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力法則
- 陸禹萌編著
- 1847字
- 2021-06-04 19:11:20
零和游戲原理——讓員工看到
工作成果,實現(xiàn)“雙贏”我們都知道,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就如韓喬生解說足球比賽時所說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到目前為止,進球數(shù)目居然和失球數(shù)目驚人的相同。”有一個進球自然就有一個失球,總數(shù)當然始終是零。這就是零和游戲原理。也就是說,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雙方都想盡辦法以實現(xiàn)“損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結(jié)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個社會的利益并不會因此而增加一分。
20世紀,人類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經(jīng)濟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趨于一體化,“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是可能出現(xiàn)的。
其實,在企業(yè)的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但前提是領導者要讓員工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讓員工強烈地感覺到工作的意義,進而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
曾經(jīng)有位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的目的就是證實工作成果對員工工作效率的影響。這天,他雇來一名砍伐工人,他先給這位工人一把鋒利的斧頭,讓他砍樹,結(jié)果那名伐木工干得又快又好。
后來,心理學家又讓工人用斧頭的背來砍一根木頭,心理學家告訴伐木工人,干活的時間照舊,但報酬加倍,他唯一的任務就是用斧頭背砍圓木。半天之后,伐木工人扔掉斧頭,說:“我要看到木片飛出來。”
誰不希望看到“飛出的木片”呢?
這里,我們可以把“飛出的木片”看成是一種工作成效。實際上,這也是工作中每位下屬證實自我價值的直接體現(xiàn),亦可理解為每項工作的外在有效價值,是勞動的最直接的成果。
所以,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正是每位下屬工作的意義所在。任何沒有成果或者成果甚微的工作,都只是一種機械的重復,這對于企業(yè)和個人,都是一種價值的湮滅。
現(xiàn)代社會,很多企業(yè)內(nèi)部員工缺乏工作熱情,他們每天都在單純地重復那些工作,工作毫無成效,長此以往,除了每月按時發(fā)放的薪水可以燃起他們的激情外,他們已經(jīng)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是什么。其實,這一工作狀態(tài)是極具殺傷力的,它可將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原動力降至零,抑或最終使其“無所為而不為”。
實際上,每一個領導者,都應該讓員工及時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幫助他們找回工作的熱情,讓原本枯燥無意義的工作變得有吸引力。這對于無論是對企業(yè)還是個人,都是一項雙贏的工作。
上海有一家大型的外企,有一次,籌備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項目。這個項目的主管名叫易來爾,但手里還有其他工作的易來爾只好把這項工作交給了他的得力助手瑪利亞。
瑪利亞是一名有能力的員工,很受易來爾的重視。易來爾告訴瑪利亞,這項研究需要5個月的時間。如果這項任務完成得很好,那么公司將在完成任務之際給她升職。在此期間,易來爾密切關注瑪利亞的工作進度。一切如他所愿,沒有出現(xiàn)任何問題。
然而,讓他納悶的是,3個月后,當這個項目干到一半時,瑪利亞請示易來爾:“易來爾,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太沒有意義了,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任何成果,我沒有把握做好它,所以我決定不做了。”
這讓易來爾非常吃驚,他不明白最棒的員工為什么會這樣“糊涂”,竟然推掉一項在她能力之內(nèi)的工作。在易來爾的追問下,瑪利亞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你將這項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交給我,給我晉升的機會我很感激。但是我已經(jīng)工作3個月了,卻看不到任何的成果。我不知道我到底做得怎么樣,不知道我的工作進度是很棒還是尚能接受……這么長時間,我一直處于不確定的狀態(tài)中。我本來打算徹底完成這項工作,但我無法忍受這其中的壓力,我只能作出改變了。對不起!讓你失望了。”
這一案例中的主人公瑪利亞為什么要放棄一個人人羨慕的晉升機會呢?因為她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一股無形的壓力逼迫她不得不放棄。
的確,現(xiàn)實工作中,如果一個人遇到了這種情況,那么,他就無法從工作中獲得一種成就感、喜悅感,自然看不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找不到自己前進的路在何方,工作對于他來說也就毫無意義了。
任何一個員工,都渴望看到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這是他們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他們會從中體驗到自我滿足感和自豪感。因此,作為領導者,如果想讓員工感知到工作的意義,就必須用“工作成果”滿足他們,使他們在精神上有所收獲,而企業(yè)得到的就是員工高效率地工作。
所以,當員工執(zhí)行一項任務時,領導者一定要確保員工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不要讓員工去猜想干得如何。領導者要記住員工的這一需要,因為他們可能不會像伐木工人那樣主動去要求。