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迎刃卷四

【原文】

危巒前阨,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獨掉臂。動于萬全,出于不意;游刃有余,庖丁之技。集“迎刃”。

【注釋】

①阨:阻塞。

②掉臂:揮動手臂,謂有所作為。

【譯文】

前有險峰厄路,后有狂濤,人人都棘手無策,我卻等閑視之。掌握全局而動,一動就出其不意;游刃有余,如庖丁解牛。集此為“迎刃”一卷。

子產

【原文】

鄭良霄既誅,國人相驚,或夢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將殺帶,明年壬寅余又將殺段!”駟帶及公孫段果如期卒,國人益大懼。子產立公孫泄及良止以撫之,乃止。子太叔問其故,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吾為之歸也。”太叔曰:“公孫何為?”子產曰:“說也。”

【原評】

不但通于人鬼之故,尤妙在立泄一著。鬼道而人行之,真能務民義而不惑于鬼神者矣!

【注釋】

①鄭良霄:字伯有,春秋時鄭國大夫,專政自用,為諸大夫討伐而死。

②介:帶甲。

【譯文】

春秋時,鄭國良霄被誅殺后,國人十分驚恐,有人夢見良霄披甲而行,說道:“壬子那一天我將殺死駟帶,明年壬寅日我又將殺死公孫段。”駟帶及公孫段果然如期而亡,國人更加恐懼。子產于是立子孔的兒子公孫泄與良霄的兒子良止為大夫,來撫恤良霄及子孔,類似的事從此再未出現。子太叔問他其中的緣故,子產說:“鬼要有所歸宿,才不會成為厲鬼。我如此做是為他們找個歸宿。”太叔說:“和公孫泄又有什么關系呢?”子產說:“向人民解說存亡繼絕的原因。”

【譯評】

子產不但精通人鬼之間的事情,而且更妙的是立公孫泄這一招。鬼道由人來施行,既能真實地服務于民,又不迷信于鬼神。

主父偃

【原文】

漢患諸侯強,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其封號;漢有厚恩而諸侯漸自分析弱小云。

【注釋】

①主父偃:漢武帝時人,為中大夫,上“推恩法”于武帝,即本條所言之謀。

【譯文】

西漢時,武帝擔心各諸侯國強大,主父偃獻計,請武帝令各諸侯王以私恩將封地分給自己的兒子兄弟,而由朝廷為他們定封號。這樣,朝廷對他們有厚恩,而諸侯也漸漸被分割得弱小了。

裴光庭

【原文】

張說以大駕東巡,恐突厥乘間入寇,議加兵備邊,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謀之。光庭曰:“封禪,告成功也,今將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懼,非所以昭盛德也。”說曰:“如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為大。比屢求和親,而朝廷羈縻未決許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從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來,則戎狄君長無不皆來,可以偃旗臥鼓,高枕有余矣。”說曰:“善!吾所不及。”即奏行之。遣使諭突厥,突厥乃遣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入貢,因扈從東巡。

【注釋】

①大駕:皇帝出行的隊伍。

②扈從:隨侍帝王出巡。

【譯文】

唐朝丞相張說眼見天子即將親駕東巡,恐怕突厥會乘隙入侵,提議加兵邊境以備邊患,召見兵部郎中裴光庭來一起商議。裴光庭說:“封禪是向上天報告成功之事。現在將要告成于天,卻懼怕戎狄,不能用來昭示盛德啊!”張說說:“那該怎么辦?”裴光庭說:“四方夷狄當中,要數突厥最強大,近來屢次請求和親,而朝廷一直猶豫沒有允許。現在遣派一名使者,去突厥征召他們的大臣跟皇上一起去封禪泰山,他們一定欣然受命。突厥大臣來了,其他戎狄的君長沒有不跟著來的,如此就可以偃旗息鼓,高枕無憂了。”張說說:“非常好!這是我所沒有考慮到的。”隨即奏請皇帝,派遣使者去通告突厥。于是突厥派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入貢,因而跟隨天子東巡。

陳平

【原文】

燕王盧綰反,高帝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擊之。既行,人有短惡噲者,高帝怒,曰:“噲見吾病,乃幾吾死也!”用陳平計,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平乘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二人既受詔行,私計曰:“樊噲,帝之故人,功多。又呂后女弟女媭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即恐后悔,寧囚而致上,令上自誅之。”平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噲。噲受詔節,即反接載檻車詣長安,而令周勃代,將兵定燕。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后及呂媭怒,乃馳傳先去。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于滎陽。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殊悲,因奏事喪前。呂太后哀之,曰:“君出休矣。”平因固請,得宿衛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帝。”是后呂媭讒乃不得行。

【原評】

讒禍一也,度近之足以杜其謀,則為陳平;度遠之足以消其忌,則又為劉琦。宜近而遠,宜遠而近,皆速禍之道也。

劉表愛少子琮,琦懼禍,謀于諸葛亮,亮不應。一日相與登樓,去梯,琦曰:“今日出君之口,入吾之耳,尚未可以教琦耶?”亮曰:“子不聞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悟,自請出守江夏。

【注釋】

①幾:盼望。

②馳傳:四匹良馬所拉的驛車,緊急時方動用。

【譯文】

燕王盧綰反叛,漢高祖劉邦封了樊噲相國一職,命他率領軍隊平定反叛。在準備出發的時候,有一些小人散布謠言,誣告樊噲,因為漢高祖在生病,高祖發怒了,說:“樊噲見我生病,居然盼著我死!”高祖用了陳平的計謀,召絳侯周勃受詔于床前,命令道:“陳平駕著加急驛車,載你到樊噲軍中代替他的職務。陳平到樊噲軍隊,要立即將樊噲斬首。”陳周二人受過詔后,私下商議說:“樊噲是皇帝的故親,又立過戰功無數,而且又是呂后妹妹呂媭的丈夫,既親且貴,皇帝在憤怒的情緒下斬殺了樊噲,就怕以后后悔。我們不如先把樊噲拘禁起來而后交由陛下處理,到那時候要殺要剮再由陛下決定。”

陳平駕著快車到了樊噲軍中,令人做壇,以節杖召來樊噲。樊噲拜受詔節后,就立即命人綁了他押到長安去,于是周勃代替樊噲攻打燕王盧綰。陳平在押解樊噲回京的路上,聽說陛下駕崩,恐怕呂后和呂媭遷怒于他,就讓囚車先去長安。后來,陳平遇到朝廷使者,命他與灌嬰駐守滎陽。陳平受詔后,立刻進宮,傷心痛哭,趁著出喪前向太后稟報了前事。呂太后同情陳平,說:“你出去的這件事就此作罷吧!”陳平堅持請求太后讓他出任住宿宮中的護衛一職,于是被封為郎中令,掌管宮殿護衛,太后囑托說:“你還要教導、輔佐皇帝。”但是后來因受到呂媭的讒言而未能施行。

【譯評】

若是遭到奸佞小人的誣陷,就需考慮到杜絕身邊的人的陰謀,這是陳平的做法;認為躲到遠處以躲避他人的無端猜忌,這是劉琦的做法。該近而遠,該遠而近,這些都會加速禍害的到來。

劉表最喜愛小兒子劉琮,長子劉琦就害怕有禍患臨身,于是向諸葛孔明問計,諸葛亮一直沒有給他答復。有一天,兩個人一起登樓,上樓之后,劉琦就立刻讓人撤掉了梯子,并對諸葛亮說:“您現在說的話,只會進我的耳,不會有其他人聽到,您還不能教我嗎?”諸葛亮說:“你沒聽說過同為晉獻公的兒子,申生留在國內是危險的,重耳逃到國外反而安全了嗎?”劉琦頓悟,遂自請外放鎮守江夏。

于謙

【原文】

永樂間,降虜多安置河間、東昌等處,生養蕃息,驕悍不馴。方也先入寇時,皆將乘機騷動,幾至變亂。至是發兵征湖、貴及廣東、西諸處寇盜。于肅愍奏遣其有名號者,厚與賞犒,隨軍征進。事平,遂奏留于彼。于是數十年積患,一旦潛消。

【原評】

用郭欽徙戎之策而使戎不知,真大作用。

【注釋】

①于肅愍:于謙,明景帝時為兵部尚書,加少保,總督軍務。明英宗復辟后為人構陷被殺,追贈太傅,謚肅愍,后改謚忠肅。

②有名號者:指大小首領。

【譯文】

永樂年間,投降來的北虜大多被安置在河間、東昌等地,他們修養蕃息,變得驕悍不馴服。當北方瓦剌部落前來進犯的時候,這些人都乘機騷動,幾乎發生變亂。后來朝廷要發兵征剿兩湖、貴州、兩廣等地的盜寇,于謙奏請征派那些降虜中有名號的人,給予重賞,讓他們隨軍出征。事平之后,又奏請將那些人留居在當地。于是幾十年的積患,不動聲色就消除了。

【譯評】

采用郭欽遷徙外族的計策,而使外族不知,真是大作為。

劉大夏 張居正

【原文】

莊浪土帥魯麟為甘肅副將,求大將不得,恃其部落強,徑歸莊浪,以子幼請告。有欲予之大將印者,有欲召還京,予之散地者。劉尚書大夏獨曰:“彼虐,不善用其眾,無能為也。然未有罪。今予之印,非法;召之不至,損威。”乃為疏,獎其先世之忠,而聽其就閑。麟卒怏怏病死。

黔國公沐朝弼,犯法當逮。朝議皆難之,謂朝弼綱紀之卒且萬人,不易逮,逮恐激諸夷變。居正擢用其子,而馳單使縛之,卒不敢動;既至,請貸其死,而錮之南京,人以為快。

【原評】

獎其先則內愧,而怨望之詞塞;擢其子則心安,而巢穴之慮重。所以罷之錮之,唯吾所制。

【注釋】

①土帥:由當地土司擔任的軍職。魯麟:莊浪衛世襲指揮。

②大將:即總兵。

③先世之忠:魯麟的父親曾領兵平叛,官至甘肅總兵。

④居正:張居正,明萬歷間首輔,大政治家。

【譯文】

明代的魯麟是莊浪衛世襲指揮,為甘肅副將,他因沒有爭得甘肅總兵一職,便依仗自己的部落實力強大,直接回了莊浪,以自己兒女年幼為由請求告假。對于這件事,朝廷大臣議論不斷,有主張授他大將印璽的,有主張召他進京、隨便給他個閑散職務的。只有尚書劉大夏一人駁斥眾人,說道:“魯麟性情殘暴,不懂得管理百姓,不會有所作為的。然而,他也沒有犯罪,若是現在給他將印,不合法度;若是召他不來,又有損威嚴。”于是奏議皇帝,嘉獎魯麟先輩的忠勇功績,對魯麟卻聽其就閑。魯麟最終怏怏病死。

明朝沐朝弼雖是黔國公,觸犯法度理當逮捕。朝臣們議論紛紛,覺得逮捕他是件難辦的事。因為沐朝弼府中有近萬的士卒,不易逮捕,恐怕逮捕時激成兵變。首輔張居正就提拔了沐朝弼的兒子,并派使者到沐府將沐朝弼擒獲,府中上下士卒皆不敢動手。抓捕了沐朝弼后,張居正請求陛下赦免了他的死刑,監禁在南京,人們都為之稱快。

【譯評】

褒獎魯麟的祖先,這樣就使他內心愧疚而無從發出抱怨的言辭;提拔沐朝弼的兒子,使他心安而內部出現猜疑之心。因而不論是罷黜還是禁錮,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賈耽

【原文】

賈耽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使行軍司馬樊澤奏事行在。澤既反命,方大宴,有急牒至,以澤代耽。耽內牒懷中,顏色不改。宴罷,即命將吏謁澤,牙將張獻甫怒曰:“行軍自圖節鉞,事人不忠,請殺之!”耽曰:“天子所命,即為節度使矣。”即日離鎮,以獻甫自隨,軍府遂安。

【注釋】

①行軍司馬:相當于節度使的副帥。

②行在:皇帝行宮。

③牒:公文。

【譯文】

唐朝人賈耽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時,派行軍司馬樊澤到皇帝駐蹕處稟奏公事。樊澤回來復命時,正在舉行宴會,有緊急公文送到,令以樊澤代替賈耽的職務。賈耽將公文放入懷中,面不改色。宴會結束,就命令將吏拜見樊澤。副將張獻甫憤怒地說道:“行軍司馬自己圖謀權力,事奉主人不忠心,請殺了他!”賈耽說:“天子任命的,他已經是節度使了。”賈耽當天就離開藩鎮,讓張獻甫隨侍,軍府因而安定無事。

令狐绹

【原文】

宣宗銜甘露之事,嘗授旨于宰相令狐公。公欲盡誅之,而慮其冤,乃密奏牓子云:“但有罪莫舍,有闕莫填,自然無類矣。”

【原評】

今京衛軍虛籍糜餼,無一可用。驟裁之,又恐激變。若依此法,不數十年,可以清伍。省其費以別募,又可化無用為有用。

【注釋】

①甘露:即甘露之變,唐文宗時,文宗和宰相李訓謊稱天降甘露,文宗讓宦官前去查看,借機謀誅宦官,反而被宦官發覺。宦官調動軍隊,大肆殺戮朝臣。

【譯文】

唐宣宗記恨著甘露事件,曾經頒旨給宰相令狐绹。令狐绹既打算誅殺所有參與其事的人,又顧慮冤枉好人,于是秘密稟奏說:“只要有罪就不要赦免他,遇有空缺時也不填補,自然就沒有人和他同伙了。”

【譯評】

如今京師的禁衛軍有不少徒有軍籍,靡費俸祿,卻沒有一個有用處的。驟然裁減,又怕激起嘩變。如果依照此種方法,不到十年,可以清理軍伍,省下的經費重新招募新軍,可以變無用為有用。

呂夷簡

【原文】

西鄙用兵,大將劉平戰死。議者以朝廷委宦者監軍,主帥節制有不得專者,故平失利。詔誅監軍黃德和,或請罷諸帥監軍。仁宗以問呂夷簡,夷簡對曰:“不必罷。但擇謹厚者為之。”仁宗委夷簡擇之。對曰:“臣待罪宰相,不當與中貴私交,何由知其賢否?愿詔都知、押班,但舉有不稱者,與同罪。”仁宗從之。翼日,都知叩頭乞罷諸監軍宦官。士大夫嘉夷簡有謀。

【原評】

殺一監軍,他監軍故在也;自我罷之,異日有失事,彼借為口實,不若使自請罷之為便。文穆稱其有宰相才,良然。惜其有才而無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

【注釋】

①都知、押班:俱為宋代宦官官職。

②文穆:呂蒙正,謚文穆,呂夷簡之叔。

【譯文】

西部邊疆發生戰爭,大將劉平戰死。輿論認為,朝廷委任宦官做監軍,致使主帥指揮不能專一,所以劉平失利。仁宗下詔誅殺監軍黃德和。有人奏請罷免各路統帥的監軍,仁宗為此詢問呂夷簡。呂夷簡回答說:“不必罷免,只要選擇謹慎忠厚的宦官擔任就可以了。”仁宗委派呂夷簡去挑選,呂夷簡回答說:“我身為宰相,不應當和宦官交往,怎么知道他們賢愚與否?希望皇上詔令都知、押班,但凡他們薦舉的監軍,有不稱職的,與監軍一同處罰。”仁宗采納了呂夷簡的意見。第二天,都知叩頭,請求罷免所有的宦官監軍。士大夫都稱贊呂夷簡有謀略。

【譯評】

殺死了一名監軍,還有其他監軍在。由我罷除,將來發生意外事故,他們就以此為話柄,不如讓他們自己請求罷除為好。文穆稱呂夷簡有宰相之才,果然不錯。只可惜他有才能而無度量,如妒忌富弼、李迪,都只算是小人的才智,與遠古時代的大臣比起來,差得太遠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良县| 九寨沟县| 樟树市| 郯城县| 呼图壁县| 凯里市| 甘南县| 高台县| 肇源县| 茂名市| 昂仁县| 大宁县| 南丰县| 大足县| 阿拉善右旗| 庄河市| 上杭县| 永州市| 惠东县| 玉林市| 万盛区| 楚雄市| 楚雄市| 皋兰县| 乐都县| 黄龙县| 沙田区| 巫山县| 沂南县| 邓州市| 建湖县| 呼和浩特市| 巴彦淖尔市| 贵溪市| 普兰店市| 二连浩特市| 阿瓦提县| 罗城| 贡山| 永福县|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