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教養課
- 張紅鏑 李萍編著
- 1439字
- 2021-06-02 18:00:41
愛心面前無小事,事事都是大事
有愛心是好事,體現愛心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孩子認為在重大的事情上才能體現出愛心,往往忽視了生活中的小事。作為父母,我們應告訴孩子:其實,愛心面前無小事,事事都是大事。盡自己的力量,解決別人的小麻煩,時時處處都這樣堅持下去,就是個有愛心的孩子。
牛牛是個小武俠迷,閑暇時喜歡看金庸的小說。小說中的英雄殺富濟貧,受百姓愛戴,英雄的氣概和大公無私的精神讓牛牛十分崇拜,他經常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成為救濟一方百姓的大俠。
有一天中午,牛牛背著書包來到教室,這時離上課還早,教室里沒有幾位同學,只有班長李強拿著工具修課桌,牛牛放下書包,正準備跑到教室外邊玩耍,這時,班長李強對他說:“牛牛,等一下,和我一起幫同學修一下這個課桌吧,它壞得都快散架了,我一個人修有點困難。”
牛牛停下腳步,看了一眼班長,不屑一顧地說:“這種修理課桌的小事你一個人就夠了,我是要做轟轟烈烈地救助百姓的英雄的。”
李強聽了,笑笑說:“你連自己的同學遇到了小問題都不愿意伸把手,還談什么救助百姓,百姓需要你時,你又能做得了什么?”
牛牛聽了,很不高興地說:“現在當然做不了什么,但是以后,等我長大了,你會看到的。”
這時在門外的班主任聽到了他們的對話,笑著走進來,說:“牛牛,你有這樣的想法是不錯,可是我們不能光想著做救助百姓的大人物啊!幫助別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且,解決別人的小麻煩,對你這個想成為日后大人物的夢想也是一個練習。”
牛牛聽了班主任的話,頓時醒悟了,不好意思地對李強說:“我來幫你修課桌吧,你一個人修太慢。”
班主任笑著離開了教室,課桌在兩個人的協作下一會兒就修好了。這時,離上課沒有多少時間了,同學們都陸續來到了教室,壞了課桌的女同學看到自己的課桌被修好了,感激地看著李強和牛牛,牛牛第一次接受到這樣的目光,心里美滋滋的:“原來自己不做英雄也可以受人愛戴呀。”
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家長和老師都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讓孩子懂得: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小事雖小,但是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求助人遇到的困難,真實地體現了他的愛心。并且,通過一件件小事的積累,愛心也一樣在壯大,他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和“英雄”沒有區別。在小事里有大愛,有無私的愛。那么,怎樣教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呢?
1.事事無小事,從思想上轉變
讓孩子把舉手之勞的事都看作生活中的“大事”去對待,首先在思想上改變他的態度:只要能夠幫助別人,替別人解決實際的問題,就是有愛心的體現。比如:同學的桌子壞了,去幫他修好;有同學忘記帶水筆了,自己有多余的就借他一支用;有同學生病請假了,可以借筆記給他、幫助他補習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事情雖小,可是會影響周圍同學的學習,從這種意義上講,不是小事。
2.培養孩子的愛心“習慣”
教導孩子當有同學遇到小麻煩時,及時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予幫助。長期這樣堅持下去,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關心別人成了孩子的一種本能。每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友善的舉動。這時,孩子已經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這個時候,他的愛心是發自內心的、是無私的。
3.辨別“愛心”是關鍵
在學校里,同學們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思考他的同學們是否都需要他的幫助,要讓孩子建立一個衡量的尺度,想清楚自己的“愛心”舉動對遇到“困難”同學的學習生活是否真的有利。比如,有同學沒有按時做完作業,需要借孩子的抄寫,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讓孩子知道這不能幫了,這個“愛心”對別人是沒有用的。辨別清楚情況再奉獻“愛心”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