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財商課
- 蔡萬剛編著
- 1934字
- 2021-06-02 17:57:59
該花的錢與不該花的錢
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孩子們很容易受到物質的誘惑。在小的時候,他們主要在家庭中或者在幼兒園里生活。他們身邊都是一些小朋友,他們對金錢的需求還是很小的,除了想要買一些好吃的零食或者是小玩具之外,他們并沒有花錢的很大項開支。但是隨著不斷成長,孩子進入到小學階段,他們的心態也在不斷變化。隨著身邊的同學越來越多,他們漸漸地產生了攀比心理,當同學之間流行玩一些玩具或者買一些東西的時候,他們也會跟風。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產生了花錢的更大需求。
很多父母嚴格限制孩子花錢,總覺得孩子有吃有喝,根本不需要花錢。實際上,孩子雖然生活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從來不為吃喝發愁,但是他們依然是有消費需求的。父母要理性對待孩子的消費需求,讓孩子區分清楚哪些錢是該花的,哪些錢是不該花的。這樣孩子才能夠在向父母提出請求被拒絕之后,理解父母的心思,從而減少親子矛盾。
那么,哪些錢才是該花的呢?對此,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意見。例如孩子想買一個好玩的玩具,父母覺得這個錢是不該花的,因為家里已經有類似的玩具了,而孩子卻覺得這個錢是該花的,因為他真的很想要這個玩具。人是主觀動物,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會從自己主觀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了避免彼此之間產生分歧,那么就要制定一個標準,這樣才能減少爭執。
此外,當孩子堅持要花一些父母認為不該花的錢時,父母也可以為他們制定規矩。例如,對于父母認為孩子應該買的文具、衣服、食物等,這些是由父母來負責買單的。那么,如果孩子想要一些奢侈品而不是生活必需的用品,例如一個新的類似的玩具,或者是與同學所擁有的東西類似的東西,那么父母就可以讓孩子自己花錢。這會讓孩子更加慎重地做出取舍,他們也會在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衡量是否有必要花錢。
如果孩子沒有金錢意識,那么,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拿去買一個和同學一樣的智能手機。幸好媽媽和樂樂已經訂立了規矩,讓樂樂知道他的零花錢是攢了很長時間才攢到的,如果一下子就花完了,那么再想攢出這么多錢可就很難了。在考慮支出大筆的開支與擁有一個智能手機之間,樂樂進行了權衡,最終選擇留下零花錢,而不買智能手機。
至于該花的錢、不該花的錢,父母和孩子的標準是不同的。有些錢父母覺得不該花,孩子卻認為是該花的,有些錢父母覺得該花,孩子卻又舍不得花。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應該形成一個共識,即約定哪些東西是該花該買的,而哪些東西是不該買的,這樣父母與孩子在遇到分歧的時候就可以按章辦事。
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消費需求,所以父母不要過于壓抑孩子的消費需求,對于孩子認為一定該花的錢,父母即使持有不同的意見,只要孩子的消費是合理的,那么也應該支持孩子花銷。雖然孩子會因為考慮不周而買回來一些利用率不那么高的東西,但是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親身經歷,他們又怎么知道消費之前要仔細考慮各種東西的性價比呢?這對于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和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