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好自己,迎風而上
很多人都誤以為壓力就是阻力,實際上,壓力盡管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并不是真正的阻力。如果以力的方向學來解釋,直覺會告訴我們壓力是向下的,可以以向上的方式對抗,而阻力是來自外界的,相當于水平的方向,是需要去沖破的。所以對于壓力,我們無須過于恐懼,有的時候,壓力來自外界,是真正的阻力引發的,而有的時候,壓力更像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帶著更濃重的主觀色彩。所以要想抗拒壓力,與消除外界的阻力相比,更重要的是要調節好心理狀態,從而讓自己沖破重重壓力,破繭成蝶。
孩子很難把握自身的心理狀態,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調節內心的各種狀態,也不知道如何讓內心的每一股力量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凝聚成一股繩。所以父母在引導孩子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時,要先梳理好孩子的內心狀態,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從容,不至于因為凌亂的狀態而導致人生也混亂不堪。
最近以來,樂樂的學習任務很緊張。因為骨折休養,媽媽只給他補了數學和語文,而沒有給他補習英語,所以一開學,樂樂就覺得自己大大地落后于人了。為了幫助樂樂在最短的時間里趕上英語進度,媽媽給樂樂聘請了學校里的英語老師,對樂樂進行補習。一段時間之后,樂樂的英語成績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然而,樂樂不但要學習學校里的課程,還要補課,所以覺得很辛苦,情緒也有些低落。一個周末,聽說又要補課,樂樂很抵觸地對媽媽說:“我為什么天天都要補課呢?”媽媽安撫樂樂:“樂樂,補課就是這段時間呢,要把進度趕上來。你看,你們班級里有很多同學每個周末都補課,媽媽其實是不主張補課的,不過咱們不是正處于特殊時期嗎,你要忍耐一下,好不好?”為了幫助樂樂調節心情,媽媽還答應帶樂樂去看電影,樂樂這才不再抵觸:“媽媽,我會加油的,我知道補課費很貴的呢!”
只要調整好狀態和心態,就能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或者最大限度地消除壓力。而一旦對引起壓力的事情心懷抵觸,孩子就會陷入被動的狀態中,也會導致自己面臨重重困境。所以父母要想提升孩子的情商,一定要引導孩子更加積極主動地抗擊壓力,意識到壓力就是動力,而不要因為壓力總是與人生較勁。順應壓力,才能超越和抵抗壓力,這也是與壓力相處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