǔ)任用的官員。
【譯文】
【譯評】
主人光明正大,就不必關(guān)門;主人陰暗不軌,關(guān)門又有什么用呢?
裴晉公
【原文】
公①在中書,左右忽白以失印,公怡然,戒勿言。方張宴舉樂,人不曉其故。夜半宴酣,左右復(fù)白印存,公亦不答,極歡而罷。人問其故,公曰:“胥吏輩盜印書券,緩之則復(fù)還故處,急之則投水火,不可復(fù)得矣。”
【原評】
不是矯情鎮(zhèn)物,真是透頂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注釋】
①公:裴度,封晉國公。
【譯文】
【譯評】
這不是故作鎮(zhèn)定,實在是聰明絕頂,所以稱之為“智量”,若智慧不足,則度量也不會大。
郭子儀
【原文】
汾陽王①宅在親仁里,大啟其第,任人出入不問。麾下將吏出鎮(zhèn)來辭,王夫人及愛女方臨妝,令持帨汲水,役之不異仆隸。他日子弟列諫,不聽,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yè)隆赫,而不自崇重,貴賤皆游臥內(nèi),某等以為雖伊、霍②不當(dāng)如此。”公笑謂曰:“爾曹固非所料。且吾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餼者一千人,進(jìn)無所往,退無所據(jù)。向使崇垣扃戶③,不通內(nèi)外,一怨將起,構(gòu)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齏粉,噬臍莫追。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諸子拜服。
【原評】
德宗以山陵近,禁屠宰。郭子儀之隸人犯禁,金吾將軍裴谞奏之。或謂曰:“君獨(dú)不為郭公地乎?”谞曰:“此乃所以為之地也。郭公望重,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眾,故我發(fā)其小過,以明郭公之不足畏,不亦可乎?”若谞者,可謂郭公之益友矣。

【注釋】
①汾陽王:郭子儀,封汾陽郡王。
②伊、霍:伊尹,商湯之臣;霍光,受漢武帝顧命輔佐昭帝。二人皆是歷史上的名相。
③崇垣扃戶:圍墻高立,門戶緊閉。
【譯文】
【譯評】
唐德宗明令禁止在帝王陵墓周圍屠宰牲畜。偏偏郭子儀的一個奴仆犯了禁令,金吾衛(wèi)將軍裴谞將此事上報給了皇帝。有人對裴谞說:“你怎么不給郭公留點面子呢?”裴谞說:“我這樣做正是為郭公著想啊!皇上剛剛即位,肯定以為德高望重的郭公黨羽龐大,所以我才檢舉他的小過失來表明郭公心中坦蕩,無所畏懼,這樣做不是很好嗎?”裴谞真可謂是郭子儀的益友。
牛弘
【原文】
奇章公牛弘①有弟弼,好酒而酗。嘗醉,射殺弘駕車牛。弘還宅,妻迎謂曰:“叔射殺牛。”弘直答曰:“可作脯②。”
【原評】
冷然一語,掃卻婦人將來多少唇舌!睦倫者當(dāng)以為法。
【注釋】
①牛弘:隋初為秘書監(jiān),后拜吏部尚書,封奇章郡公,史稱“大雅君子”。
②脯:肉干。
【譯文】
【譯評】
冷冷的一句話,掃除了婦人將來多少閑言碎語!致力于家庭和睦的人應(yīng)以此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