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資產業務中常見的舞弊行為

4.2.1 現金管理中的錯弊行為

(1)坐支現金。坐支現金,指行為人違反現金管理制度,將應交存銀行的收入或應由銀行結算的支出,不通過銀行辦理,而直接以收入的現金進行支出并不通報開戶銀行的作弊手段。其主要手法有:

①收入現金不入賬,直接用于支付貨款或賬外支出。

②購銷貨物不結賬,物物交換,變相坐支。

③謊報特殊需要,要求坐支,實則為無理坐支。

(2)套取現金。套取現金,指行為人將銀行存款和非現金結算憑證,非法轉換為現金或現金支票的作弊手段。主要方法有:

①少列現金收入總額。即企業出納員或收款員利用企業內部控制混亂,故意將開具的非正式內部收據隱藏或撕毀,將所收現金據為己有。并使發票存根、發票記賬聯、記賬憑證、賬簿、報表一致,令人無法發現收入現金的動向。

②記錄錯誤出現長款。會計人員的粗心大意,致使記賬發生了錯誤,總賬和明細賬不符,若出納人員素質不高,將會將長款據為己有。

③要空白發票,多計費用。有的單位上至領導下至一般員工,利用職務之便,要空白發票,套取現金。

④涂改憑證,獲取利益。涂改憑證是一種非法行為,而不法分子為了滿足膨脹的私欲,不擇手段地進行猖獗活動。

⑤虛列憑證、虛構內容。通過改動憑證或直接虛列支出,如工資、補貼等手段套取現金進行貪污。

⑥大頭小尾,貪污現金。開票方目無法紀,為所欲為,為了獲利,大家都好。公務人員利用工作性質,假公濟私,多報差額,貪污現金。

⑦虛假報銷冒領公款。有的單位報銷制度不健全,財務人員對報銷把關不嚴,個別人便利用這一機會,將平時非公務積累的一些車票、住宿費等單據混在正常票據中一起報銷,冒領公款。

⑧偽造單據套取現金,私設小金庫。單位以購買某種物品為名,套取現金單獨存放,用于不當支出。

4.2.2 銀行存款管理中的錯弊行為

(1)出借賬戶。出借賬戶,指行為人將本單位銀行賬戶非法借予他方使用。具體手法是:將外單位現金存入本單位銀行賬戶,同時開出一張等額轉賬支票,以本單位名義付款給指定單位或借用賬戶者,而在會計上不作處理。

(2)多頭開戶。多頭開戶,指行為人在不同銀行中分別開設賬戶,根據需要將不同資金在不同賬戶中結算,以隱匿資金或逃避銀行監督。如某單位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各開立一賬戶,分別將債務在工商銀行中結算,將債權在建設銀行中結算,而將賬外資金在農業銀行中結算,以逃避其在工商銀行中的借款和未付客戶的貨款。

(3)公款私存。公款私存,指行為人將本單位款項以個人名義開戶,在銀行中存儲的作弊手段。其具體手法為:

①公款私存,貪污利息。財務人員利用自己掌握現金和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的機會,將公款擅自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侵吞存款利息。

②行為人挪用或私自出借公款。

③私存公款,形成單位“小金庫”,用于不法支出。

④私存公款,單位逃避債務和銀行監督。

(4)公款私匯。公款私匯,指某些拖欠銀行借款的企業,將單位外埠收入以私人名義匯至本企業,以逃避銀行債務。如某企業于5年前在某工商銀行借有一筆50萬元貸款,到期后該企業屢催不還。今年該企業在外地施工收入80萬元,為逃避銀行債務,便以私人名義匯至本企業。

(5)空頭支票??疹^支票,指行為人在銀行存款不足的情況下,簽發票面額大于銀行存款金額的支票,以欺騙客戶的作弊手段。如某企業資金困難,又急需購買一批材料,即簽發空頭支票交付對方,騙取該批材料。

(6)盜用支票。盜用支票,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竊取支票使用或未經許可私自簽發支票的作弊手段。其具體手法有:

①出納人員私自簽發支票,支付私人費用或向銀行提取現金占為己有。

②業務人員私自簽發因業務需要取得的已蓋章的空白支票,支付與單位業務授權無關的費用,或向銀行提取現金占為己有。

③單位職工或社會人員私自使用撿拾、盜竊或其他途徑非法取得的支票。

4.2.3 其他貨幣資金的作弊手法

其他貨幣資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在途貨幣資金等。

(1)關于外埠存款。外埠存款是企業到外地進行臨時或零星采購時,匯往外地銀行開設采購專戶的款項。

①非法設立外埠存款賬戶。主要表現為:捏造申請書、騙取銀行信用,在異地開設采購戶,進行非法交易。在異地會同異地合伙單位設立存款賬戶,將企業存款匯往異地作為外埠存款。

②外埠存款不合理、不合法的支出。主要表現為將外埠存款挪用進行股票投資、債券投資等交易活動。

(2)關于銀行匯票。匯款人將款項交存當地銀行,由銀行簽發給匯款人持往異地辦理轉賬結算或支取現金的票據,在尚未辦理結算之前的票據存款。

①銀行匯票使用不合理、不合法。主要表現在超出了使用范圍,套取現金。到外地提取現金,用于非法活動。貪污匯票存款,找假發票,使發票單位或收款單位不一致。

②非法轉讓或貪污銀行匯票。也就是說,企業財會部門收到銀行匯票時,不及時存入銀行,而是通過背書轉讓給其他單位,從中獲取非法所得。

③收受無效的銀行匯票,給企業帶來損失。主要表現在:接受過期、作廢或經涂改的銀行匯票;接受銀行簽發的銀行匯票或假冒的銀行匯票;收到的銀行匯票,收款人并非本企業。

(3)關于銀行本票。銀行本票存款是指申請人將款項交存銀行,由銀行簽發給其在同城憑以辦理轉賬結算或支取現金的票據,在辦理結算之前形成的存款。這方面的造假主要表現在:銀行本票與采購金額不一致。銀行本票金額大,致使業務員用假發票抵賬,貪污余款。

(4)關于在途貨幣資金。在途貨幣資金是指企業與所屬單位或上下級之間匯解款項,在月終尚未到達,處于在途的資金。造假的主要表現為:收到存款或收到在途貨幣資金不作轉賬處理,挪作他用或者貪污;虛增在途貨幣資金,如為了虛列銷售收入,表現為增加在途貨幣資金。

4.2.4 應收款方面的作弊手法

在會計核算中,涉及往來賬核算的虛假手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利用應收及預付款賬戶調節產品成本和當期損益;二是企業有關業務人員利用應收及預付款結算方式及其某些難以控制的薄弱環節,挪用公款謀取私利。具體形式如下:

(1)應收銷貨款長期掛賬,購銷雙方彼此漁利。企業賒銷商品而產生的應收賬款,本應及時收回。但購貨單位為了長期占用應付貨款,銷售企業經銷人員和財會人員為了從購貨單位謀取利益,而共謀長期拖欠貨款及運雜費,造成企業應收銷貨款長期掛賬。

例如,某企業銷售人員得知某購貨單位擬購買100萬元的化肥,但由于資金一時無法籌措,需拖延付款時間。銷售人員與財會人員共謀后,決定向購貨單位索取5萬元使用費而延長收款。遂造成應收賬款長期掛賬,而5萬元落人私人腰包。

(2)壞賬損失不作處理,有意制造潛虧。根據財會制度的規定,對于一般企業來說,對因債務人破產或者死亡等原因,確實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以及因債務人逾期償付超過3年仍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應及時報主管部門審查作壞賬處理;對于股份制企業來說,根據《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定》,只有在應收賬款有確鑿證據證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如債務單位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導致停產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償付債務時,以及其他足以證明應收款項可能發生損失的證據和應收款項逾期5年以上的情況,才準予作壞賬處理。但有的企業經濟效益欠佳,為了確保完成利潤指標,就對應處理的壞賬損失不上報不處理,人為造成大量陳賬、呆賬長期掛賬,以掩蓋企業潛虧真相。

如某企業有一筆掛賬達3年之久的應收賬款,近日獲悉該往來企業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破產財產只足以抵償職工工資和一些相關稅費,破產債權無法得以實現。該企業本應將此筆根本收不回來的應收賬款轉入管理費用,但該企業領導考慮到這樣一來,勢必影響到年度的利潤。影響企業的業績,遂決定此筆應收賬款暫不轉銷,繼續掛在往來賬上。這樣的結果必會造成人為調節資產、調節利潤的后果。

(3)調整計提比例,錯提壞賬準備金。在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的企業,壞賬準備的計提應按年末應收賬款余額乘以一定比例與壞賬準備科目貸方余額作比較之后計算提取,有些企業在不改變應收賬款余額的情況下,采取人為提高或壓低提取壞賬準備百分比的手法,多提或少提壞賬準備,以調節當期利潤。

如某企業領導“好大喜功”,為了向上級主管部門表現自己的貢獻,人為地調低壞賬準備的提取比例,這樣就可以達到少計費用,多計利潤的目的。還有的企業為了少繳企業所得稅,擅自調高壞賬準備的提取比例,以達到多計費用、少計利潤、偷逃稅款的不法目的。根據財會制度的規定,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作為企業的一項會計政策,提取比例有一定的范圍限制,并且變更的話要采取相應的調整方法并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以讓報表使用者能更清晰地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而一些企業在提取比例上搞虛假,足以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

(4)調整應收賬款數額,錯提壞賬準備金。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的企業,為了調節盈虧而虛增或虛減管理費用,除采用提高或壓低計提壞賬準備的比率外,還采取調增或調減應收賬款數額的手法,多提或少提壞賬準備金。

例如,某企業當年效益非常好,但企業領導為了給明年的任務打下伏筆,便人為地虛增年末應收賬款余額,多提取壞賬準備金,多計管理費用,壓低本年利潤。相反,有些企業領導為了加官進爵,搞浮夸,虛減年末應收賬款余額,少提壞賬準備金,少計管理費用,調高本年利潤。

(5)利用壞賬損失轉移資金,擠列費用。有些企業將單位還款不沖銷往來賬,而是截留并轉移他處,再通過壞賬損失擠列管理費用。企業收到外單位歸還的欠款后,直接從銀行提出現金轉入企業“小金庫”,不在銀行日記賬上反映,日后再將應收賬款作為壞賬處理,通過壞賬損失列入管理費用。如某企業收到某實業公司歸還以前年度的欠款5萬元,企業收款后直接開出一張5萬元的現金支票,提出現金后轉入企業“小金庫”,用于吃喝業務招待以及購買一些福利用品,之后再將此筆應收賬款作壞賬處理,直接轉銷,計入管理費用,并保持賬面的平衡。

(6)利用應收賬款放貸,利息轉入“小金庫”。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企業間可以互相拆借資金,但有些企業卻利用應收賬款放貸,將利息收入轉入“小金庫”,并稱為企業間拆借資金。如企業將收回的還款直接轉借給其他單位,并將取得的利息收入轉入“小金庫”。當企業收到外單位還欠款時,不進銀行日記賬,同時簽發相同金額的轉賬支票,有償轉借給另一個單位,對付出銀行存款也不進銀行日記賬,將兩筆業務合并記作:“借:應收賬款——乙,貸:應收賬款——甲”的賬務處理。收取利息后不記入收入,直接記入“小金庫”。

(7)虛列應收賬款,虛增銷售收入。企業為了體現經營業績,或為了完成承包任務,就會利用年底結賬時,人為地虛列銷售收入、掛往來賬、虛增利潤。待下一年初,再用紅字將此筆虛列的往來賬沖掉。如審計人員在審閱某企業商品銷售利潤明細表時,發現該企業12月毛利率比其他月份高出幾倍,通過詳細審查,發現該企業的一筆銷售收入未結轉成本,且對應的應收賬款賬戶名經函證查無此單位,經查問財務人員,才知是企業領導人為完成承包任務而在年底虛增的一筆收入。

(8)應收賬款的入賬金額不實。在存在現金折扣的情況下,應收賬款的入賬金額核算有總價法和凈價法兩種方式。根據我國會計制度的規定,只允許采用總價法核算。但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按凈價法入賬的情況,這樣的結果就使企業少記正常的收入、客觀上造成應收賬款入賬金額不實的結果,為一些不法分子貪污提供機會。

例如,某家具商場在銷售上采取的信用政策為2/10、1/20、N/30,但其按凈價法核算銷售收入,這樣就會少計收入,從而影響到利潤的核算。

(9)延期承兌應收票據,索取酬金。企業在經濟往來中,也采取簽發商業匯票進行結算,有些人就在票據上大做文章。本已到期的應收票據,因付款方暫無力支付,該企業便提出以“好處費”為條件,將應收票據轉入“應收賬款”。如甲企業售給乙企業商品一批,價款50萬元,經雙方約定收到了乙企業承兌的不帶息商業匯票,即作賬務處理。商業匯票臨到期時,乙企業派人與甲企業協商,要求待資金緩解時償還應付貨款,并許諾可給有關人員“勞務報酬”。甲企業有關人員則為謀取私利,答應對方要求。經商定,乙企業可在一年內付訖貨款,條件是按該筆貨款同期借款利息的15%,向甲企業有關人員支付“好處費”。甲企業收到“好處費”后,將到期票據轉作應收賬款。

(10)占用備用金,謀取私利。其他應收項目主要指企業發生的非購銷活動的應收債權。對于這類應收項目,主要在“其他應收款”賬戶中核算,如企業發生的各種賠款、支出保證金和備用金等,備用金主要是企業撥給有關職能部門或有關業務人員備作零星支出的款項。某些企業由于備用金領用和報銷制度不健全,有關人員就渾水摸魚,多領備用金或長期占用備用金,將手中的備用金存入銀行收取利息,或投資于股票等項目,獲取投資收益。有的財務人員也利用職權,私領備用金向有關單位投資或挪作他用,撈取個人好處。

(11)利用“其他應收款”賬戶從事違法違紀活動?!捌渌麘湛睢辟~戶反映的業務較零星、復雜,也就容易為某些企業所利用,主要形式有:

①為謀取暴利、逃避稅務工商管理部門的監管,將超出企業經營范圍的業務反映在“其他應收款”賬戶。

②利用“其他應收款”賬戶私自存放大量現金現象,違反庫存現金限額管理的規定。

③利用“其他應收款”賬戶為其他單位或個人套取現金,在一定程度上為貪污盜竊、損公肥私大開方便之門。

一般情況下,其他應收款作為企業的債權,其占壓期不能過長,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的“其他應收款”長期掛賬,造成一種不真實的會計信息。

4.2.5 預付賬款業務往來作弊手法

按規定,企業的預付款業務必須以有效合法的供應合同為基礎,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企業的預付款業務根本無對應的合同,而是利用預付款這一“中轉站”往來搭橋,為他人進行非法結算,將所得回扣或傭金據為己有;或利用該項業務轉移資金,隱匿收入,私設“小金庫”或私分。

如甲企業本與乙企業無任何業務往來,但甲企業的負責人與乙企業的財務主管有親戚關系,于是,甲企業以收取一定“使用費”為條件,在審計人員的函證中證明該企業收到乙企業的預付款,給審計人員的工作制造了很大的障礙,使甲、乙兩企業的會計核算失去了真實性。

4.2.6 存貨方面的作弊手法

存貨管理和核算中的造假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違規分攤,成本不實。一些企業在核算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時,將能夠直接計入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不直接計入,或將應按一定比例分攤計入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不按規定進行合理的分攤。如在“材料采購”賬戶中,只核算購入材料的買價,將應計入購入材料的運雜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整理挑選費用等采購費用全部計入“管理費用”賬戶;購入材料發生的運雜費,不按材料的重量或買價等比例分攤計入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而全部計入某主要材料的采購成本,以加大主要材料的采購成本,減少其他材料的采購成本。某企業從木材廠拉入圓木50噸,其他木料50噸,運雜費共計3萬元,其他木料的采購成本則少計1.5萬元,從而造成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核算不實。

(2)隨意變更存貨的計價方法。根據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用制度所規定的存貨計價方法,但選用的方法一經確定,年度內不能隨意變更,如確實需要變更,必須在會計報表中說明變更原因及其對財務狀況的影響。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都存在隨意變更計價方法的問題,造成會計指標前后各期口徑不一致,人為調節生產或銷售成本,調節當期利潤。如一企業某年選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該商品購進價格上揚時,改用后進先出法計算發出成本,購進價格下降時再用先進先出法,使該商品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先進先出法和后進先出法交替使用,人為地調節利潤。

又如,某企業多年來一直采用后進先出法計算確定發出木材的實際成本,由于木材漲價過猛等原因,致使木器產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明顯下降。企業為遏制經濟效益下降的局面,在采取積極措施的同時也采取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變更發出原材料實際成本的計算方法,其具體手法為:將后進先出法變換為先進先出法。該企業原先一直采用后進先出法計算發出木材的實際成本,截至6月底木材的賬面結存100立方米,單位成本為180/立方米,余額為18萬元。下半年購進木材3 450立方米,金額為146.2萬元(其中7月購進木材1 700立方米,單位成本400/立方米,金額為68萬元;10月購進木材1 750立方米,單位成本460元/立方米,金額為78.2萬元)。從7月開始,未經審批便改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木材的實際成本。這樣就人為地調節了發出貨成本、銷售成本和利潤。

(3)材料盤盈、盤虧,不做轉賬處理。企業由于材料品種多,規格型號復雜,收發次數頻繁,在計量和計算上難免發生差錯,在倉儲保管中可能發生自然損耗、損毀和被盜等問題。因此,企業應在年終時對各種材料進行實地盤點,并將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核對,對于材料盤盈、盤虧應查明原因,按照規定進行轉賬處理。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卻利用不正確處理盤盈或盤虧的手法,以調節利潤。如有的企業經濟效益較好,但企業領導人擔心“槍打出頭鳥”,為了壓低利潤,就采取了只對材料盤盈做轉賬處理,而對材料盤虧留待下年度處理的做法;還有的企業隨意轉賬,將盤盈材料計入“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或將盤盈、盤虧與物資儲備中發生的非常損失或溢出金額相互沖銷,不轉出其相應的“進項稅額”,以增加增值稅的抵扣數。

(4)不報毀損,虛盈實虧。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發現毀損材料,應按照規定程序報批轉銷其毀損價值,但有的企業為了掩蓋其不景氣的經營狀況,搞虛盈實虧,對年終財產清查中已經查明的毀損材料,不列表呈報,使其損失價值仍潛藏在材料成本中。如某家專門生產毛線的企業,在年終進行財產清查時,發現庫房由于管理原因,使許多庫存毛線發生霉爛、蟲蛀,損失價值達60萬元。企業在預計全年收支情況后,發現如要列報毀損,企業就會由盈利轉為虧損。該企業職工工資實行“工效掛鉤”方式,如果企業虧損,職工就不能晉升工資,并影響到年終獎金的發放。權衡之后,企業領導授意財會部門,將應報損的材料全部從財產清查表中去掉,實物仍留存在倉庫不做處理,年終賬面數額結轉下年度。這樣的結果導致企業一方面當年形成虛盈實虧。另一方面為以后年度埋藏了潛虧因素。

(5)監守自盜,虛報損失。保管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或勾結車間人員,涂改賬目、盜竊財物,或者虛報和夸大損失,將報損材料轉移或貪污私分;冒領或用假領料單和發料單,盜竊物資,轉移出售;或盜竊財產物資,將所竊物資成本通過打折等手法打人正常領料、發料業務之中。

根據國家稅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之間以生產資料串換生活資料,以生產資料換取其他生產資料等,都應視同銷售,作購進和銷售賬務處理,并計算相關稅金,但有些企業在這種非貨幣性交易中,不結算,不走賬,擺脫銀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的監督,為偷逃流轉稅、虛減銷售收入,隱瞞利潤大開方便之門。

(6)人為改變成本差異率。有些企業,為了控制超額利潤,大都從隱匿收入和虛增成本兩個方面進行作弊,人為提高材料成本差異率。多分攤材料成本差異,是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的常用作弊手段。如某企業為了逃避所得稅,采用提高材料成本差異率的手段,該企業全年產品生產領用原材料的計劃成本平均每月3 000萬元,每月應計原材料成本差異率在9.5%~12.8%,經過調整,每月的人為差異率都比應計差異率提高1.5%。全年即可多分攤材料成本差異500多萬元。

與提高成本差異率相反,有些企業為了完成承包任務,人為地壓低材料成本差異率,用來降低成本,虛增銷售利潤,實現承包任務。

4.2.7 固定資產業務中的作弊手法

1.固定資產構成上的作弊手法

(1)對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不符合規定標準。根據財務制度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構成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于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也構成固定資產,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應列作低值易耗品。

在工作中存在著未按上述原則和標準劃分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問題。有的企業將屬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作固定資產,有的企業將屬于固定資產的物品列作低值易耗品。這造成核算上的混淆不清,也造成了二者的價值在向生產經營成本、費用轉移形式和水平上的不合規、不合理。

企業為了增加成本、費用,將符合固定資產的物品劃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攤銷或分次攤銷;為了減少當期成本、費用,將符合低值易耗品標準的物品劃入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延緩其攤銷速度。這種混淆劃分標準,還會導致資產結構的變化,使固定資產與存貨之間發生此長彼消的關系,使會計信息產生錯報,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2)固定資產分類不正確。固定資產可以分成七大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土地;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企業對固定資產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一般企業多采用按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分類。對固定資產的分類正確與否主要涉及企業對哪些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以及折舊費用的列支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到企業費用與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確定與計算所得稅的依據。

①將未使用固定資產劃入生產經營用的固定資產之中,會增加當期的折舊費用,使生產費用上升,還導致固定資產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虛增固定資產使用率,給信息使用者以假象,使管理者作出錯誤的決策。

②企業將采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與采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混為一談,以達到降低或提高折舊費用,從而人為地調整財務成果的目的。對企業采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照有關規定,租入企業是不計提折舊的,由租出企業計提折舊;而采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租入企業是要按規定計提折舊的。如果對于用經營租賃方式租放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其結果只能是人為地提高折舊費用,增加當期的生產成本或期間費用。如果對采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其結果就是虛假地降低生產成本或期間費用。這兩種結果都是對企業財務成果與納稅的人為干擾。

③對土地的分類出現錯誤。與房屋、建筑物價值有關的因征地支付的補償費,應計而不計入房屋、建筑物的價值,而將其單獨作為“土地”入賬。這便降低了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造成了固定資產的分類混亂。

(3)固定資產的計價不準。資產根據其來源,有七種計價方式:購入固定資產的計價;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計價;其他單位投資轉入的固定資產的計價;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計價;改建、擴建固定資產的計價;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的計價;盤盈固定資產的計價。

企業在計價方法和價值構成以及任意變動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方面常出現如下問題。

①計價方法。企業財務制度規定,新增加的固定資產有原始價值的就應按原始價值入賬;無法確定原始價值的,按重置完全價值入賬;而賬面價值則主要用于計算盤盈、盤虧、毀損固定資產的溢余或損失。有些企業卻不按上述規定采用正確的計價方法,從而影響了當期其他的成本費用,使固定資產在有效期內的折舊產生差錯,使會計信息反映失實,最終誤導人們的決策錯誤。

②價值構成。企業在固定資產價值構成方面發生的問題主要是任意變動固定資產價值所包括的范圍。有些企業不按規定,在購入固定資產時,將與購入該固定資產無關的費用支出或雖有某些聯系但不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支出,統統作為固定資產的價值組成部分,造成固定資產價值虛增虛減。

③任意變動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有些企業不顧國家規定,任意調整、變動已入賬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

例如,經營租賃的固定資產,實物雖已轉移,但出租單位仍應對該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會計部門應對其進行核算。但企業因固定資產已不在本企業使用而隨意將固定資產從賬戶中削去,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企業當局及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正確判斷。

2.固定資產增減業務方面的作弊手法

(1)購入固定資產質次價高,采購人員撈取回扣。企業采購人員為了撈取回扣,與賣方合謀,購買質次價高的物品,造成企業不當損失。

(2)固定資產運雜費,摻入了旅游參觀費。固定資產的原值包括買價、包裝費、保險費、運輸費、安裝成本和繳納的稅金。有的企業將不屬于構成固定資產價值的支出也記入了固定資產的價值,虛增了固定資產價值。

(3)運雜費用張冠李戴,人為調節安裝成本。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將固定資產的買價、運雜費、安裝費等都先計入在建工程,當設備安裝完畢交付使用時,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將不需安裝的固定資產發生的運雜費列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的安裝成本中,從而人為調節了固定資產的價值。

(4)接受賄路,虛計固定資產重估價值。其他單位投入的固定資產,應按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或經評估確認的價值計價。由于企業或投資單位有關人員接受賄賂,私下商定有意抬高或降低固定資產的價值計價。

(5)固定資產出租收入,虛掛往來賬。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屬于租賃性質的勞務收入,應通過“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核算,發生對應的成本費用應在“其他業務支出”科目中核算,有的企業為了挪用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將收入直接記入“其他應付款”科目,而分期掛賬。

(6)固定資產變價收入,存入小金庫。財務制度規定報廢固定資產的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應沖減清理支出。但有的企業為將報廢的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挪作他用,將收回的款項存入了企業的“小金庫”。

(7)清理固定資產凈收益,不按營業外收入或資產處置收益記賬。財務制度規定,處理固定資產收回的價款,應沖減固定資產清理支出,將凈收益作為營業外收入或資產處置收益處理。有的企業經營效益好,為了控制利潤,便將固定資產凈收入仍掛在固定資產清理賬中,并結轉下年再處理。

(8)轉移工程借款利息、調節當年損益。企業工程借款利息,在辦理竣工結算前應計入工程成本“在建工程”,結算后計入“財務費用”。但有的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將應計入在建固定資產造價的費用,在未辦理竣工結算之前計入當年“財務費用”。

(9)在建工程試運轉收入,不沖減在建工程成本。企業在建工程在試運轉過程中所取得的收入扣除稅金后應沖減在建工程成本。但有的企業為了調節利潤,便轉移收入,在“其他應付款”中加以掛賬。

(10)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財務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價值。企業財務制度規定,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的價值包括按照租賃協議或者合同確定的固定資產價款和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不包含融資應計入“財務費用”的賬戶的各項支出。有的企業面對金融機構,為了增加利潤,便將應計入“財務費用”賬戶的各項支出,計入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

(11)無償轉讓舊設備,清理損失列損益。企業進行設備更新,將淘汰的舊設備無償轉入自辦企業,并將發生的清理損失列入當年損益。

(12)固定資產盈虧,不做賬務處理。有的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對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不做賬務處理。

(13)隨意改變折舊方法,調節折舊計提數額。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經有關部門批準,可采用“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等快速折舊法。但有的企業為了調整成本利潤,便隨意改變公司使用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14)隨意改變折舊率,調節成本利潤。固定資產折舊率一經確定,將不能隨意改變。但有的企業為了調節某年度的利潤隨意變更固定資產折舊率,多計或少提折舊。

(15)增加固定資產,不提折舊。財務制度規定: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在下月初開始計提折舊。有的企業為了調增利潤,將應計提的折舊有意漏提。

(16)未使用固定資產(除房屋、建筑物外)提取折舊。按財務制度規定,對除房屋、建筑物外的未使用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但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對未使用的除房屋、建筑物外的固定資產也計提折舊。

(17)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企業為了虛增盈利,壓縮成本費用的支出,對當月停用或減少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18)當月不應計提折舊的,當月計提折舊。企業為了調節成本、利潤,常常違規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如當月新增固定資產折舊本應不再計提折舊,而仍在計提,超齡固定資產有效期滿不再計提折舊,仍在計提。

(19)變賣固定資產,仍舊提取折舊。

(20)在建工程提前報決算,多提折舊。企業為了控制當年利潤實現數額,采用在建工程提前報決算,提前轉入固定資產,提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以虛增費用減少利潤。

4.2.8 無形資產作假的常見手法

(1)無形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處理不當作假的。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是企業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對無形資產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置的權力。無形資產的使用權是按照企業無形資產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將只有使用權的無形資產作為有所有權的無形資產下賬,從而增大無形資產攤銷,減少利潤,進而減少所得稅的上繳。

(2)無形資產增加不真實,不合規。企業增加的無形資產有的沒有合法的文件證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無形資產計價不正確。無形資產計價原則:

①購入的無形資產,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

②企業自行開發并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實際凈支出計價。

③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評估或合同協議及企業申請書的金額計價。

④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根據資產的市場價格或根據所提供的有關憑據確認的價值和接受捐贈時發生的各項費用確定。

企業明知計價不合法、不合理,故意將無形資產計價過高或過低;未經法定手續進行評估或確認,隨便計價,沒有企業合并或接受其他單位商譽投資時,就對商譽作價入賬。

(4)對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符合規定。無形資產是一項特殊資產,它可使企業長期受益,因而企業從開始使用之日起,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協議或企業申請書的規定期限及有效使用期平均攤入管理費用。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按下列原則確定:

①法律法規、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的有效期限與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②法律、法規未規定有效期限,企業合同或企業申請書中規定了受譽年限的,按照合同或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譽年限確定。

③法律法規、合同或企業申請書均未規定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否則須經有關部門批準。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存在對無形資產攤銷的作假方式,如攤銷期限隨意變動來調節管理費用,多攤或少攤無形資產,人為調節財務成果的高低。

(5)無形資產攤銷金額不正確。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是隨法定的攤銷期限來確定的,無形資產有的價值和特權,雖然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會終結和滅失的。工作中,為了隨時調節利潤,企業通過隨時調整無形資產使用年限來調整金額,是否達到合情合理來虛調費用。

(6)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方法不正確。無形資產有購入、自創和其他單位投資轉入三大途徑。取得時通過“銀行存款”“實收資本”核算,若是接受其他單位或個人捐贈的無形資產可按所附單據或參照同類無形資產市價確定價值,通過“資本公積”核算,企業作假通常是將不同途徑取得的無形資產,為了作賬方便,故意張冠李戴,如企業不擇手段,資金未到位便開始了正常的“營業”,后發現企業驗資報告中所謂的“實收資本”是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

(7)偽造無形資產增加的虛假證明。例如,偽造專利權證書,商標注冊書,無形資產辦理必要的產權轉讓手續的虛假證明。

(8)虛增商譽,增大費用。商譽的作價入賬只是在企業合并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企業在正常的經營期內,擅自將商譽作價入賬,多攤費用、降低利潤。

(9)出售無形資產,不作賬。出售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所有權應隨著無形資產的出售而消失,賬面應轉銷“無形資產”的成本價值。但企業為了增加本公司的費用,以達到降低利潤的目的,隱匿出售證據,對出售的“無形資產”不進行賬務處理。

4.2.9 遞延資產業務中的常見作弊手法

遞延資產本質上是一種遞延費用,與待攤費用不同,它屬于長資產,受益年限一般超過1年,而待攤費用屬于流動資產,受益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

遞延資產主要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在1年以上的其他支出。

1.開辦費

它是指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費用,包括籌建期間人員的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購建成本的匯兌損失利息等支出。開辦費攤銷期限為5年之內,主要作假方式有:

(1)開辦費各項費用支出的內容不正確,表現在開辦費列支的費用和列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價值的有關費用之間界限不清,相互混淆,相互擠占。企業在投入生產后,有無將生產經營期內發生的費用列入開辦費的。

(2)開辦費支出的標準不正確。企業籌建期內的各項費用支出沒有合法的原始憑證,各項費用標準超過了國家的有關規定。

(3)開辦費的攤銷期限及攤銷賬務處理不合理、不合規。國家規定開辦費的攤銷不超過5年,但企業任意延長或縮短開辦費的攤銷期限。使企業因延長攤銷期限而使資產負債表上虛列資產,因縮短攤銷期限而虛增攤銷期的損益。企業不按規定將開辦費匯入管理費用,而任意計入其他成本費用項目,將造成會計信息反映的不真實。

2.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性支出

租入固定資產包括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和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主要作假方式有:

(1)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核算不真實。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將無形資產的支出及在建工程項目核算擠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減少當期費用,虛增本期利潤?;驅⒐潭ㄙY產改良支出記入期間損益,虛減利潤,而偷漏稅款。

(2)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攤銷不合理。企業故意延長或縮短改良支出的期限,而不是按租賃的有效期平均分攤。目的是隨意調整成本利潤。

(3)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它指固定資產局部更新,其主要特點是:每次支出數額大,受益期較長,發生次數少。一般而言,每次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應在下次大修理之前攤銷完畢計入成本和費用。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作假的主要方式是:

①大修理支出不真實。工作中,企業為了調增利潤,減少費用,將中小修理列入大修理項中,為了調減利潤,增加費用,將大修理列入小修理項目中。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失真。

②大修理支出和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劃分不準。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是通過“遞延資產”科目核算的。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是通過“固定資產”科目核算的,有的企業為了使固定資產在賬外核算,故意將“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記入“遞延資產”科目進行核算。

③企業大修理支出實行預提,待攤并用。企業一方面預提大修理費用,另一方面在大修理發生時,又計一次成本費用或記入“遞延資產”,而造成重復列支,導致虛減利潤逃漏了稅款。

④隨意攤銷大修理費用。企業大修理費用不按規定的受定期平均攤,而違反規定隨意攤銷,以達到人為調節利潤的目的。

⑤大修理支出攤銷賬戶亂用。企業為了擾亂視線,把“制造費用”賬戶核算的經營用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和由“管理費用”賬戶列支的大修理支出相互混淆,劃分不清,造成當期成本、費用無法核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兰西县| 涪陵区| 烟台市| 青浦区| 安宁市| 韶山市| 紫金县| 商河县| 芮城县| 达日县| 安泽县| 南澳县| 滦南县| 南宁市| 保德县| 乐安县| 会宁县| 壤塘县| 绥滨县| 屯昌县| 莫力| 龙泉市| 林州市| 宕昌县| 湖北省| 宿松县| 望奎县| 介休市| 阜新市| 安远县| 长丰县| 东丰县| 乌兰察布市| 水富县| 广元市| 隆安县| 尤溪县| 沈阳市| 拜城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